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选鞋,5个标准缺一不可!选错可致孩子扁平足、O型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最近气温急转直降,是时候给娃们换上保暖装备了,结果刚拿出来去年的冬鞋,才发现早就小了。

据安装到各位家里的监控器显示,冬鞋换新正当时!

给宝宝穿的冬鞋,仅能保暖远远不够,鞋子选不对,会严重影响孩子脚部和腿部的发育。

很多朋友们过冬的好伙伴——雪地靴,就曾经背负“致残”的骂名。

虽经证实这是谣传,但骨科医生也指出, 儿童最好不要穿雪地靴,雪地靴尤其不适用于长期走路或户外运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鞋并不适合孩子穿,冬季给孩子买鞋的时候要尤其注意。

非常厚的雪地靴

雪地靴普遍比较宽大,不能保护和支撑宝宝的脚踝。

穿久了,鞋内的毛被压扁,鞋内空间会更大,更加无法把小脚固定在鞋中。

鞋头和 后跟也很软 ,不能很好地保护和支撑宝宝的脚踝,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损伤。

而且雪地靴的 鞋底都很平 ,时间长了会导致宝宝出现扁平足,甚至“内八字”。

加上小宝宝活动量大,脚部出汗多,雪地靴内的绒毛长时间被汗液浸湿,增大了真菌滋生的概率。

说到这里,北方的朋友多半已经瑟瑟发抖,建议备一双轻便的薄绒运动鞋,等孩子运动的时候换上。

总之,不建议宝宝们冬天穿着雪地靴进行大量活动,没有好处。

厚底棉鞋

鞋底太厚,弯曲费力,孩子身体对脚踝关节的掌控力减弱,踝关节很难保持稳定。

这样不仅走路的难度会加大,而且还容易崴脚。

厚底鞋的鞋底往往还会偏硬,会对脚掌施加更大的压力,孩子运动起来会更容易感到疲劳。

一般给孩子选鞋,鞋跟不要超过2厘米,也不要太扁平。

高帮靴

小宝宝骨骼发育还没有定型, 高帮靴很不利于宝宝的脚踝活动和骨骼发育。

如下这种刚刚卡到脚踝的高帮靴,除了不利于脚踝发育,还有磨破脚踝皮肤的风险。

棉拖鞋

拖鞋没有后跟,就算有后跟,鞋体也普遍宽大,没办法固定孩子的双脚。

宝宝的脚趾要一直勾着才能抓住拖鞋,长此以往,会影响脚趾和足弓的发育。

所以学步期的孩子不适合穿棉拖鞋,累不累只有娃知道。

至少要等孩子五岁左右,脚部的骨骼都长好了,才可以试着穿拖鞋。

二手鞋

关于二手鞋的话题,想必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有请我们的课代表来总结发言:

没错,每个宝宝的脚背、脚弓、脚宽都有很大的差别!

二手鞋多少都会有磨损,这些磨损带着对前主人的记忆,宝宝需要费力适应, 长期穿二手鞋也会影响足弓发育。

尽管我们鼓励物尽其用,但是二手鞋就真的算了。

在孩子自己可以扶着站的时候,这时就应该给孩子穿鞋了。

孩子在学会站的时候五个脚趾是分开吃力的,这样不利于今后的行走。

给孩子穿了鞋子以后,五个脚趾并拢,更有利于孩子今后对行走的学习。

宝宝还没学会走路之前,在家里不需要穿太厚的鞋子。

可以给宝宝穿上暖和防滑的地板袜,或者是鞋袜一体的地板鞋。

那么 ,刚学会走路 进入稳步期 的孩子,鞋子又该怎么选呢?

刚学走路的宝宝怎么选鞋?

在冬天迎来学步期的宝宝,不合适光脚,可以选择穿 软底软面的学步鞋

把学步鞋放在地板上,隔着鞋垫去摸地板,如果手指能够感觉到地面,就代表达到了软底的标准。

软底学步鞋,可以让宝宝的脚趾能够抓地,促进足底神经发育,也能更好地站稳,稳定地学走步。

当然,软底鞋只能在室内的光滑地面穿着,不适合在户外穿着。

已经可以走稳的儿童怎么选鞋?

可以走稳的孩子进入稳步期,此时应控制宝宝的脚型,可以选择一些鞋身较硬的幼儿稳步鞋。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给孩子选的鞋子需有坚实的后跟杯,防止后足外翻(即脚跟偏斜)。

鞋底要容易曲折有弹性,能很好的承托足弓。

具体如何选择,可以依照一个简单口诀的来判断:

一折、二捏、三拧、四按、五闻——

鞋子的形状要符合宝宝脚型、鞋帮要尽量低,避免较高的鞋帮卡伤宝宝的脚踝;

鞋子的弯曲部位应卡在鞋子前部1/3处,从而保证鞋底的曲挠线跟宝宝的脚的曲挠线相吻合,才能引导小朋友正确行走。

两手捏一下鞋子的后跟部位,和前部包头。如果没有硬度,说明鞋子不合格。

鞋子的后跟部位必须有足够的硬度,才能保护宝宝柔软的踝关节,防止踝关节受力倾斜,导致 O 型腿或 X 型腿。鞋子的前部包头,也需要足够的硬度,防止磕伤、踢伤、砸伤脚趾。

鞋面材质要 柔软、透气性好、无异味

宝宝的脚比较娇嫩且容易出汗,材质过硬不仅会磨伤皮肤,而且部分硬质材料透气性差。

牛羊皮、帆布、绒布都是不错的选择,塑料、合成革的最好不要选。

孩子长得快,老一辈对于孩子鞋帽衣物的的购物理念一贯是往大了买。

但是过大的鞋子很容易影响宝宝骨骼发育,可能引起O型腿、X型腿、足内翻等足部畸形的情况。

一般来说,鞋子的内长比宝宝的脚长0.5-1厘米就合适了。

判断鞋子大小是否合适, 可以让宝宝穿袜子,站着试鞋,这样挑的鞋子才最合适

家长也可以 用小手指进行测量 ,如果小手指可以插入脚后跟和鞋帮之间,说明也是比较合适的。

1、太柔软的鞋底

鞋底太柔软,不适合已经学会走路的宝宝,不利于稳定脚型,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

2、鞋子过大或过小

穿太大的鞋子,宝宝的脚要用力抓握,可能导致宝宝足内翻或外翻。同时这样走路很容易身体前倾,不仅影响脚部骨骼发育还会影响脊椎发育。

太小的鞋子挤脚,脚趾受挤压,容易发生变形和畸形,还很容易引发甲沟炎

所以,给孩子买鞋买大要不得,穿小了的也要及时淘汰。

3、鞋子过瘦或鞋头过尖

会造成脚和走路姿势变形,给正在成长中的骨头造成伤害。

4、鞋子不注意定期更换

一般来说, 每3-4个月就要给宝宝换一次鞋。

每隔一个月,家长就要检查一下宝宝鞋子的舒适度。如果穿上之后,脚趾处所余的空间不足大人小手指的一半宽,或脚跟、脚面有勒痕,就说明宝宝脚长大了,鞋不合适了,需要尽快更换。

最后,给大家留一道小小的思考题吧!

冬天是给孩子穿加绒的鞋子+薄袜子好?

还是普通运动鞋+加绒的袜子好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