「冠军对冠军」找到了「双奥」的精神连结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作者 张伟


202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拉开大幕,北京也因此将成为史上首个集齐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如果说北京成就了冬奥、夏奥的地域交汇,那么东方卫视《冠军对冠军》则真切地告诉人们,是什么成为冬奥、夏奥的精神连结。


这是东方卫视首档全新沉浸式运动竞技节目,以竞技 体育 冬季项目、夏季项目的冠军跨项比拼为模式亮点,旨在传递顽强拼搏的 体育 精神、科普 体育 知识,为北京冬奥会加油助威。



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夏奥运会的举办只间隔180天,上演史诗级的奥运接力;我们也从未有过真实的体验,冰雪运动如同常见的夏奥项目一样,来到我们身边。



《冠军对冠军》在特殊时机,邀请冬季和夏季竞技 体育 不同领域的冠军分别互换体验对方的项目,同时还有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组成「冠军护卫队」,与冠军们共同参与竞技体验。节目选取众多具有一定相似度的冬奥夏奥项目,「含金量」十足。当冠军们走出熟悉的舒适圈,是否还能在挑战项目中依旧表现出色?这个悬念贯穿始终,成为「意料之外」的着陆点。


与其说这档节目是综艺,不如说它是一面多棱镜,用意想不到的对垒阵容、走心的 体育 科普和有悬念的跨项对决,从 体育 人、运动本身向观众折射出 体育 运动的趣味、技巧、拼搏精神等不同侧面。


在节目中,请来了00后滑板全国冠军潘家杰。这位新兴项目的希望之星,代表着中国 体育 的未来,他将挑战单板滑雪项目。滑板于2016年正式进入夏季奥运会,单板滑雪则是冬奥项目,二者都要依靠运动员的躯干、髋关节和膝关节肌群在空中旋转,对运动员的平衡、稳定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普通人眼中,无论从器械还是动作技巧,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所以滑板冠军挑战单板滑雪,应该不难吧?


潘家杰开始也这样想。在挑战前的采访中,他信心满满:「滑板和滑雪,其实相似点还蛮多的,没什么担忧」。孰料当他上了雪坡遇到基础轮胎障碍时,再也无法自由飞翔,扎扎实实地收获了几次惨摔。


其实每一项冬奥运动,看上去简单,背后所需要领大有不同,其中技巧之难,连同类别的优秀运动员也无法短时掌握。在节目中,互换项目的冠军们需要摘去光环,从0开始,与冠军护卫队员共同学习基础动作。台球世锦赛冠军潘晓婷挑战冰壶项目如此,全国冰壶锦标赛女子冰壶冠军王紫悦学习台球也是如此。


虽然挑战之初难免受挫,但冠军之所以是冠军,必有永不服输、不怕失败的拼搏精神。就像回顾挑战失败的片段时,潘家杰说:「板上较量,怎会怕摔,运动员就是要敢于挑战自我,站起来滑下去,结果会越来越好的」。


屏幕中,潘家杰等人练习上板、起步、刹车,学习滑雪知识,这种基础教学同样适用于对单板滑雪不甚了解的观众。



这正是《冠军对冠军》的一处妙笔。不但丰富了节目的精神内涵,也让观众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长中,拥有了从好奇到了解,再到最后「参与教学」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在滑板挑战前的稳定性练习中,从跳球、滚轮到踩轮胎,身体需要在任何一个圆形的障碍上保持稳定。「冠军护卫队」的嘉宾开玩笑道,这么难又枯燥的训练,只在「耍猴」里看见过,而这些训练正是潘家杰每天的必修课。



人人都说,潘家杰5年自学练成全国冠军,实属「滑板天才」,只有看了这日复一日的刻苦才知道,哪有什么天赋异禀,通向冠军的路都是自己一滴滴汗水浸出来的,失败-练习-再失败-再练习……简单至极的循环,是一次次鼓起勇气不断挑战自己,是凭借一腔孤勇热血对 体育 运动的不懈追求。



在 体育 运动中,孤勇或许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当某项运动尚未普及,不为大众理解的时候,训练条件简陋,师资经验空白,运动员在物理准备上是孤独的。另一方面,有限的条件下,运动员依然要保持定力,不为外界所扰,独自拼命训练,心理上更是极其孤独的。


