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拉松破四之旅-实践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我的马拉松破四之旅进行一番思考后,我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也明白了要按我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磨炼毅力坚持下去。下面开始具体的实际操作,也就是跑步实践。

郑开马拉松之后,我的第一个措施是增加了跑量。都说跑量是基础,打好有氧基础对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非常重要。这个说法对于一般人适用,对我也是适用的。以前的我月跑量大都在100公里左右,郑开马之前刚刚增加到200公里,觉得有帮助。所以我坚持了继续增加跑量的方法,四月之后跑量都保持在200公里以上。开始增加跑步跑量和训练后,是有点进步,但还是不得法。如果只是延续过去的堆跑量的老方法,似乎只能取得小幅度的进步,距离我的目标还很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突破的关键。一个同事兼跑友告诉我可以参加跑步组织,他推荐的是北京马拉松协会,马协组织的奥森训练营定期开展活动。开始我是有点犹豫的。训练营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那里环境很好,但离我家太远了。晚上训练也是我以前较少进行的,怕影响睡眠。以前都是我一个人练习,不知道跟别人跑是什么感觉。总之,开始去之前,我有很多的疑问和否定。但我还是去了,2021年4月底,我随同事去参加了一次北京马协奥森训练营,谁知“一入侯门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从F组起步,13公里节奏跑,尽力跟下来,配速达到540,将我的配速一下了提高了半分钟。马协训练营不仅有教练带领热身、拉伸、讲解跑步技术,还有配速员领跑,志愿者帮助看东西,摄影师给照相,有时还有免费补给。整个训练营是公益性质,团队氛围和谐热烈,跑友们友好积极,比起一个人闷头跑感觉好很多。所以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训练营,从此就一直坚持参加马协的训练,基本上没有中断过。训练营每周都有一个课表,跑友们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一个组别按课表训练,结束训练后上报数据,教练会根据大家的数据进行总结、点评,再修改给出下一周课表。虽然每次训练都会很累,回到家也比较晚了,但我就像蜜蜂落到了花丛里,尽情地采集各种花蜜,“采得百花成蜜后”,自己辛苦自己甜。课表是一周三次训练,对业余跑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都参加,但只要尽量坚持训练都会取得进步。我开始基本上是一周参加一次,到后来发现周末绿堤公园也有训练营,发展到一周参加两到三次。就这样,经过四个月的马协训练,我的各方面能力都所提高,到八月时13公里配速能力进入520-530区间,从F组升到了E组。再经过四个月的训练,在2021年底从E组升到D组。D组其实就是全马成绩400的组别。我的各项数据也逐渐达到了破四的要求。5公里PB达到22分50秒,10公里PB46分56秒,半马PB1小时50分。这些成绩都比我进入训练营前显著提高,像半马成绩足足提高了20分钟。那么马协训练营为什么那么神奇?训练营里到底练些什么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会我注意热身、拉伸,此外,速度训练对我来说也起到重要作用。速度训练分几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渐加速跑步,一种是有氧+混氧跑,再一种就是间歇跑。我只要按照课表,跟上配速员就好,不用自己操心到底要训练什么。

整个训练营里,对我帮助最大跑友的就是涛哥。其实涛哥比我还小几岁,大家都叫他涛哥,我也就尊称一声涛哥。涛哥不仅自己跑得好,进步快,还热心帮助跑友,是马协里的明星。我们一路从F组一起跑到D组,虽然我也一直在进步,但已经有点跟不上涛哥进步的步伐了。涛哥在2021年11月进行了马拉松测试,成绩已经能到339了。我却还没有破四,我得多向涛哥学习。涛哥的一大优点就是配速特别稳定,说渐加速就跑出漂亮的倒三角配速图,说510配就真的510,前后误差不超过2秒。而我自己跑配速就起伏较大,这也是我们之间的差距。记得去年跑E组时,经常是涛哥带着我们E组四大金刚(隋姐、阿显、听雨和我)跑,大家基本上都能坚持跑完,隋姐每次都说不行了,结果每次最后都往前冲。听雨是跑前不见,跑后也不见,就出发时突然就出现,搞得神出鬼没的。阿显最年轻,潜力也最大,他早就可以升D组了,硬是等到我们一起升组。在绿堤训练营,我也遇到了一群热爱跑步的朋友,雪玲营主等人给我很多帮助,在一起跑步较多的是亚老师、老李、高高、北京北京等跑友。我们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大家都进步了。

后来,在我的大力推荐下,几个跑友也被我拉入了训练营。参加的人都说好,并坚持了下来。大神Earth原来也跑步,但中断了很久,直到我叫他去奥森,结果是进步神速,现在已经升入了C组,并且当上了摄影志愿者。

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不知不觉我已经能配速到5分多,间歇跑跑进5分以里。也因此对破四有了信心,就差一场比赛来证实。去年下半年我报名了北京马拉松并且中签,满心期待地用北马来实现破四的目标,结果北马因疫情推迟了。今年年初,我又先后报名了蓬莱马拉松和鹤壁马拉松,结果同样因疫情推迟。这年头想跑个马怎么就那么难?

