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食堂主任,怎么写?

假如我是食堂主任,怎么写? 急求。 我认为好的可以再加分

第1个回答  2013-07-01
假如我是食堂经理 (“我为师大献计策”征文,写于2005年12月) 师大的新食堂就快竣工使用了。我想,每一个师大学子都会多了一份期待——期待一个能带给自己惊喜和满意的食堂出现。中午12点售饭窗口前那黑压压的人头、若干年如一日的饭菜、脆弱的餐卡、油腻的地板和四壁、用餐以后沾得一身的饭味……吃饭,成为众多师大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在师大生活四年多了,对师大的食堂的埋怨本已随着入学时间的增长而渐渐消退。师大人多,空间小,食堂容量有限,我可以理解。但食堂又有没有换位思考,体会一下我们就餐者的感受呢?因为入住大运村的缘故,我有机会见识了北航的食堂。和师大比,北航的师生也不少,空间也不大;但是他们的食堂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让人有吃饭的好心情。窗明几净、菜式丰富、装潢考究、就餐自如、价格合理,最让人舒心的还在于,别人不会收取15%的管理费。在师大,上述情况存在吗?不说别的,只要你哪次吃饭忘带餐卡了,对不起,要想用现金就请上交15%的管理费!这是什么管理?管理谁的?我对师大食堂的理解由此逐渐蜕变为容忍。而如今,就连这容忍的底线也将要突破了。仅仅是因为饿了我们才去食堂——不是饿了我们不会去食堂——吃饱而非吃好成了进食堂的唯一理由,这一切,只能被看作并合理的理解为师大食堂的不足。 所以,换作我是食堂经理,我起码有以下设问:  1、食堂环境能更宽松舒适吗?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就是,目前师大的就餐人数远远大于食堂的容量,除此,我们的食堂还要接待来自周边单位如123中学、明光中学、二附中的人员压力。要想吃饭不挤,加快扩大食堂的空间就是唯一出路。我觉得,学校前年把学二楼下的学子快餐改建为学五食堂,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食堂不一定都是“巨无霸”式的。充分利用原有空间改建食堂,更利于分散就餐人流,疏散食堂的拥挤。我们固然要把西门的新食堂建设好,但何尝不能发展几个小食堂呢?这样既便于大家就近用餐,也便于每个食堂的内部管理。学校院内如光电仪器厂、南门车库、西区公寓BDF座的首层和二层,都可以考虑作为小食堂的选址。空间大了,一方面大家吃饭不会感到压抑拥挤,自然心情舒畅;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像学三学四这样的老食堂的人流压力,逐步把它们腾出来装修改造,改变其破旧昏暗、四壁油污、空气污浊的现状。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火灾、踩踏等安全隐患也会随之消除。至于食堂经营方最关心的营利问题,则可以通过老食堂连锁新食堂的方式来解决。其实,只要大家吃得舒适,食堂又何愁大家胃口不好呢?胃口好,消费自然也大了。  2、食堂饭菜能更营养可口吗?我来师大读书这么多年,对食堂的菜式有两点印象最深刻:一是食堂得菜式“基本动摇不得”,尤其以学一二三四为甚;二是以川菜主打,或者说是以带辣的菜为主。且不说我是个地道的“老广”,可能对辣味有偏见;但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在北京这么干燥的地方,吃像学五的“毛血旺”那么辣的菜,对身体的营养价值真的有限。吃其它辣味的菜也是同样的道理,毕竟北京的水土何云贵川渝的“湿寒”是有很大差异的。为照顾学校众多的西南学生的口味,而主打辣菜的做法固然可嘉;可食堂毕竟不是饭馆,饭菜对青年学子的营养价值同样应该顾及。再回到照顾口味的问题上,西南的学生是照顾到了,那其它地区的学生呢?我并不奢望能像回民同学那样有专属于自己口味的食堂,但中国地域这么大,光主流菜系就有八大种,菜式万千,我们的食堂师傅们能否发挥一下自己的才智把它们化作我们就餐的“选项”呢?说心里话,我们这些出门在外求学的人,大半年吃不上一顿家常饭是肯定的,对伙食标准有限也是考虑到的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期待食堂的菜式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这样,还能照顾到各地同学的不同口味,一举两得。3、食堂服务能更人性贴心吗?一个很小的细节:乐群的椅子——四条叉开的长腿,不但占空间,使得原本狭小的食堂更显拥挤;还前后相绊,搞得落座起身都极其狼狈。自乐群改造成食堂,椅子的麻烦就没有停息过。意见接受,情况照旧,数年过去了,新簇的乐群已渐老旧,而椅子的情况依然如故。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吗?投入大点,可以把椅子换成宿舍里那种;节约一点,只要请一个家具师傅把所以椅腿的角度都扳一下就行了。可惜,以人为本的奇迹终究没有在乐群发生。再有就是之前提到的吃完饭沾一身饭味的问题,学校所有的食堂都有这个情况,其中又以乐群学三学四最突出。夏天就说洗澡洗衣服可以勤快些,沾了也就沾了;可是到了冬天,羽绒服总不能隔三岔五地洗吧。为什么我们在饭店吃饭不会沾饭味,而在食堂就会呢?仔细看看我们的食堂,一是做饭油烟处理不好,能从厨房涌进餐厅,如学一学二的烟道就是正对餐厅窗户的;再就是我们的食堂要么设计得不通风,要么就是排气扇数量不够、马力不足。这都是沾饭味的“症结”所在。除此,就是那15%的现金使用管理费该不该收的问题……都是细节,都是只要想改就立马能改的问题,就是在这些能“以小见大”的地方另越来越多的人叹息和失望。应该看到,这些年师大的食堂是在一点一点进步的,学一学二还摘得了“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的美号。这都得益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以及学校各方的不懈努力。我更知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都很多。由于教职工和学生这一庞大人群的存在,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后勤服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由谁来提供服务,和怎样获得更好的服务。不少高校食堂经营的成功经验让我坚信,新的成功同样能诞生在充满智慧的师大校园里。不过在这之前,“换位思考”和“求真务实”也许应首先成为食堂经理们的座右铭。我们期待理想中的新食堂出现。
第2个回答  2013-07-01
写什么啊?拆除饭堂的建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