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双簧表演是我国传统曲艺的瑰宝,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表演形式。如何让他们感受双簧的魅力,了解双簧的特点,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将简单的儿歌用传统的曲艺双簧来演绎,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双簧表演的特点,体验双簧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对曲艺表演产生兴趣,能参与表演。

  2、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3、能尝试进行简单的双簧表演。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醒木、冲天辫、大褂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双簧表演,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1、幼儿欣赏教师第一次表演,感受双簧的表演特点。

  2、幼儿欣赏教师教师第二次表演,认识前脸、后脸。

  (二)幼儿初步尝试双簧表演。

  1、复习儿歌。

  2、幼儿创编前脸的动作

  3、幼儿尝试表演。

  4、幼儿欣赏传统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特点。

  5、个别幼儿化妆表演,提升幼儿对双簧表演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投放道具,鼓励幼儿到区角表演。

  2、听音乐出教室。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 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

  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

  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

  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三、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四、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他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五、延伸活动。

  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

  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

大班教案 篇3

   主题由来: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蚊、蝇开始孳生。班上出现蚊、蝇时,孩子们便急忙叫老师拿苍蝇拍打它们。但孩子对苍蝇和蚊子区分的不是很清楚,有时明明是苍蝇落在地上,孩子们总喊“老师,有蚊子!”而且他们还常常到我这里来给我看他们身上被蚊子咬的包。他们总是问我老师,它们为什么这么脏、这么坏?为什么咬我们?怎么咬?我们怎么都不知道?……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并结合季节,我们与孩子共同开展了消灭蚊蝇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壁报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1、观察、了解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能区分它们。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对蚊蝇的憎恶。

  3、通过消灭蚊蝇,初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苍蝇和蚊子都长什么样?

  蚊子为什么要叮我们,苍蝇叮不叮人?

  它们小时候长什么样?

  1、主题背景墙:活动中逐渐创设“苍蝇”、“蚊子”在哪里?背景墙。

  2、信息栏:请家长根据主题,帮助寻找相关资料和图片,利用泡沫板展示出来。

  3、作品展台:利用玩具柜、窗台展示幼儿作品。

  图书区:增加幼儿昆虫介绍的书籍和有关蚊蝇的故事磁带。

  益智区:增添有关的拼图、镶嵌玩具。

  电脑区:相关介绍蚊蝇的一些软件资料和游戏。

  利用楼道墙面向家长展示主题活动网络图。

  出示本主题的教育目标及主要内容。

  提出家园合作建议。

  环境:教室、院子、公园、社区、家里等一切有蚊蝇的地方。

  幼儿园资料室相关资料;家长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故事:《小红脸上的包》、《他问什么肚子疼》

  谜语:“蚊子”、“苍蝇”

  电脑软件:蚊蝇的习性特征介绍

  图片:蚊蝇外形特征图片

  实物:自制蚊蝇标本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初步学唱歌曲。

  2、能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笨。

  3、体验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听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材料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三拍子音乐进场,进行《小篱笆》的歌表演。

  2、熟悉歌词,创编重点动作。

  T:图上有谁?乌鸦和狐狸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词有节奏地进行概括,并请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重点表演:A:谗的口水掉地下

  B:狐狸夸乌鸦的话

  C:狐狸一口就吞下

  引导幼儿把动作夸大,表现出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笨。

  3、边有节奏地说歌词边表演,重点表演幼儿创编的部分。

  4、教师范唱歌曲并表演。

  5、整体跟唱,边唱边表演。

  6、分角色表演。

大班教案 篇5

   一、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个“绘本”阅读底蕴较为丰厚的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绘本阅读区”。区域活动、课间、午饭过后……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地拿起阅读区里自己喜欢的绘本,如痴如醉地“啃”起来。其中,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尤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这又是伊东宽老师的一本经典绘本。在这本绘本中,他很巧妙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既好玩又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概念,符合孩子形象化的思维方式。细细读来,里面还涵盖了比多少、数序、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内容。而本学期,大班的科学活动就有这些内容。鉴于孩子们如此喜欢绘本,也因为这本绘本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尝试将科学和绘本两大内容相结合,设计了这节大班的综合活动《首先有个苹果》。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熟记绘本角色,感知数的数量及其递进关系。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能大胆表述。

   (二)活动准备

  绘本ppt、从1到9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已经把它做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现在我们就开始看吧,看的时候要记得动脑筋哦!

