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病态的母爱会误导孩子一生,母亲要改变的3种错误思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0

#心理咨询师说#


文/北寻


图片/《小欢喜》剧照


唐纳德·温尼科特和约翰·鲍尔比等近代英国心理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的人格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母亲作为孩子人生中最亲密的角色之一,可以说从出生开始就潜移默化引导着孩子的人格发展。


母亲不仅是我们的生命孕育者,很多时候孩子受到的心理创伤或者不公平待遇,同样也来自于母亲。


心理学家指出,母亲会把自己所遭受的伤痛传递给子女, 常常表现为过度溺爱子女或者严重忽视子女。病态的母爱会误导孩子的一生,她们通过错误的母爱传递,让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辙她们的遭遇,这就是“ 代际创伤的传递 ”。




要想避免恶果的发生,这需要母亲和子女的共同努力。母亲要有意识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孩子要从母亲身上发现问题,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母亲与孩子是共生关系,我们无法祈求100%纯粹的母爱,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改善的过程,提升以下3个思维认知,去获得更平和的生活。




什么是代际创伤?


心理学家侯玉珍说,“一个有过创伤的母亲,她的孩子也会经历创伤,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代际创伤”。


母亲作为一名特殊的女性角色,自古以来在 社会 中都是一种复杂具争议性的存在。


关于女性的多重身份地位,有时候,她不仅是“男尊女卑”观念中的附庸者,也是家庭繁杂事务的牺牲者,是相夫教子的后备力量,也是传统 社会 里的“第二性”产物。


在女性的负面世界里,因为不公平的性别待遇,因为家庭和 社会 的双重夹击,很多女性的成长经历都是病态的,存在缺角的。


如果她们没有意识去反抗,没有意识去摆脱束缚在身上的偏见和消极观念,那么当她们成为母亲,成为子女的精神寄托者时,就会把错误的观念传递给子女,也会把自己病态消极的 情感 传递给子女,这是“强迫性传递”,会给子女造成一辈子的身心创伤。



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但是事实上,很多母亲都因为病态的成长经历,思维上得不到觉醒,从而在养育孩子的这一环节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比如说,有的母亲会过分溺爱子女,把自己从小缺失东西补偿给孩子,却常常因为溺爱而适得其反,让孩子养成了自大自私的人格。


比如说,有的母亲会哀叹自己的遭遇,将心中淤积的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让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感。


再比如,很多母亲会忽视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严重缺席,让孩子的 情感 认知残缺,缺乏了爱与被爱的能力。



母亲如果一直陷入在过去的创伤中,就会把“代际创伤”一直延续下去,病态的母爱从而造就了一个“病态的孩子”。


想要阻止母亲把创伤强加在孩子身上, 首先 ,母亲就要认识到“代际创伤”的潜在危害,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错误意识观念,只有先直面“代际创伤”,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母亲都有觉醒的意识,所以 其次 ,我们也需要建立自己的主见意识,我们需要主动去逃离“代际创伤”。


每个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剖析母亲与自己的关系,化悲痛为力量,去改变自己,疗愈自己。




共生依赖,是母亲与子女的一种关系。


母亲是子女生命的提供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关联,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子女依赖于母亲成长,母亲将心中感情寄托依赖在子女身上,这是很正常的亲子关系。


但是,病态的母爱会造成病态的“共生依赖关系”,会在母亲和子女之间产生一股分崩离析的洪流。


比如,母亲过度依赖于子女,事无巨细的关爱孩子,以至于用爱去控制孩子时,就会给孩子造成窒息感,或者让孩子失去自理的能力,会成为巨婴,一生生活在母亲的襁褓中,没有安全感,离开母亲就很容易被 社会 所淘汰。


再比如,过度依赖子女的母亲会把心中的爱强加给子女,让子女对这种依赖关系产生排斥感,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子女会与母亲产生隔阂矛盾。



比如电影《黑天鹅》中的妮娜和妈妈,因为母亲病态的共生依赖,她严重操控着妮娜的生活,控制着她的思想和日常活动,让妮娜像一个失去自主能力的傀儡一样生活,最后妮娜只能通过死亡的方式逃离了这种病态关系。


母亲与子女的共生依赖关系,本就是亲子关系中亲密的一种交流方式,但母亲不懂得约束心中的病态爱恋,就会误导孩子的一生。



如何避免这种病态的依赖关系呢?


心理学家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能放手的爱。”


侯玉珍老师说,正确的母爱不是控制,而是懂得放手。



所以,学会将母爱与子女分离,让子女适当独立去成长,放手让他们去适应 社会 ,建立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子女才能真正找寻到他们的安全感和健全的价值观。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提及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害怕型依恋关系”,指的是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父爱的人,因为心中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缺乏与父母的互动, 情感 上没有正向的流通,让他们时常处于孤独的状态中,心里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到了成年生活里,就会对成人的感情造成影响,因为会害怕自己被再次抛弃,从而对一段关系患得患失起来。


而母亲作为子女的亲密一角,在依恋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过分的溺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建立,同样,缺席的母爱,也会给孩子造成“被抛弃”的错觉。



在孩子的成长中,虽然母亲要懂得适当的放手,但在孩子没有形成健全人格时,也要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指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要给孩子铺垫 健康 成长的养料,给他们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这才是正确的指引。


所以,放孩子去独立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抓紧手中的那根风筝线,让他们飞得肆意潇洒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兜底,让他们回过头时有人可依靠,知道背后时刻有人在他们身边,才不会让他们在成长中恐惧被抛弃。



【写到最后】


母亲是我们的生命提供者,也是我们的思想启蒙者。


人无完人,不是每一个母亲都有完美的性格和思维学识,所以我们也无法去要求母亲是尽善尽美的。


也许,在母亲的成长生活里,她也是“代际创伤”得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上一辈人的影响。


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不做生活的傀儡,而是主动把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关于母亲的讨论,诚然她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但一味讨伐母亲也不是明智之举。


哪吒不是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也可以成为我们放在心底的人生信念。



不是吗?


我们共勉。



今日话题:


你和母亲的关系怎样?你的母亲对你的成长生活有哪些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