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荔枝的别名 4 荔枝的营养价值 5 荔枝中毒 6 荔枝适合的人群 7 荔枝的食疗功效 8 荔枝的食用建议 9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
      9.1 拼音名 9.2 荔枝的别名 9.3 来源 9.4 性味 9.5 功能主治 9.6 荔枝的用法用量 9.7 摘录
    10 《中华本草》:荔枝
      10.1 出处 10.2 拼音名 10.3 英文名 10.4 荔枝的别名 10.5 来源 10.6 原形态 10.7 生境分布 10.8 性状 10.9 化学成份 10.10 性味 10.11 归经 10.12 功能主治 10.13 荔枝的用法用量 10.14 注意 10.15 附方 10.16 各家论述 10.17 摘录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荔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荔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荔枝

1 拼音

lì zhī

2 英文参考

Litchi chinensis、Lychee

Litchi chinensis、Lychee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外壳,取假种皮(荔枝肉)鲜用或干燥后备用。

果实心脏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假果皮新鲜时呈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是有益人体健康的水果。

3 荔枝的别名

丹荔、丽枝、香果、勒荔、离支

4 荔枝的营养价值

1.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 荔枝中含有一种有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适宜;

4. 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5. 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5 荔枝中毒

[1]

荔枝系荔枝树的成熟果实,为食用水果,核可入药,过多食用荔枝可引起中毒,通常称为荔枝病。荔枝的毒性成分尚未十分明了,目前只知道荔枝种子中含有α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血糖作用。连续多日进食大量荔枝,可导致肝脂肪变性,食欲减退,发生低血糖。

荔枝中毒多发生于荔枝产区,儿童多见。主要为低血糖表现,多于清晨发病,出现头痛、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肢冷。有的患者出现饥饿、口渴、腹痛及腹泻,严重者可突然昏迷、抽搐、瞳孔缩小、呼吸衰竭、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实验室发现血糖降低。

治疗:

轻者口服糖水或葡萄糖溶液,即可恢复,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40~60ml。并给予对症处理。

6 荔枝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

2.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状,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单宁、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内热,患有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7 荔枝的食疗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

果 *** 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8 荔枝的食用建议

每天300克以内

9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

9.1 拼音名

Lì Zhī

9.2 荔枝的别名

大荔、丹荔

9.3 来源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9.4 性味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9.5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9.6 荔枝的用法用量

果、果核:3~5钱。根1两。

9.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10 《中华本草》:荔枝

10.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纲目》:荔枝,炎方之果,性最畏寒,易种而根浮,其木甚耐久,有经数百年犹结实者。其实生时肉白,干时肉红,日晒、火烘,卤浸、蜜煎,皆可致远,成朵晒干者,谓之荔锦。

2.《纲目拾遗》:保和枝,产泉郡北陈巖山莲花峰,实大色黄,可消胸膈烦闷,调逆气,导营卫;其核烧灰酒下,可己痢,止腹痛。回春果,产漳郡康仙祠,叶大如掌,色翠与众荔殊,其实味苦涩酸辣,不可口,采以浸酒,

10.2 拼音名

Lì Zhī

10.3 英文名

Lychee

10.4 荔枝的别名

离支、荔支、荔枝子、离枝、丹荔、火山荔、丽枝、勒荔。

10.5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假种皮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采收和储藏: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

10.6 原形态

荔枝 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10.7 生境分布

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10.8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红色,有多数尖锐的疣状突起。气微,味甜。

10.9 化学成份

果肉含葡萄糖60%,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维生素C、A、B,叶酸(folic acid),以及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有机酸。尚含多量游离的精氨酸(argin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e)。

10.10 性味

甘;酸;温

10.11 归经

脾;肝经

10.12 功能主治

养血健脾;行气消肿。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

10.13 荔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枚;烧存性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10.14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1.《食疗本草》:多食则发热。

2.《海药本草》:食之多则发热疮。

3.《纲目》: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病齿NI及火病人尤忌之。

10.15 附方

①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医方摘要》)②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泉州本草》)③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济生秘览》)④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孙天仁集效方》)⑤止外伤出血,并防止疮口感染溃烂,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泉州本草》)⑥治老人五更泻: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10.16 各家论述

1.《玉揪药解》: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

2.《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3.《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4.《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5.《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7.《玉揪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8.《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9.《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10.17 摘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