潘家杰说,有件让自己特别开心的事情,就是经过几代运动员的努力,滑板终于被纳入了夏季奥运会正式项目。滑板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常年不被大众理解,承受着「高危之名」。


除非配套保护措施完善,否则家长不放心让孩子们去训练。舆论眼光里,滑板少年也总被贴上「叛逆」、「不务正业」的标签,却鲜有人看到如潘家杰一般的「孤勇者」,在独自坚持的那些年里,不断完成对自己的超越。潘家杰对于高难度动作精益求精,没人知道他失败了多少次,总是爬起来重新来过。他期待着能在奥运赛场发光发热,期待更多不服输的人参与其中。


在冬奥单板滑雪项目中,也有一位「孤勇者」张义威。张义威曾夺得2014年-2015年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年度总冠军,是单板滑雪界极具竞争力的顶尖好手。


1992年出生的张义威已经是单板滑雪的老将了。最开始接触滑雪是在2003年,那时他11岁,国内的滑雪基础设施还不好,就连找到一块像模像样的滑雪板都很困难。受各种条件因素影响,训练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第一批单板滑雪运动员是试验品」。


外有国际选手成绩优异垄断赛事,内有环境艰苦行业经验「一穷二白」,能够长期在单板滑雪运动中取得成功,孤且勇。


也许正是尝尽了孤独与痛楚,作为过来人的老将们才愈发懂得身上的重担——为后来者拓荒、为他们树立榜样。当被问及来参加《冠军对冠军》的初衷时,张义威说:「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能让大家深入地了解单板滑雪项目」。


一位运动员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优秀的成绩,更在于其通过个人魅力让这项运动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和推广,为后辈年轻健儿们营造更为有利的竞技环境与训练条件。在与其他嘉宾敞开心扉时,张义威感慨:「无论是单板滑雪还是滑板,现在比以前的条件好太多了。现在很多年轻的运动员会有很多辅助性训练,他们可以一点点进步,就不必承担那么大的(受伤)风险。」



如今,更显酷炫的单板滑雪运动已在年轻人中迅速流行。这项运动的兴起,离不开无数像张义威这样的孤勇前辈的无私奉献。



相比于夏季奥运会,冬奥会在我国的影响力、人民参与度还处于上升期,而想要实现冰雪运动的可持续性传播以及带动3亿人的参与性,传统群体和阶层单位的大众传播理念受到挑战,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以个体需要为目标的适他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在这种语境下,个体需要是每一位观众对综艺节目趣味性的诉求,更是对科普冬奥项目相关知识的诉求。


节目中冠军护卫队的成员们都不是运动领域的专家,可以说是观众群像的缩影。他们在经过冠军的指导后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与自己相比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即是在个体层面形成的突破和跨越,而 体育 运动的魅力也正在于对自我的不断挑战。


这个道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适用——翻越自己创下的成绩,打破自己创造的纪录,某种程度上,世界冠军与运动初学者的拼搏精神并无二致,其核心都在于拥抱更好的自己,在人生更高处相见。


与此同时,《冠军对冠军》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角度切入冬奥运动,在「对换体验」中为0基础的「冠军护卫队」队员们设置 游戏 降低参与难度,同时解说每个项目的技巧动作,做到了以小见大、专业与科普的兼顾。


比如通过展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节目在对观众参与滑雪运动进行提醒,强调大众参与 体育 运动时需要有科学指导,这样才能降低受伤的几率。《冠军对冠军》通过设置趣味答题、展示训练过程等方式普及「如何穿戴单板滑雪板」等运动常识,不仅引导观众了解单板滑雪,也以范例讲解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科学的参与方法,成为节目更宏观层面专业性的写照。


更重要的是,《冠军对冠军》以大众熟知的夏奥会项目为支点,巧妙地找到了双奥的精神连结点,令它跳脱出传统的竞技框架,不落俗套。


单板滑雪世界杯冠军张义威、亚洲冬季两项锦标赛冠军张庆、夏季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前辈运动员们在互换项目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是 体育 人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国冬奥项目年轻运动员们是无声的激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奋勇向前,值得尊敬、值得弘扬。


它表面上是综艺,但无论形式上的创新,还是面向大众的亲切表达、精神上的传递,都远超出综艺的范畴,已为北京冬奥会的热烈气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