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第二章 作战篇–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原文解读】

庞大的军队出外作战,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打仗就是拼消耗,即使物资雄厚者,如果长时间作战,会削弱自身的实力。孙子在这里提出了“速战速决”的理念。这主要是从物资消耗的角度提出来的。

【三国故事评述】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开战前,曹操与袁绍的谋士们纷纷提出两个各自的主张。袁绍实力较强,粮草充足,其谋士建议“静守以待天时”“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曹操的谋士建议也提出“利在急战。若迁日月,粮草不敷,事可悠矣”。双方谋士对彼我的优劣势是很清楚的,关键在于主帅的决策。所以,《作战篇》最后提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知兵这一方面,曹操更胜袁绍,这也就决定了官渡之战的结局。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曹操军力渐乏,粮草不继。袁绍的军队也需要转运粮草。这时,善出奇兵的曹操把打起了粮草的注意。第一次,曹操的将领徐晃得知袁绍大将韩猛在运输粮草,谋士荀攸建议“半路击之,断其粮草”,这样“绍军自乱”。曹操采用了这一建议,便令徐晃出兵,张辽、许褚引兵接应。韩猛的运粮大队被击败,粮草被烧。

但是,袁绍并未“吃一堑长一智”。不但不顾谋士重兵把守乌巢粮仓的建议,还对许攸分兵进攻许昌的建议不予采纳。不能地了抓住取得战争胜利的机会。加上审配与许攸的内耗,导致许攸出走曹操,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

曹操制定了“火烧乌巢”的计划,亲自率军实施。虽然谋士沮授再次向袁绍建议派兵防守乌巢屯粮之所,这一“逆耳忠言”竟然让袁绍增加对他的反感,可见袁绍在机谋方面跟曹操完全不是同一个重量级。

最后,曹操成功地实施了“火烧乌巢”的计划。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成为历史上的经典战例。曹操抓住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宝贵机会,奠定了最终击败袁绍的基础。袁绍好面子,知错不改,推卸责任的做法,让一些张郃等将领投奔了曹操,更加削弱了其实力。

官渡之战,缺乏粮草的曹操打不起持久战,为求得胜利只能“急战”,尽快结束战争。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曹操集合众人的智慧,最后“火烧乌巢”,让袁绍粮草充足的优势化为灰烬,发挥出兵士精锐的特点,军心惶惶的袁绍被打得丢盔弃甲,退守冀州,无力与曹操对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