   (评析: 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绘本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一)、看看做做,了解绘本的前半部分内容

  1、(图1):你看到了什么?树上会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2、(图2):看!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 “首先”是什么意思呢?

   幼1: 排在第一个就是首先。

   幼2: 我知道,就是最先出来的。……

  :首先就是最先、第一个的意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 幼1: 这是一个有红又大的苹果。

   幼2: 这个苹果是红红的,很光滑。

   幼3: 这个苹果有红又大,肯定很好吃。……

   (评析: 这是整个故事的起始环节,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这个“苹果”开始的。而对于“首先”这个词语,孩子们可能还是不太理解的。通过孩子的猜测、教师的肯定以及对苹果的形容,孩子们对“首先”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对“首先有一个苹果”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图3):谁会来吃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呢?

  这是两条怎样的毛毛虫?

   幼1: 这条毛毛虫又肥又大,吃得胖乎乎的。

   幼2: 毛毛虫是弯弯长长。……做做毛毛虫可爱的`动作。

  4、毛毛虫使劲吃啊吃,苹果就要被吃完了,怎么办?

   幼1: 请啄木鸟来帮忙。

   幼2: 用镊子把虫子夹掉。……

  5、(图4):小鸟是捉虫高手,你看到了什么?

   幼1: 两只鸟都捉到了虫子。

   幼2: 一只鸟没有抓到虫子,嘴里叼着苹果。……

  6、(图5):这是谁?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猎人!(做做猎人拿枪的的动作)

   (评析: 在绘本的前半部分中,因为数量相对较少,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用“目测”的方法就能看出某样物体的数量是几,所以并没有把“数量”作为重点。而是让孩子们在说说、看看、做做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故事的有趣,产生看下去的愿望。而其中的“做动作”虽是不经意,其实是为下面的游戏活动做准备的。

  (二)理解下半部分内容,巩固10以内数的多少、组成和加减

  1、(图6):猎人都打到小鸟了吗?(幼儿观察讲述)谁比谁多,多几?

   幼1: 猎人多,小鸟少。

   幼2: 猎人比小鸟多,多1。……

  2、猜测:猎人外出捕猎的时候最喜欢带上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幼1: 最喜欢带上小狗,因为小狗跑得很快。

   幼2: 小狗的鼻子很灵敏,能闻得出气味。……

  出示图7:猎人带了几只小狗?(5只)

  3、(图8):五只小狗有没有都抓到小鸟?为什么?谁多谁少?小鸟比小狗少几?

   幼1: 小鸟少,小狗多。

   幼2: 小狗多,小鸟少,小狗比小鸟多2只。……

  4、(图9)呀,猎人和小狗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这么害怕呢?

   幼1: 猎人很害怕,好像在发抖了。

   幼2: 是不是大老虎来了,所以他们这么害怕。……

  5、(图10):谁来了?(熊)有几只熊,看上去怎么样?(又大又壮、凶恶的熊,做做动作)

  (图11):原来是看到了可怕的熊,猎人害怕得连枪都扔了,赶紧就逃!6、你觉得他们逃得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幼1: 如果他们跑得快,就逃得掉。

   幼2: 我觉得逃不掉,前面就是一条河,没地方逃。……

  7、(图12):看熊的表情,你认为猎人和猎狗逃走了吗?是怎么逃走的呢?

  8、师:有几条小船?(七条)猎人和猎狗会怎么乘船呢?

  出示7条船、5条狗、4个猎人等:船很小,怎么分配才能不超过船的载重量呢?谁来试着帮他们分配一下?

  幼儿操作,说说理由。

  9、(图13):他们到底是怎么乘船的呢?

   (评析: “乘船”这个环节是活动中一个难点,分配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乘船的原则:即乘船的时候不能超过船的载重量,分配要均匀。但怎么乘船呢?如果用语言表达肯定说不清楚,在这里就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分配“人员“。通过幼儿分配、讲述理由、大家讨论、教师提升等几个小环节实现目标。

  10、(图1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了几只乌龟?(8只)

  11、(图16):猎人和小狗都掉到了水里,在这个危险的时刻,谁会它们呢?(飞鱼)有几条飞鱼?