2022年4月10日是原本鹤壁马拉松的日子,推迟了就没有比赛了。幸运的是,跑友阿波推荐了一个他们跑团的测试赛,就在4月10日。我厚着脸皮去“厉害俱乐部”参加了这个测试赛,主要目的就是看看我现在水平是啥样?尤其关心的是能不能破四。测试赛恰逢其时,因为我之前的节奏都是按照鹤壁马拉松的周期准备的。

4月10日,比赛时间是早上7点,我4点半起床,吃了简单的早餐,一碗油炒面、一个面包和榨菜。然后赶到比赛场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里我再熟悉不过了。“厉害俱乐部”安排的测试赛是经典的“奥八马”,也就是奥森公园的北园跑8圈。他们设计得很好,跑前有教练带领热身,每个人给个号码布便于辨认。每2.5公里有个补给点,可以喝水等。还有摄影师沿途拍照,模拟得跟真的比赛一样。这天天气对跑步来说一般,多云到晴,气温在14-26度,有轻度雾霾,湿度较大。我穿了T恤和短裤参赛,开赛时较为舒适,但到半程后还是很热。七点钟,测试赛准时开始。俱乐部来参赛的大概有20人,除了阿波和侯教练,别人我都不认识。好像也没人跟我配速接近,我就一个人自己跑。

开跑后,阿波等实力选手就冲出去了,他们的配速都在430左右。我慢慢地在后面跑,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既然想要破四,配速不能低于平均541。我的计划是前5公里稍缓,配535,6-15公里从530逐渐加速到520,16-32公里保持520,最后10公里看情况,如果前面完成任务,就有较多的时间来调整,状态好就继续保持,否则降速,只要不降太多都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我第一公里配速537,心率在128,步频186,感觉很轻松。漫长的42公里,第一公里只是开始,不能开得太急。第二公里配速533,心率144,速度稍微提了点,进入了中长距离跑步的状态。过2公里不远,就看到第一个补给站,志愿者热情地举着杯子,我本来不想喝。志愿者迎过来,说喝一口吧,我就接过纸杯,喝了一点,又把杯子送回补给站。他们说不用,你喝完就扔路边,他们会收拾,太贴心了!奥森的跑步氛围很好,周末有很多跑者来这里跑步,所以我一点都不孤单。跑步的时候,有时关心一下自己的数据,有时看看周围的跑友,自得其乐。5公里到了,平均配速531,用时27分,是我的计划,而且一点都不累,也没什么不舒服,状态良好。

从6公里开始,我有意地提了提速度,配速基本进入520,心率也升高了些,但并不觉得喘。赛前我预测过我的全马成绩,如果用5公里成绩乘10算,全马成绩是348,如果用最后一个LSD的配速减10秒算,我应该能跑到346。当然,跑前我对这两个预测成绩还是存疑的。每次比赛都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天气、状态等等,有没有撞墙也是关键因素,所以最终成绩谁也说不好,据说这也是比赛的一大魅力。先不管那么多了,就按计划配速跑吧。快到10公里时,我补了第一支能量胶。这次测试赛跑团有准备能量胶,但我是来蹭跑的,就还是吃自己的吧。10公里用时54分,比我预计的时间快了一分钟。第一个小目标达成。11公里开始,肚子稍微觉得不舒服,腹部有隐隐的坠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得不好。我尽力保持了520以内的配速,中间超过一个厉害俱乐部的女选手。她明显是前面冲得过快了,这个阶段掉速明显。经过她时,我冲她喊了句加油,她也回了句加油。

