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除法的两种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本周在二年级教研组内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又提起除法的意义题目,学生还是出错多,引起了我对除法意义的疑问,为什么学生总是印象不深刻、易混淆呢?

    二年级教材中除法两种含义用了两个例题,老师们大多分两节课(两天)教授,学生对两种除法的含义当节课掌握较好,可两种混在一起,对学生来说太容易混淆了,也反映了我们老师是否可以将“除法的含义”两节课进行整合,加强对比,例题反思如下:

    可以把两种除法整合讲解,当堂就利用对比: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  )个?

列出的除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每份的个数时,用(   )计算。 

(2) 把12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列出的除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分的份数时,用(    )法计算。 

(3)比较以上两种分法,我发现: 

  12÷4=3有(    )种含义。第一种是把12平均分4份,每份有3个;第二种是把12,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12里面有(   )个4。

    除法相比乘法来说,对二年级孩子本来就是一个难点,有的还在到五六年级仍然不能理解解决问题,不知道数量关系,也有在二年级没有打好除法基础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反思,除法到底怎么教和练,让学生掌握更牢固呢?我很同意用画一画的方法,让学生去反复画出除法的两种含义。

  例如:15÷3=5

第一种意义是把15分成3份,每份是5。画图,把15个圆球分成3份,每份是5个圆球。

第二种意义是把15,每3个分一份,能分5份。画图:把15个圆球,每3个圆球一份,可以分成5份。

总结:除法的两种含义:

1.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 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2.把总数分成几个一份,求总数里有几个几。用总数÷没份数=份数

总之,二年级认识的除法,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对“分东西”的两种不同的思路,利用生活和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充分做、想、练,最终形成思维模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