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虽有嘉肴》(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温书

              虽有嘉肴

                    戴圣 〔两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然后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兑命》里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既有相同点,又关系密切。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前者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学半”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深化强调中心论点,二者又可以是从属关系。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仔细想想,“教与学”都是学习的方法,所以称之为“相长”,同时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就结构说,文章开头先用类比论证,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形象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阐述“学”和“教”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作用一一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岀结论一一教学相长。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论说有文,通俗易懂。

      文章多用对偶句,“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的句式类比论证,引出论点;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介绍“学”与“教”分别产生的两种情境j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进一步论述“学”与“教”分别产生的情境。这种句式,两两对半,结构相同,用词相对,添畅明快,简洁有力,造成铺排效果,说理明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