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自己伤害自己——注意你的消极心理暗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会为了一件事反复捉摸,不停思索,然后越想越肯定自己内心早已倾向的答案。尤其面对一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自我更像个侦探者,把个人认为与此事有关系的线索从蛛丝马迹中抽取出来,并按照我以为的“正确”逻辑将证据串联成序,最后用得出的结论支持早就想好的原因。若是形成一个观念或者构建一套理论,这种方式方法显得更为武断和臆造。而若是处理情绪问题,则往往会激发起更大的情绪波动。尤其是负面情绪,会在反复咀嚼中更加伤害个人。而我们却乐此不疲,不以为然。殊不知,这种习惯会将情绪放大,让痛苦体验成几何倍数增加,造成的后果就是越想越气,越想越烦,越想越绝望。

    细究其中原理,心理学中A-B-C情绪体验理论对此解释很是恰当。A代表引发情绪的事件,B代表个人主观思想活动,C代表产生的情绪体验结果。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体验并不是直接由A产生B,而是由A→B→C,即对一个事件的情绪反应是经过头脑对该事件信息加工后才产生情绪体验结果。其中的B有时表现为有意识的思考,有时表现为无意识的心里暗示。而我们要强调的,就是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暗示对个人情绪产生及影响是很大的。对此心理学有实验为证:

    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将一个死刑犯放在一个隔间内,然后告诉他会被执行放血,而且他是无法反抗的。犯人安静地躺在床上,手从洞口伸到隔壁,隔壁也传来了医生护士忙碌的声音,以及为其准备血瓶的事宜。一切就绪且安静下来后,护士就用冰块在犯人的手腕上划了一下,并且在犯人的手臂上方,垂落一根细水管,以模拟放血的声音。慢慢的犯人开始不适,逐渐休克,最终死亡。且死亡状态与缺血而死的状况一模一样,这就是十分著名的一个心理暗示的实验。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对人们影响是真实且巨大的。当我们被自己负面情绪困扰时,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痛苦来源于自我的消极心理暗示。通过暗示,我们把引发事件(A)无限扩大化,并为此寻找各种证据支撑心理的暗示,从而形成很牢固的、片面的、绝对的、夸大的心理认知(B),最终产生超出数倍由真实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C)。因此,人们感受的伤害并非真实事件带来的伤害,而是自己演义后的事件导致的痛苦。

    所以,人不能自己伤害自己,注意自己的消极心理暗示,防止自我内卷带来的夸大性痛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