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迟子建的文学作品看东北城市 作家迟子建文学作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7
  摘 要:作为在东北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迟子建没有一刻忘却自己的根。时光流转,迟子建的笔墨从东北乡村辗转到城市,但始终不曾离开她深爱的热土。迟子建同时还是当今文坛上的一颗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的光芒无法掩盖,她的文字满含深情。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她眼中的东北地区面貌。本文就是以她的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为例,看迟子建眼中的东北城市。
  关键词:东北;乡土;城市
  作者简介:刘艳,女(1986.04.15-),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研一。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02
  正如第二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典礼上给迟子建写的颁奖词所说:“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 的确,迟子建用平淡却充满温情的笔调向我们展示着在东北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故事。在《花瓣饭》里我们看到了文革期间一家人波动起伏却充满关爱与诗意的一个傍晚,在《月白色的路障》里,我们看到的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逐渐丧失的良知与尊严;在本文《踏着月光的行板》里,描述了一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进城务工夫妻,为了见上一面,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天去对方的城市,结果辗转几次,最终没能相见的充满温馨与浪漫却暗含悲情色彩的故事。
  在迟子建眼里,东北的乡村是一片净土,宁静祥和,无忧无虑,东北乡村的人们,淳朴、热情、实在。相反,城市在迟子建的笔下却是抹杀乡村人们纯洁美好品质的杀手,它带来的除了环境污染与土地征占,更给人们带来了抛妻弃子,泯灭道德和良知这种无形的伤害。
  (一)城市中底层人眼中的城市
  《踏着月光的行板》中,没有大人物的出场,描述的都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进城务工的农民,没有钱、没有手机、甚至连爱情的维系也要越过千山万水般险阻。农民在城市里是物质和身体欲望都得不到满足的苦行式人群。小说的开头就以女主人公林秀珊对于标志着城市的火车的感觉描述写起。“林秀珊每次来到火车站,都有置身牲口棚的感觉。火车的汽笛声在她听来就像形形色色牲口的叫声。有的像牛叫,有的像驴叫,还有的像饿极了的猪的叫声。所以那一列列的火车,在她眼里也都是牲口的模样。疾驰舶特快列车像脱缰的野马,不紧不慢的直快列车像灵巧的羊在野地中漫步,而她常乘坐的慢车,就像吃足了草的牛在安闲地游走。”冰冷飞驰的火车在林秀珊眼里化成农村中每日接触的动物。亲切而熟悉的感觉,一方面说明了林秀珊对于可以联系她与丈夫的火车产生的无形的好感与温情,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对于城市事物的乐意接受。每个进城务工的农民都是怀着一腔热情与希望来到城市来的,因而对于城市标志性意象——火车也充满着好感与亲切,并试图冲破城乡之间的疏离感,亲切看待城市中的象征性事物。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在后面找到类似例子。比如说,连接林秀珊和丈夫王锐的另一个桥梁,公共电话,在林秀珊看来,像是一个情种。因为披着苹果绿色罩子的电话亭,就像森林一样,人置身其中仿佛被揽在怀里。
  面对着城市中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的主人公是没有享用的权利与资格的。王锐只能在地下商贩的摊上为自己的妻子选一条丝巾,林秀珊也只能给丈夫买个便宜的口琴。艰苦的异地城市生活让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相思却不能相见。爱情在艰难的维系着,恰恰是这种艰苦,我们看到了流淌在两人心中的真挚与忠诚。并且被两人纯洁深厚爱情所打动。
  然而,读完小说,我们不禁又要为主人公担忧。她们的这次爱情之旅是靠什么换来的呢?王锐是靠在媒体面前说假话,被领导奖赏100元和一天假期,但这已经引起了工友对他的不满。林秀珊是靠赏识她的男老板的优待得到意外的60元钱。但是以后又会怎么样呢?王锐在火车上看到的那个因被情人甩掉,丈夫心软收留的女子会不会就是以后林秀珊的下场呢?王锐以后要如何在工地继续生活呢?迟子建没有继续写下去,但是这些问题会一直留在读者的脑海里,她是想让我们继续思考,一直深入下去,看看城市到底能给这对相爱如此的夫妻什么样的结局。
