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贵定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行政区划代码:522723

官网:

地址:城关镇

邮编:551300

车牌:贵J

电话:0854-5223344 [纠错]

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黔中山原中部,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7°08′-107°15′,北纬26°40′-26°47′。

贵定县东邻麻江县,东北与福泉毗连,东南连都匀,南与平塘接壤,西南紧靠惠水县,西北与龙里县相挨,北面与开阳县隔河相望。距省会贵阳市80公里、距龙洞堡机场68公里、距州府都匀市96公里、距凯里市90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贵定县辖8个镇、12个乡:城关镇、德新镇、新巴镇、盘江镇、沿山镇、旧治镇、昌明镇、云雾镇、新铺乡、落北河乡、马场河乡、定东乡、定南乡、巩固乡、都六乡、岩下乡、猴场堡乡、抱管乡、铁厂乡、窑上乡。下辖9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贵定属当时的牌柯。战国时期,贵定属且兰,且兰属夜郎辖,夜郎被楚征服后,便成为楚的属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并楚属地置象郡、桂林郡。原六县除鳖县划归巴郡东其余五县皆属象郡。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撤南夷(今贵州、川南一带)地置二县一都尉,其中有且兰县,贵定属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反,平定后建牂柯郡,领17县,且兰县隶之,贵定在且兰县内。东汉仍称牂柯郡,沿旧制。

晋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成(汉)大将军李弈率军攻牂柯,久攻不克,粮尽撤军,行前尽收群柯所属各县,新设牂柯郡归成汉,于是出现二个政权统治的二个样柯郡,这一时期,贵定属后牂柯郡。

从西晋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肥水之战击败前秦符坚止的百余年间,牂柯郡先后隶益州、宁州、交州、安州、最后隶宁州。南北朝因袭晋制,牂柯郡建置无变动。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牂柯州,场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牂柯郡,史称牂州牂柯郡,设宾化县,治所在今县境云雾区抱管乡大平司,辖地基本上是且兰县地。

唐太宗贞观年间(约公元627年),将宾化县治移至平越(福泉),另置多乐县于今贵定昌明区都六乡,先后隶黔中道、江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黔中都督府(道的派出机构)为黔中郡,多乐县改隶黔中郡。五代时中原诸侯混战,无暇顾及贵州,于是各州、县无会自废、多乐县亦在此列。

宋初(公元961年),贵定地区为土著豪族(宋时后称贵州少数民族为苗蛮)所据,筑土城守之,号曰“麦新城”,此为贵定建城之始。

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宁远军节度使宋景阳为了扩充地盘与实力,命子宋永高率兵攻克麦新城,改号新添城,向宋朝廷告捷,朝廷授宋永高为贵州经略安抚使,设新添遏蛮军,又称新添军,永高命子宋胜驻守。

元代,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定,距贵州宣慰司仅百余里,其所领的数百个小土司在贵定地区内就有十几个,隶属关系时有更变。

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析新贵县之平伐司、定番州之丹平司、龙里卫之把平司及大平伐司地置县,取新贵之贵、定番之定合称贵定县。为贵阳府附廓,治所今昌明区旧治乡。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新添卫,移贵定县治于卫城(今县城),领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平伐、把平五长官司,(丹行、丹平二司拨归平塘),为贵阳府附廓县,并在原县地置且兰汛符坚简介,在平伐置平伐汛。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贵定县增设新添营以扼黔桂咽喉。将全县划分为东、西、南、北、山后五牌,直到宣统元年改设区乡为止。全县共有大小村寨754个。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贵定县隶黔中道,撤五牌,设八个区,将原五牌分属八个区。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十一月贵州省成立军 *** ,贵定县建置仍袭清制不变。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废黔中道,贵定县直属于省,县知事改称县长。全县九个区建置不变。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九月,设立贵州省自治筹备处,督促各县组织完成自治,贵定县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三月,重划区、镇、乡。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根据《贵州省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计划》规定,贵定实施新县制,在此期间,将瓯脱之摆忙等地与都匀富西等处互换管辖。实施新县制后,贵定县辖一区(即平伐区署)、十三乡、四镇。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八月期间,贵定与龙里、都匀相互划拨地名。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将贵定县由省辖县划出设贵定专区驻贵定。陈化淳任专员公署专员,未到任,贵定即解放。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 *** 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一三八团解放贵定,并实行军事管制,设立贵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地址在今公安局。11月18日成立贵定县人民 *** ,地址仍在今公安局,隶贵阳专区。

1952年11月,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专员公署设贵定。同年,在原四个区的基础上,将全县划为六个区。

1956年5月符坚简介,撤贵定专区,贵定县划归安顺专区。

1958年12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并入贵定县,县 *** 驻贵定城关镇。

1961年8月,恢复龙里县,贵定县仍维持并县前的行政区域。

1996年,贵定县辖8个镇、11个乡:城关镇、盘江镇、沿山镇、旧治镇、昌明镇、平伐镇、德新镇、新巴镇、定东乡、定南乡、岩下乡、猴场堡乡、铁厂乡、都六乡、落北河乡、新铺乡、抱管乡、巩固乡、窑上乡。

2003年,贵定县辖12个乡、8个镇,207个村。

2007年,辖8个镇、12个乡,18个社区、95个行政村。

贵定县全境为南北向不规则长形地型,属浅中切割高原中心地貌类型,平均海拔1000—1300米,地势南北两端低。地貌复杂多样,全县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961米。

贵定县土壤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发育土壤地带,以黄壤为主,其土壤类型有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

贵定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湿明显,多云雾照、阴雨天多、气候复杂多变,立体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4.3℃,极端最低气温-4.3℃,大于10℃的积温5448.7℃,大于0℃的积温5198.5℃,全年累积日照时数1073.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4%,无霜期为289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84.8毫米,蒸发量为1337.1毫米,雾日数为182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