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品尝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1. 尝古文中什么意思

一、动词

1、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示例:臣先尝之。——《礼记•曲礼》(臣子我先来品尝。)

2、尝试。

示例:尝,试也。——《小尔雅》(尝是试的意思。)

3、经历。

示例: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八年》(艰苦困难,多次经历过了。)

二、副词:曾经

示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扩展资料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级的、流行的。尝,金文=(尚,高级的)+ (旨,品味)。

造字本义:动词,品味高级美味佳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文言版《说文解字》:尝,口味之也。从旨,尚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尝,亲口品味食物的味道。字形采用“旨”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尝

2. 翻译:古文“尝”

尝(尝) cháng 字从尚从旨。“尚”意为“摊平”、“展平”;“旨”意为“美食”、“美味”。“尚”与“旨”联合起来表示“摊平舌头感觉美食”。本义:品味食物。引申义:体验、试验。

释义1【副】

曾经〖havealready〗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2【动】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同本义〖taste;trytheflavourof〗

口味之也。从旨尚声。——《说文》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臣先尝之。——《礼记•曲礼》

不敢尝。——《论语》

百鬼迪尝。——《汉书•礼乐志》

尝其旨否。——《诗•小雅•甫田》

又如:尝酒;尝食(试辨食物的味道);尝酎(祭祀的时候,尝一尝新酒的滋味)

尝试〖try〗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又如:尝巧(试验其技巧);尝汤戏(正戏前加演的短戏)

经历〖experience〗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又如:备尝艰苦;尝到了公职的甜头

3. 关于品尝的词语

为您奉上,请参考:

品尝 [词典]

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品尝 关于品尝的词语

闻香下马 [成语]

闻:嗅;香:酒香味。闻到酒的香味,尽管正骑马赶路,也要下马品尝。形容酒非常好。>>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闻香下马

品味 [词典]

品尝。>>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品味 关于品味的词语

赏新 [词典]

1.品尝应时新鲜物品。赏,通"尝"。>>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赏新 关于赏新的词语

品量 [词典]

1.品评;衡量。2.为品味﹑品尝。>>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品量 关于品量的词语

啐尝 [词典]

1.犹品尝。>>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啐尝 关于啐尝的词语

饱尝 [词典]

①充分地品尝:~美味。②长期经受或体验:~艰苦。>>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饱尝 关于饱尝的词语

啖尝 [词典]

1.吃;品尝。>>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啖尝 关于啖尝的词语

4. 古文的甜字说明,快点,急

〈形〉

1. (会意。从甘,从舌。舌头能品尝甜味。本义:味甘)

2. 像糖或蜜的味道 [sweet]

甛,美也。——《说文》

甜,甘也。——《广雅》

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韩愈《苦寒》

3. 又如:甜物(甜的食品);甜酒(甘甜的米酒);甜雪(甘甜的雪水);甜酸苦辣(指种种不同的味道);甜香

4. 比喻幸福;快乐 [happy]。

5. 如:甜沃沃(形容幸福愉快)

6. 美好 [fine]。

7. 如:甜差(美差);甜冤对(俏冤家);甜淡(柔和淡雅);甜俏(柔和娇媚);甜俗(软熟媚俗);甜软(甜蜜温柔)

8. 形容睡得酣畅 [sound;asleep]。

9. 如:甜睡;甜乡(梦乡)

10. 指美言 [honeyed;unctuous]。

11. 如:甜口儿(善于说奉承话的嘴);甜句儿(甜言);甜言(美言;好话);甜言软语,甜言媚语(温柔体贴的话);甜话儿(甜言蜜语);甜嘴蜜舌(甜言蜜语)

〈动〉

1. 酣睡,熟睡 [sleep soundly]

一枕余甜昏又晓,凭谁拨转通天穷。——明· 汤显祖《邯郸记》

5. 文言文"尝"一般翻译成什么

①<;动>;吃;品尝。《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②<;动>;尝试。《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③<;动>;经历;遇到。《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④<;副>;曾;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尝敌】试探敌人的强弱。《宋史·苏洵传》:“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尝鼎一脔】尝其一二,可知其馀。语出《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脟:同“脔”。)

【尝新】尝食新收获的五谷。

6. 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1)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2)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

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

其友后见之,果丑。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希望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

他的朋 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干什么推辞呢?”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丑。”他的朋友说:“ 您怎么知道呢?”吐说:“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

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 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只会是嫌(肉)少的;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虽然用别的附加好处,还是卖不出去。如 今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所以女儿丑。”

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果然丑。 (3)【退避三舍】翻译 及楚,楚子飨之(30),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31),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34),右属藁鞬(35),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36)。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39) 【译】: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 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楚国 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笱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如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全获。 (4)笱巨伯 笱巨伯到远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贼人进攻这座城市。

朋友告诉笱巨伯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这里。” 笱巨伯 说:“我从远处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失去信义而求得生存,这哪里是我所为呢?” 贼人已经到达,对笱巨伯说:“大军已经到达,全城已空,你是什么男子,却敢独自留在这儿?” 笱巨伯 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离开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人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不讲信义的人,却到了有信义的国家!”于是率领军队离开了这座城市。全城的人都全部获救。

(5)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翻译】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