  (二)火车上的城市掠影
  整个故事发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火车上,因而,透过火车里的人和事,我们也可以对东北(主要是哈尔滨)城市有个大致的了解。王锐和林秀珊每个人都乘了三次火车,他们遇到了不同三个情景。
  王锐首先遇到的就是一对男女。女子面容憔悴,男人喝得醉醺醺。了解详情才知道,原来这个女子曾经有过情人,又被人甩掉,最后还是丈夫心软,将她带回来。透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给异地夫妻带来不同的痛苦和诱惑,最终导致夫妻间相互伤害。随后王锐遇到的是检票事件,明明自己买了票,却因一时找不到被强行带走,解释这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分量,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不信任,直到王锐将票翻出来,此事才算了结。还有火车上伪装成好人的小偷、因正值、善良被彩票疯子暴打的王锐。到最后王锐也逃票,火车这个小城市已经开始诱拐善良如此的王锐。
  林秀珊也乘坐了三次火车、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比如说令人印象深刻的会吹口琴的杀人犯。不仅长相斯文,很有气质,而且还能将口琴吹出动人的旋律,林秀珊被音乐感动的泪流满面。不禁让人为这个男人叹息,是什么原因让他沦为杀人犯呢?也许更多的是不得已吧?林秀珊在火车上穿插的更多的是与丈夫两人之间的回忆,而没有过多关注周围的事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人深爱她的丈夫、思念她的丈夫。性格善良、开朗、纯真又带有些许浪漫的色彩。林秀珊为现状感到满足,因为她有一个深爱自己的丈夫,而且还能在城市有个工作。透过林秀珊点点滴滴的回忆,我们看到了进城务工的农民艰苦的生活,不仅夫妻不能团聚、生活条件艰苦、工头克扣工人工资、而且他们的工作非常危险,没准哪天夫死,家破人亡的命运就会落在谁头上。
  (三)城乡的明暗交织
  迟子建笔下的城市,正如《踏着月光的行板》,多半是灰暗、无情,令人厌倦的。这与迟子建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出生在农村,并且在乡下长大的她,对农村故土有着无限的眷恋与柔情。熟悉乡村、熟悉村子里的人们,让她常常不由自主地去关心他们。不仅常常将农村作为写作的背景、即使写城市生活也时刻关注这些进城务工的父老乡亲的命运。作者常用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笔调描绘故乡的田野和风景,比如说《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 》对于莫镇这个小地方雪景、风土民情的描写。《行乞的琴声》描绘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雪坝下的新娘》描绘的日落,美得令人心醉。
  由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迟子建的笔调通常带着淡淡的忧伤。为他们的悲惨命运悲伤,同时又用诗意的文字表露出来,因而呈现出别有韵味的乡村生活。她的文学品格始终没有改变,即温情地抒写平凡人的生活,追寻平淡的生活中小人物身上灿烂的人性美的光芒。不论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都要传达的是:迟子建本人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借此来反抗现实中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肆无忌惮地对自然进行掠夺。如今的她,虽然居于都市,但是却没有融入进去,反而时刻觉得心灵寂寞无助,正是这种孤独感让她更加浓烈的抒发自己对故土的热爱,她往往通过轻灵又诗意之笔,对故乡故土的大自然的美以及乡邻们身上所展现的人性美进行深情地抒写和尽情地讴歌。并且因为对城市与生俱来的疏离感和隔膜感让她不断批判城市中阴暗和不公平的一面。通过叙写都市的丑陋的一面来反衬乡村的美好,表达到她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们私欲的规劝,进而达到一种崇高的人性美的升华。
  总结 :
  迟子建关于城市的描述多半带有自己的感性思维在里面,因而关于城市的纯描述多显得没有那么大力道和诗意的语言,相反,物质不那么充盈的乡村生活在她的眼中却是丰富多彩,并且韵味悠远。皑皑的白雪、呆愣的小木屋、东北特有的鱼汛和秧歌被描述的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虽然与作家的偏爱有关,我们仍要对这位充满才气的女子表达无限的敬意。因为有了迟子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温情与烂漫的乡间生活,感谢迟子建,让我第一次读她的文章就深深地被吸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她的文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