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份相互的爱 ——读《当爱远行》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从没有这么快速和狼狈地读完一本书。说快速,是因为从翻开第一页开始,“逼”着自己在三个小时里读完。说狼狈,是因为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瘫痪”了——思维“瘫痪”。

快读可以忽略不计,因为323页的书,花了三个多小时,相当于1个小时读100页,毫不隐讳地说必有“跳读”一事。

如你所知,思维“瘫痪”才是我描绘的重点。

是的,边读边拿着笔,想要勾画一大段的句子,也想要做一大段的批注。然,似乎是徒劳。因为展开的故事情节里,并不需要你去做所谓的勾画与批注,你只需要顺着作者的笔触,将你的心放进去,体验那份爱。

很沉重很沉重。因为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相遇相知相守,必定是有着很深的缘分,宿命一点说是上天注定。相遇容易,相知也容易,但是相守呢?即使是生活一帆风顺,也会有很多夫妻分道扬镳,更别说要经历如此的“灾难”,还在相守。

相守的夫与妻对于彼此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爱吗?“爱”这个词语显得太虚无,太飘渺,太无形,在众多词语中,“爱”这个词必定是说起容易做起难的那一个。所以,直白地说,其实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照顾好对方,更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所以,我们修炼自身也是爱对方的表现,不那么地放纵,不那么地放肆,不那么地矫情,让对方轻松地自然而然的“爱你”。

其实,很佩服作者选取的这个事件。抛开真实性不说,或许作者想要表达的除了一份坚定的爱之外,还有很多需要影射的。

爱要远行,我们每个人都挡不住。我们应该在乎什么呢?是那份结果吗?就像珍妮每次都会找到他,接他回家,然后又在煎熬与焦虑中,重复做同样的事情。然而当有一天,珍妮失去了这样的关爱行动,蒂姆又是怎样做的呢?在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他会在每次发病往外走的时候,小心地做上标记,记录路线,好让自己能够按原路返回。”……“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光滑的贝壳,上面有棕色螺旋条纹,在贝壳的上方形成一个尖尖的圆点。他把贝壳放到她的手中,然后坐在了角落里的椅子上。”这在之前蒂姆的出走,是从未有过的行为,之前的他只管出走,出走,然后停在某一个地方等待珍妮的到来。这两段话里,我想,应该影射出两层意思,一是我们都得好好为自己而活着,这世界的变幻无常,谁都无法预料,也许这样说有些悲观,但让我们的爱没有依赖,备着这份,不是坏事。二是接受比改变更重要。如果当初,在不能找到问题的本源(事实上一直都没有找到)时,只做适当的对抗,再做适当的接受,是不是生活的滋味要好一些。比如,蒂姆后来的出走,当身体不再对抗这种无法解释的行为的时候,他才会关注到在行走过程中的风景,看到“一位老师,只穿着睡衣……”,关注到“被装进了手提包里的小狗……”。

是的,我特别在意这一段的描写。在经历“治疗出走”,到“任性出走”,再到后来的“接受出走”,这些经历也总会让人有所醒悟。“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注意在行走中遇到的事物,这样在他回去的时候,就可以把他在外面观察到的事情和她一起分享……”,“他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可能是自己错了,如果他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沮丧和绝望之中,那么他应该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他在想如果他从一开始就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的话,现在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那同样也会很辛苦,那些只是为了他自己,现在,他发现这样做比较容易,那是因为她。”为什么有蒂姆会有如此的想法,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因为珍妮需要他。而在之前,是他需要珍妮。夫妻就是这样相互扶持着走完人生之路,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请赐予对方一份“你需要他”的爱。

深究一下书的题目——当爱远行。这纷繁的世界上,恐怕寻不到一份一层不变的爱吧,我们的爱以及对方的爱都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离开一会儿,别灰心,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如若没有回来,那这份爱原本就不属于你,上帝也有打盹的时候,所以为值得你爱的人而坚守,为不值得你爱的人而放手,我们才会游刃有余地行走。

其实,说以上这些话,均可以看作废话,因为我想表达的其实是只有这一句:请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份相互的爱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