快到15公里时,我补了颗盐丸,谁知刚要吃时......颠掉了,只好又拿出一颗。这种意外居然也模拟了真正比赛时可能出现的状况。15公里完成了,我用时120,比计划快2分钟。我觉得肚子不疼了。想到自己的计划,就继续提高速度,第16公里一下子配到了504,事后发现这是我全程最快的一公里。听到这个配速播报,我也吓一跳,心想不能跑这么快,半程还没到呢。然后稍微降了点速度,但也都在510左右。半马时,我用时152,比我的半马PB只慢1分多,比计划快3分钟。前半程还是相当地快。跑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跑完半程根本不算一个马拉松的半程,30公里、尤其是35公里才是真正的考验。我深知这点,所以并没有兴奋,反而有点担心后半程坚持不住。但转念一想,我已经训练那么久了,花了那么多心血,想崩也不是容易崩的,况且前一周有氧8公里训练时跑510配速,觉得特别舒服,不用太担心。

4月的奥森是一年中最漂亮的季节,到处花团锦簇、柳绿桃红,跑过这些美景,跑步的疲劳得到了缓解,心情也愉悦起来。25公里处,我用时211,比计划快4分。30公里处,我用时238,比计划快5分。但是身体越来越疲惫,体现在配速上就是掉到了520左右。而且9点过后,太阳出来了,气温越来越高,我的汗水开始止不住地下淌。我后悔没戴帽子和墨镜来。每个补给点我都喝一大杯水或者功能饮料,还是感觉炎热和口渴。

终于32公里了,我是较好地执行了赛前制定的策略,时间也抢出了几分钟,就看最后10公里了。最后10公里的确是最难的部分,身体快到了极限,配速一直在掉。35公里前还能勉强维持530以内,到36公里无可救药地掉到了540。幸好我也考虑到了这点,赛前就想掉速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40公里处,我已经完成了8圈,经过补给点,再喝一杯水,开始最后两公里的征程。此时用时334,对我来说是相当地惊喜,还有20多分钟满四小时,我就算走也能破四了。心情不错,但累也是真累,由于最后这段路人较多,我要不断地躲避行人,额外地耗费了些体力。第41公里是速度最慢的一公里,配到了555,但好在还没有掉出6分。最后一公里,我死盯着手表上的里程,还剩下最后500米(也就是1/2公里),还剩下最后330米(也就是1/3公里)......跑回起点时,有人问我还差多少,我说差100米,他们欢呼起来,给我了准备了撞线条。我折返回来,冲向了彩带,举起了双臂。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同时完成了我艰难的一场马拉松,我是兴奋的、快乐的。冲完线,我赶快按下手表终止键。3小时47分25秒,这是我的新PB,我终于以347的成绩完成了破四之旅。这不仅是一场马拉松测试赛,也是我这一年心灵与身体的旅程。

我很感谢阿波、侯教练和厉害俱乐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测试一下训练成果。虽然这不是一场正式比赛,田协更不会认可这个成绩,但对我来说不重要。我看重的是我的水平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从测试赛看,的确达到了破四的水平,达到了一年前制定的破四的目标,可喜可贺!

回顾这场测试赛,从赛前制订计划,到赛中执行策略都比较合理,做到了主观适应客观、实事求是。比赛结果的347正好是我赛前预测346和348的平均值,说明这种预测方法是合理的,我的全马实力就是这个水平,比赛基本发挥了实力。今天的心理调节不错,开始时没有急于发力,途中比较稳定,遇到身体不太舒服时能通过调整步伐和思想来缓解,尤其是最后几公里掉速时通过毅力保持不掉很多。当然,以后比赛还有需要注意和调整的地方。一是装备方面,帽子和墨镜还是要戴的,去年比赛没戴墨镜就不舒服,这次又忘了。二是配速问题,总的配速方针是对的,但实施时11公里开始的50X配速还是太快了。虽然节奏跑这个配速没问题,但毕竟这是一场42公里的长距离,配速不能太激进。三是跑步姿势和步频等,跑姿还有不合理的地方,步频总体还好,但越到后来越慢,35公里后已经低于180了,这些都需要改进。

一年前,当我定下破四目标时,心里是没底的。一年后,当我达成这个目标时,心里是笃定的。经历了多少次的奥森训练、绿堤训练,我已经数不清了,只记得一到训练的日子,我都要提前准备好跑步服装,认真参加每一次跑步。天气不是都那么舒服宜人,有过大雨中奔跑、寒风中奔跑和烈日下的奔跑,一年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但一年的进步却是巨大的,获得的快乐是无价的。我很幸运,找到了跑步组织,结交了真心热爱跑步的朋友。破四目标达到,我会继续努力,寻找下一个目标,继续开发自己的潜力,继续乐在其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