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教子」的教育方式合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人前教子”?
1.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觉得难堪,才能让孩子长记性
“知耻而后勇”的道理大家都懂,当初韩信的胯下之辱更是流传到现在。很多名人在自己成功前都经历过诸多羞辱,于是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的自尊心不需要维护。
“我都是为了你好”"如果是别人我还不乐意说呢"很多家长认为在“人前教子”下孩子的面子,孩子委屈是小题大做。
完全没想到,未成年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差的,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导致孩子产生过激的反应。
2. 有些家长的“人前教子”是为了面子

权威父母是什么类型,大家都懂。有些家长喜欢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觉得这样自己就能显得有威严。
这种教育方式完全不是从孩子出发,只是维护自己家长的权威,为了自己的面子,完全忽略了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面子、自尊心的伤害。
3. 有时候家长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说家长是故意的。因为很多家长就是心大,心思不细腻。家长耐心不足,太过着急了,使得家长们不分场合的教育孩子。
因为他们当初就是那么经历过来的。他们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完全忘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与孩子间是不同的,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差别更大。
家长们之所以喜欢“人前教育”,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希望能用让孩子难堪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希望自己的孩子“知耻而后勇”。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甚至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影响亲子关系。家长以为的教育,其实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种羞辱,一种难堪,一种对他们不满的宣泄。
“人前教子”只是负面情绪的宣泄

虽然俗话说“人前教子,背后教妻”,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行将别人的教育方式加到孩子身上。家长们错误的教育不仅会误导孩子,必然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们认为“人前教子”的方式能让孩子因为感到难堪而意识到错误
其实这是一种存在严重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己宣泄情绪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会伤害到孩子身心健康,也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
这种方式其实不是真正的为了孩子,也不算教育。
“人前教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做助教的时候,一个孩子成绩总是班级垫底。老师请来孩子的家长。结果家长当着老师和孩子同学的面,批评、嫌弃自己的孩子笨。
从那天之后,孩子在学习上是有变得比较认真,但是孩子也变得不喜欢说话,逐渐内向起来。很少看到孩子的脸上漏出灿烂的笑容了。
“人前教育”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失去信心
家长的“人前教育”对孩子最直接也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孩子在众人面前难堪,下次不敢再犯,能改过自新,但同时也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变得自卑。
毕竟,家长都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怎么可能会看重自己呢?
“人前教子”是家长忽略孩子的感受的结果。家长只顾着自己的面子教育孩子,很容易导致家长忽略孩子的感受,错怪孩子,让孩子感到委屈,产生负面情绪。
家长总以为孩子可以“知耻而后勇”,但这种“人前教子”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不信任。
甚至破坏孩子自尊心,这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家长们在人前教育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对家长的隔阂,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跟别人站在一边来一切批评自己,容易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
“人前教子”只会使家长和孩子两败俱伤,家长丢了家庭中的“威严”,孩子丢了生活中的“尊严”。
人前不教子,才能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又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呢?
1. 家长们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技巧,批评要有适当的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家长们不应该强加别人的教育方式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往往会造成反效果。
2. 家长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改命令为建议
家长们对孩子的命令和强制手段,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让孩子更加不听不进去家长们的话。
家长们应当试着学会换位思考,多给理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引导,而不是给孩子命令。
3.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家长们的身份是孩子们的导师,是作为引导者的存在,而不是“独裁者”,掌舵孩子的人生。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孩子的自尊心决定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变得自卑,内向。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家长们不能单纯的把孩子当“孩子”来看待,在陪伴和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家长们不希望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首先就要避免“人前教子”的行为。给孩子的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家长们的教育,更好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22-08-20

古语曰:“人前教子”这种说法对吗?

古语曰“人前教子”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家长在家长在公共场合,在同学面前,在亲戚面前批评孩子,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恰好是当着孩子在意的人的面批评,会让孩子非常沮丧,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湖北武汉的14岁男孩因为在教室里打牌,被老师请了家长,妈妈的心中的怒火熊熊燃起,到学校后,没有控制住情绪,在楼道里当众就急了,也不注意时间和地点,甚至在很多围观者面前动手打孩子,扇了他几耳光,推搡了他几下。妈妈离开之后,男孩默立了两分钟,转身跳下教学楼,身亡。世界上最自责最伤心的还是这位母亲。

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在公共场合当着别人面批评孩子,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殊不知,在当众批评完孩子之后,就像一场暴雨打落了很多树叶一样,暴雨很快过去了,但孩子要面对这个破败的景象。每天还要继续和同学打交道,要独自去面对尴尬和难堪。家长不顾及孩子感受,可能让孩子成为别人的笑柄,不知道在风波过后该如何面对别人。

