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白马寺是世源祖庭 华夏首刹???(急)在线等...

请讲的详细深入一些 最好是书面语...谢谢

第1个回答  2010-11-18
  华夏首刹
  时间:12724395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2 次

  华夏首刹

  白马寺创建于公元68年(永平十一年),据东汉牟子《理惑论》及郦道元《水经注》等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中见一金人,身高丈六,飞绕殿庭。第二天就召集大臣,告诉众大臣自己所梦之境,不知是何应兆?太史傅毅回答说:臣听说西方有位神,名曰——佛,佛的形象同陛下所梦见的一样。没明帝听罢,立即派大臣中郎将蔡愔、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蔡愔、王遵等奉命西行,抵达大月氏(音肉支)国(即今阿富汉境内至中亚一带)正巧遇到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并得见佛经和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东汉使者便诚恳邀请二位高东赴中土弘法宣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及二位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对来自印度的二位高僧非常礼重,亲自接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第二年,汉明帝就下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了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命这座寺院叫白马寺。自此,在东土大地,洛河之滨,天子脚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佛寺,华夏首刹——洛阳白马寺。

  释源祖庭

  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东十二公公里处,北依巍巍邙山,南望清清洛水。在古柏苍松掩映之下,钟声常鸣,法香远溢,一派佛门“净土”特有的清幽气象。白马寺被中外佛教界公认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白马寺由东汉初创迄今,绵延近2000年王朝更迭历代重修,日渐隆盛,其影响远播海内外,留下了大批世界级珍稀的历史文物,白马寺山门,开创了佛教寺院山门建筑之先例;天竺二高僧墓,白马寺独具的佛教圣迹;清凉台上,《四十二章经》历代传颂汉代焚经台,佛法真存的标志;中国第一古塔齐云塔,“芨若岳峙”,造型别致;23尊夹纻干漆造像,元代珍品,传世稀有;40余方碑刻,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集南北古建之大成的建筑群,具有雄厚博魇东方艺术特色;古建筑群与西侧仿古商业街相映生辉,东边与齐云塔浑然一体,牌坊与山门一致,亭廊绿地相互映衬,相得自彰,整个环境清净宜人。寺院并重海众乐道蔚成风乞,实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作为首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寺院,是重要的佛教活动圣地和旅游景区。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佛教文化的广泛交流,白马寺的地位与作用愈显重要。为了适应形势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洛阳市委、市政府要求,把白马寺建成国际名寺成为全国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佛事中心、旅游中心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相信不久的将来,白马古寺钭以其巍巍华夏第一古刹的雄姿展现在海内外宾客的面前。

  白马寺沧桑史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鼎盛在隋唐。洛阳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时期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洛阳白马寺作为最主要的传经道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谱写了中国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篇章。

  东汉明帝刘庄创建白马寺大约120多个春秋之后,于东汉末年的兵火战乱中,白马寺第一次遭到了破坏。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逼汉帝刘协“禅位”,自立为帝。当年12月,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之上,重新营建了洛阳宫,古都得以逐渐恢复。在曹魏都洛阳的46年中,魏明帝曹睿又曾在青龙二年(234年)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台观,大修园林,白马寺也得到恢复。

  西晋代魏,白马寺仍居众寺之首。“八王之乱”,“永嘉之乱”长期的战乱兵燹之中,白马寺再一次遭受严重破坏。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至洛阳,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建筑师们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寺院建筑,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风格。

  隋唐两代,我国佛教进入鼎盛阶段。隋文帝杨坚曾诏布天下,“任听出家”,并令各地按人口出钱营造佛像;到了唐代,中国式的佛教已经完全形成,各个寺院都有了自己的产业,出现了雄厚的寺院经济。中国僧徒各自诠释佛经和阐述教义,形成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

  唐太宗李世民在统一全国后,曾命令在“交兵之处”建立寺刹,他又大力资助由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设置译场,翻译佛经。

  武则天主政,佛教和政治紧密结合,洛阳呈现出空前的宗教热潮。武周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敕修白马寺,指派薛怀义为白马寺主持。在薛怀义主持下,广修殿亭高阁,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成为空前雄伟壮观的大寺院。这是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传说唐代白马寺的规模异常宏大,其山门几乎直抵洛河北岸。因僧舍距山门遥远,故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寺内僧人多达三千余人。为中日友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也曾来到“祖庭”、“释源”瞻仰朝拜。

  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对东都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白马寺亦未能幸免。唐代诗人张继曾在“安史之乱”后的一个秋雨之夜留宿白马寺,他的《宿白马寺》一诗,“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描绘了白马寺的破败和他心情的悲凉。

  唐武宗灭佛给佛教以重大打击,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但“释源”、“祖庭”白马寺仍然受到唐代以后各代统治者的重视,不断修葺,香火续燃。

  宋代淳化年间(992年),宋太宗敕修白马寺,并敕翰林大学士苏易简撰《重修西京白马寺记》以记之。苏文描绘了此次重修后的白马寺,殿堂辉煌壮丽,80尊造像神圣庄严,宝铎和风,幡幔悬垂,亚赛天宫般的胜景。当时寺内僧人有千人以上,白马寺现在还保存有宋天禧元年经幢。

  元代初年,白马寺主持、女真族龙川和尚曾被封为“扶宗宏教大师”、“司空护法大师”等,他曾奉元世祖之诏,大规模整修白马寺。龙川之后,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白马寺住持,号“释源宗主”。文才和尚曾经撰写了《洛京白马寺祖庭记》一文,记述佛教源流和白马寺的始末,元代至顺四年(1333年)立碑于白马寺。此碑为赵孟頫所书,至今犹存,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18
因为那是佛教传播入中国后.所建立的第1座寺庙.
其他的寺庙.都是后来修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