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系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23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可能继续减缓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趋紧。
一、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非市场化问题
1. 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的问题。国内企业要出口产品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虽然我国对传统的贸易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如赋予若干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权,但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仅仅只是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少数科研机构)。这些企业进出口自营权仍然受到严格的约束,经营范围受到限制。
2. 我国在进口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管制,进口的市场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虽然我国自1992年以来不断降低关税,但我国降低关税的政策意图实际上是侧重在缓解我国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同时扩大资本品或技术设备的进口,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率。
(二)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按照新贸易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是为了通过进入国际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降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经济,许多企业完全只是为了出口而出口,为了创汇而出口,而并不一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或创造利润而出口。
(三)出口结构存在技术档次及附加价值低的问题
中国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产品链条短,附加价值低。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虽然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而且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产权问题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市场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如果将这一观点引进到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则我们就可得出这样一个新理论观点: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既然如此,本文就从产权这个角度来剖析中国的对外贸易问题,以便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并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正确的发展思路。
中国贸易非市场化的根源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既然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因此,国际贸易市场化或自由化的实质则是产权在国际间的自由交易。这意味着,一国要真正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最根本的是本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不但完全有权在国内外独立地获得或拥有财产,而且还能在国内外自由地进行产权交易。
三、产权改革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为真正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并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贸易强国,我们应进行实现财产权分散化的制度改革,从而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都成为真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并规定各所有者的财产权利一律平等。进行这种实现财产权分散化,并规定各所有者财产权利一律平等的制度改革,将会自然创造出众多真正拥有完全财产权利(包括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的财产权利)及经济决策权的市场主体或企业。这样,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完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自己所认为的合适方式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自由投资。
由于产权改革将使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国际竞争实力不断提高,因此,这就为我国真正实现进口自由化奠定基础。而进口的自由化将有利于直接引进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同时这还有利于直接引进能反映国际供求关系的国际市场价格,使国际市场价格信号成为国内资源配置的指示器,从而改善国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