  12、猎人和猎狗都抓住了飞鱼了吗?为什么都能抓住?(理解5+4=9,或9可以分成5和4)

   幼1: 有9条飞鱼,5条猎狗,4个猎人。

   幼2: 都能抓住,5+4=9。

   幼3: 9可以分成5和4,所以都能抓住。……

   (评析: 这张图片上蕴含了分成、加减法的知识。刚开始幼儿可能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所以需要老师提个细一点的问题“有几个猎人、几条猎狗、飞鱼有几条呢?”,由这个问题联系到3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明白“都能抓住”的道理。从看——想——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

  13、熊在干什么?为什么每只熊的脚下面要踩这么多的乌龟和船呢?(因为熊比较重,如果踩一个就会掉到河里,所以他们都踩了几个乌龟和船)

  14、(图17):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如果蜂窝里飞出来许多蜜蜂会怎么样? 幼1: 蜜蜂会蛰人的。

   幼2: 蜜蜂肯定会把熊蛰出大包来。……

  (图18):数不清的蜜蜂飞出来了,把所有的定西都盯了,闹得一塌糊涂!

   (评析: 后半部分画面逐步丰富,孩子们可以清楚明白地体会到从1到10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在“脑子里全乱了”以后,感受“一塌糊涂”带来的有趣结果。然后故事又理顺头绪重新回到原点,这样的处理如同变魔术中的把戏,让孩子们快乐无穷。

  三、了解数的递增

  1、师:这下脑子里面全乱了,现在你们还记得究竟有多少个苹果,多少条的毛毛虫,多少只的小鸟……(教师根据幼儿讲述逐一出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并有意识地排成楼梯状。)

  2、这些故事中的人或物的数量藏着一个什么秘密?

   幼1: 像我们走的楼梯。

   幼2: 这样走是上楼梯,那样走是下楼梯。……

  :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跑一个比一个多一,从下往上跑,一个比一个少一!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给与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把故事中的人或物回忆出来,这其实也是“考验”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当故事中所有的人或物都出现时,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发现他们的排列形状就像我们走的楼梯,理解其中的数序规律。

   四、游戏活动

  1、师:今天绘本中的猎人、狗狗、蜜蜂他们都闹得一塌糊涂,可是我们今天很开心。因为我们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什么?(看图20,读题目)我们还知道了比多比少!8只乌龟比6只熊少了几?

  2、游戏

  交代游戏规则:我是一个猎人,你们扮演书中的角色,我开几枪,就请你们做动作或是用叫声表示一下是谁,好吗?

  如:教师开两枪!问:“是谁出现了,做什么动作?”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评析: 最后的游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爱绘本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原来枯燥的数字学习可以来自绘本、来自游戏,产生爱学习的良好愿望。 三、活动

  本活动是一堂偏重于科学领域的综合活动。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载体,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整个活动寓教于乐,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幼儿掌握各方面的数学知识。真的是数字和形象的完美结合!

  虽然这个活动偏重于科学,但绘本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越来越丰富的画面、有趣的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感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10以内加减法等方面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活泼,从前半部分的说说做做——到后半部分的做做说说——再到结束时的说说做做,每个环节层层相扣,上一环节为下一环节打基础,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进行巩固,层次逐渐递进,提问开放。

  最后的游戏设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爱绘本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原来枯燥的数字学习可以来自绘本、来自游戏,产生爱学习的良好愿望。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通过观察与讲述,理解绘本基本内容,知道人类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不断变化的;

  2.学会用句子:"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梦想;

  3.体验自由畅想的快乐,懂得拥有美丽的梦想并坚持下去,努力可以使梦想变成现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教师的梦想卡

  2、字卡:奇妙温暖;记录纸:黄、绿;自制绘本封面和封底两份;

  3、演示道具:箩筐、水果等;作画用的勾线笔;糖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谈话:孩子们,来啦?来干嘛?喜欢这件事吗?明天打算干吗?(上幼儿园)噢,那没什么很特别的事情发生?周末呢?希望发生点什么事儿?有什么奇妙一点的想法吗?孩子们世界很大很奇妙,有些事情已经发生,有你喜欢的和你不喜欢的,未来的事情还没发生,如果,由你来安排,你希望,有那么一天,发生一件什么事呢?(完整回答:我希望,有那么一天,……)

  二、欣赏绘本

  1、你们的脑子里,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喏,有个叫梅丽克的小女孩,她希望,有那么一天发生很多奇特的事呢?来,看看这本书?书的题目叫什么?(对,有那么一天),