假如这位母亲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孩子拉到没人的角落,用和蔼的态度,低缓的声调进行开导、说服,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邻居李梅批评孩子,特别让我佩服。一次李梅发现他的儿子没有做完功课就跑出去了。她出去一看。只见孩子在院子里和邻居的小孩玩得正起劲。于是她走到院子里,把孩子叫到一边,用非常低的声音说:“乖乖,你忘了做功课,我们的规矩是做完功课再玩,你现在去做功课吧。”然后对在一起玩的孩子说:“你们玩的那么开心,功课都做完了吗?”其中有个孩子说功课做完了。李梅表扬了这个孩子,就这样就其他几个小孩也陆续回去做功课去了。

父母批评孩子时,要针对孩子的错误,重责其事,轻责其人,使孩子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检讨自己的错误,而这一切都要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心平气和的进行。如果父母在孩子闯祸的情况下,仍能心平气和的对孩子说服教育,这不仅体现能耐,还体现着涵养。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好榜样,其力量足以震撼孩子。

第3个回答  2022-08-20

我非常不赞成人前教子这种方式。人前教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人前教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家长没有人前人后的概念,想起来就教育孩子,并不会避讳场合。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家长认为TA做的不对、不好,于是不回避外人就开始教育孩子。2.家长认为在人前教子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或者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没有做什么事,但是家长想起孩子私底下做过的一些事情,直接就提出来一通教育。显然题主问的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家长是有意识地利用在人前这个机会教育孩子。相比起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更值得我们深思。传统意义上的人前教子,其本质的逻辑是希望通过让孩子产生羞耻感、羞愧感(shame),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变不好的行为或者想法。原本羞耻是用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规范、社会道德的,当有人违反社会规范或道德时,来自周围人的谴责就会令人产生羞耻的情绪,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人前教子时,家长借助外人的眼光,人为地令孩子产生了羞耻感、羞愧感(shame)——虽然这事情的起源可能与周围人无关。一个感觉羞耻的孩子大多是不会反抗的,即使反抗,往往也是因为受不了了情绪爆发,那么家长就更有理由继续教育一个情绪爆发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在人前教子时,感觉效果立竿见影。所以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好的方法。那么人前教子这个逻辑到底对不对呢?羞耻感是不是能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第4个回答  2022-08-20

所谓人前教子,其实主要是为了“教”给外人看的,大人的心理活动是:你看,我们一点都不惯孩子,出现错误马上就批评指正,家长是好家长,孩子出了一次错可不是我们家风不正,你们一定要谅解。

殊不知,当众批评孩子的后果是在场的大人也觉得尴尬,何况人家也没放在心上,最最重要的是容易伤了孩子。

孩子很早就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喜欢别人的肯定,需要别人的鼓励来保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当众批评孩子会让他们感到很难堪,慢慢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不再愿意表达真实的自己,还被别人误认为是胆小怕事的表现。

被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当众批评,孩子从心底就会和他们拉开距离,短时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再与他们亲近。如果受伤的内心没有及时得到安慰,渐渐地可能会和大人疏远,甚至产生反感。

随着父母当众人面批评自己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无处释放的负面情绪慢慢积累,久而久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不服管教、逞强好胜等叛逆表现。

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言行,当然需要大人来指正。不过在大庭广众之下,建议不要强烈对孩子进行指责,要给孩子一定的尊严,提醒他做出必要的改变或者道歉即可。

教育孩子,应该回家后或者找一个无人的角落进行,郑重(而非严厉)地跟孩子谈谈他之前的行为表现,给他自己思考的时间,找出问题所在并注意改正,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第5个回答  2022-08-20

古人有句话叫: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出自陆世龙《家庭问题》,原话:“过去有一种很受推崇的谈话方法——‘人前教子,背后教妻’,我们至今还常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指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可立即当面进行,让他明白错在哪,该怎样做。妻子如果有错,则应该在只有你俩的情况下指正,不要在别人面前指责,这样双方都有面子,不伤自尊。

不少80后是在上一辈的“棍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提起父辈的教育方式,不少年轻人都“难以回首”,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用步自己的后尘。试想一下,父母当着别人的面教训你,或者是拿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较你身上的缺点,你作何感受呢?把同样的情况转移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或许你就可以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了。

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阶段,第1次为3~5岁,自我意识出现萌芽,喜欢与父母做对。第二逆反期为10~11岁至15~16岁之间,也就是少年期,渴望与成人平等。

在逆反期时,孩子会比平日更难管教。如果你总是采取命令、威胁的方式,时间长了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从此畏惧父母。遇到自尊心强的孩子,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还会影响孩子后续身心的成长。法国思想家蒙田就说过: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懦弱,更为固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