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的社交礼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故宫日历》由于本身具备精美文艺的气质,再加上发行者的着力宣传,《故宫日历》很快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这样一本小小的册子成为彼此私下里交流友谊的礼物,这些信息又不经意地保存在民国书信中,从而得以流传下来。 俞平伯就读北大期间选择小说组的研究,周作人是他的老师。两人关系密切,通信频繁。阅读1932年的《俞平伯年谱》,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两人书信沟通的记载,一整个月份里他们的通讯次可达到七次之多... ...在12月中旬寄出信件之时,俞平伯将一份《故宫日历》一同寄给了周作人,作为礼物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一番心意。
梁实秋在写给张佛年的信中,也提及获赠《故宫日历》一事:“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重复),实日历中最佳之作,拜领谢谢矣。”梁实秋可以挑出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图片有重复的毛病,说明他曾经从头至尾地仔细浏览过这本日历,日历别致的排版与精美的装帧,一定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除了具有私人礼物这一属性以外,《故宫日历》还是民国时期政界、学界人士公务往来的必备社交用品。
素有蒋介石 “文胆”之称的陈布雷留下《畏垒室日记》(陈布雷号“畏垒”),其中记载了不少党、政、军以及财政、经济和文化、教育各界中上层人物活动的情况。在这本日记里,也能找到有关《故宫日历》的讯息:“二十五年(1936年)一月一日,星期三,雨……晓沧过访,谈浙大事兼及大学教育之方针,并赠予故宫日历一帧。”
1948年12月份刊行的《国立北京大学周刊》上有一则名为“博物馆筹备处谢启”的短文,内容主要是罗列各方人士馈赠的物品... ...在全部的物品中,就有语言学家罗常培捐赠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故宫日历》一份,从罗先生将故宫日历赠予筹备处这一行为而言,也至少能说明这本日历的社交价值所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