  2.理解绘本内容

  1)第一次阅读--第一幅画(踩高跷)

  a.看懂了吗?梅里克希望: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天,每个人都踩着高跷走路)

  b.踩高跷这个想法很奇妙吗?你们都会呀?哪里奇妙?她为什么想要踩这么高的高跷呀?

  c.你觉得人们踩在高跷上有什么感觉?是呀?踩在高跷上,抚摸着云朵,亲吻着月亮,拿星星当发夹,还有小鸟在围绕你身边啾啾歌唱。多么奇妙的想法呀!

  d.有没有小朋友也想到蓝天上散散步,有没有比梅里克更奇妙的想法?(我希望,有那么一天,……)

  e.当你想到一个奇妙的主意时,心里有什么感觉?有些事情可能你现在做不到,但可以让它变成美丽的梦想,或许有那么一天会实现的,记住重要的是有想法!

  2)第二次阅读--第二幅画(红樱桃)

  a.梅丽克可不止一个梦想,你看?谁来说说,梅里克希望,有那么一天……为什么?(都可以,只要有理由,都可以有梦想)她可能喜欢红樱桃,所以,他希望所有的人和她一样,顶个樱桃在头上,或许很好玩耶?你有没有喜欢的东西,对于你喜欢的东西,有什么奇妙的想法吗?希望他怎么样?

  b.要不我们试试?我准备了道具,请一个小朋友来当说梦想的人,我们来试试这个想法是不是好玩。(准备好3样物品,请一个幼儿选择一个,拿出来,说完之后孩子体验奇妙的感觉)孩子们?这是一个奇妙的想法吗?你们已经拥有想象的翅膀了,想的太好了!

  3)第三幅画(海底世界)第四幅画(倒立)第五幅画(飞翔)第六幅画(影子)

  a.还会有些什么样的梦想呢?这是个多么热爱想象的姑娘!请看

  b.谁来说说,梅里克的梦想?你最喜欢他的哪一个梦想?

  4)教师 小结:梅里克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她喜欢天空,所以踩着高跷就上去了,她喜欢樱桃,就想让所有的人都爱上樱桃,讨厌,老是站着生活,没意思,就大家一起倒立着吧,连房子和树也一起倒立,因为,这些奇妙吧,对,真奇妙,我还在梅里克的梦想里,找到了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5)第七幅画(亲吻)第八幅画(依靠)--温暖 篇

  a.孩子们,谁来说说,这个梦想是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呢?

  b.都是谁和谁相亲相爱在亲吻?为什么梅里克有这样的想法?(她一定是不喜欢大鱼吃小鱼,也不喜欢任何人吵架,所以有了这个梦想)

  c.你见过人们不相亲相爱的吗?

  e.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干什么的?都要相亲相爱?你觉得心里温暖吗?(现场亲吻)

  f.这里还有一份温暖:有那么一天,无论是谁,都可以互相依靠。(来,也试试,还不够哦,无论是谁,都可以相互依靠,这里除了我们还有谁?对的,转过身,一起大声的把这个梦想告诉后面的老师)

  6)有梦想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有些很奇妙、很开心,也有些很温暖。

  三、梦想可以实现孩子们,梦想有什么用,对,有梦想的人,很开心很快乐,如果,美好的梦想实现了,会让很多人很幸福、很舒服。比如:(莱特兄弟和飞机)(汽车尾气和环保汽车)(月球和登月成功) 小结:小小的梦想,如果坚持努力,就会有大大的力量。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梦想。四、梦想记录卡--我们的绘本看,吴老师也是个有梦想的人,喏,看懂了吗?来,我准备了,梦想记录卡,把你们宝贵的梦想画下来,会写字就写下来。卡片有两种颜色,现在有一个温暖的梦想请选择……,现在有一个奇妙的梦想请选择选择……,画完穿在绸带上。收集在一起,就是我们四幼大1班自己的绘本《有那么一天》,记得在你的梦想卡下面写上名字,做个标记,有机会就去实现它。孩子们请思考15秒,静静地去操作桌,3分钟之内记录你的一个梦想,完成这件事能做到吗?

  如果有许多梦想怎么办?你们也可以回家准备一个梦想储蓄罐哦。(画完就收集)最后 总结:孩子们,有些梦想我们马上就实现了,有些梦想要等等才能实现,有些梦想或许要努力很久,那么,首先要有梦想。希望孩子们都快乐,这是吴老师最大的梦想,我们一起实现它,好吗?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老师们,所有人哦。都是淑女,那就,甜甜微笑,(面具)好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