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贫穷的哈佛女孩:那一段饥饿、无眠与被世界遗忘的幸存岁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我很确定自己在此之前,丝毫没有出现过申请哈佛的念头。不过,我的人站在那里,触摸着心中的高墙,我想着,虽然我非常可能无法得到入学许可,但至少,我可以试上一试。

二月里一个雨天午后,我来到位于时代广场外、第四十三街上的《纽约时报》大楼前;我收起雨伞,从旋转门走进去,准备参加奖学金遴选作业的面试。珊与我之前已经去福特汉路上的廉价成衣店,买了一条我要穿的卡其裤与一件我穿起来相当适合的衬衫;而我那双发旧的黑色靴子,当盖上长裤之后,看起来也像是一双正式的皮鞋,可以将就穿着。莉莎借给我一件她的海军风外套,虽然有一颗扣子不见了,但我想,穿起来应该不会显得太随便。总计有三千名高中生申请仅录取六名的奖学金名额,有二十一名学生进入决选名单,而我是其中之一。面试这天下午的天气很冻,我已经准备就绪,可是我却很疲倦,因为这一天异常漫长。

莉莎与我一早联袂去社福机关办事情。我们去那里的原因是,我们在争取获得房租补助。之所以会有房租的需求,则是因为我们租了一间公寓。

我拿出第二个夏天在纽约公众权益研究团体打工所存下来的钱,与莉莎做了一项协议。在我年满十八岁不久之后,我已经达到法定年龄,可以自行与人签约租屋;而且,这样的年纪,不用再担心被送回去中途之家;我花掉我所有的存款,在贝德佛德公园大道上,为我们找到一间带一个房间的公寓。我的钱用去支付仲介费用、第一个月的房租与押金,还买了一个床垫、几只锅碗、以及一张带有两把椅子的厨房用桌子;当我们搬进去住时,我完全口袋空空、一文不名。

我有十一堂课要上,还要费心于学校申请事宜,我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无法再兼差赚钱。为了回报我的贡献,当时已经在Gap成衣连锁店打工的莉莎,愿意支付所有的帐单,直到我结束学业、可以开始工作为止。而这也会让她一毛不剩。这个吃紧的预算规画,可以让我们有电点灯,有非常基本款的通话方案的电话可用,偶尔也可以买点食物,但几乎无法支付房租。

关于食物的可靠来源,可以去附近的慈善救济组织领取或购买,尤其是可以去青春之门领取食物包裹;这些单位都是我的救命恩人。而作为与莉莎协议的一部分,珊会搬进来跟我住;所以,她就跟着我们同一天搬进公寓中。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六,那天下著大雪,莉莎、菲夫、珊、伊娃、巴比、詹姆斯与我,一起从砖头的公寓中,帮忙把莉莎所有的物品、行李,搬进新住处中;两地距离并不太远。我们一行人抱着台灯与许多背包与提袋。凌晨两点,街灯映照着白色的雪花闪闪发光,我们在湿滑的雪地上,溜溜滑滑跑跑走走,不时踉跄滑跤,一伙人笑得前俯后合。

詹姆斯拉着我往一个雪堆里倒,两个人四脚朝天摔成一团;他亲吻我,揉着凉凉的雪球往我的脸上砸,我又叫又笑,追着他跑。砖头已经出城去度假,所以珊与我才有机会进去屋子,发现好久之前我们留下来的几袋旧东西,我们早已忘记还有这些东西的存在。在快要清晨时,菲夫与巴比把莉莎的床铺搬进菲夫爸爸工作用的卡车上;他们穿着雪衣与厚重的登山靴,搬运时,因为卡车载货平台湿滑的关系,经常不小心失足滑倒。

按理,从那天开始,莉莎、珊与我就应该过起平顺的日子。但是,才搬进去不过两天,莉莎就失了业。我们尚未付过任何一张帐单,而按照当初的计画,是由莉莎的薪水来支付所有开销,当她最后一张支票兑现,买完食物后,就一毛不剩了。

最后一学期,我仍旧修习高中一整年的课程,再加上申请大学的事情,使我无法挪出时间去工作。好几周以来,我平均每天在学校待上十个钟头的时间,晚上回到家则把申请学校的资料一一铺放在厨房桌子上,填写所需的文件,然后我们三个会依分量分食从青春之门带回的食物。在花完存款、又没有时间工作的情况下,还要上这么多课,以及处理申请学校事宜,着实让人过起日子来心惊胆战。

这全然是一场豪赌,而且仿佛选错了赌局;至少就我来说,我原本可以尽可能一点一滴花用我的存款,小心翼翼靠着它来过生活。那笔钱如同我的保护伞。但是将它全投入在房子上,我如同走出假期汽车旅馆那天时一样一文不名。我每天离开家上学后,莉莎会仔细研读分类广告找工作,但运气不佳,始终毫无所获。断电、断话等通知单陆续寄来;这些以白色信封寄来的帐单,在信封上的中央下方,以红色粗体字载明通知事项,并且印上停止服务的最终日期,让我们可以一天天去倒数,而我们的压力也一天比一天大。

于是去社福单位寻求协助,就显得是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他们应该要协助我们度过难关。这些社福救助机关对莉莎与我并不陌生。在过去,我们就跟着妈妈一起去过好多次,所以我很清楚会碰到什么事情。但是,我还是万万没想到处理我们案子的女办事员,可以这样趾高气扬、这样粗鲁无礼。我们的申请案一次又一次被退回重办,因为她说我们这样那样的文件,或是没有显示妈妈过世,或是看不出爸爸没有在照顾我们—你要如何证明一件没有发生的事呢?而如果我们找不到妈妈的死亡证明,该怎么办?不过,在奖学金面试的那一天,我百分之百确定所有文件均已备齐,我那天早上只消去递件,就可以完成申请手续,获得补助身分,得到我们的租金与拿到一些食物补给票券。

「你并不符合 *** 的救济资格。」女办事员以公事公办的口吻说道,一边阖起文件,扔在桌子一旁。

「这个意思是说……?」我问道;但她一脸不愿多说的表情。

她发出一声经由齿际吸气的锐利声响,翻了一下白眼。「大小姐,你已经听到我所说的了。你资格不合。」

大小姐?!她这么一喊我,一下子让我笼罩在中途之家的氛围,又仿佛回到过去与卡洛斯住在汽车旅馆中的日子。人生的现实一再对我揭示一项真理:我只要一再一贫如洗,就有愈来愈多的人可以决定我的日子该怎么过,而且事实就是这样;我如果一直穷困潦倒,就永远会有一个什么人出现在我面前,说出让我无法招架的恶言恶语。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建立起一个不虞匮乏的人生,让自己有力量,希望像这位女办事员之流的人,可以通通从眼前消失不见。

「女士,我了解您的意思。我只是在问,我为什么资格不符?」她滔滔不绝讲了许多话,翻了更多的白眼,但都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如同那天早上我所看见的其他等待「被救济」的人一样,我发现自己也开始对这位冷淡的女办事员说话大声起来—这个女人仿佛是,横阻在我与那些我希求的事物之间的高墙里的某块砖。

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火气上扬。在那一刻,她成为所有对我摇头说不的人的总代表—所有之前让我失望难受的社工师、所有先前让我难过透顶的那些高中面试老师,所有人影全叠在她的脸上。我愈来愈火冒三丈。最后,我举起手对她做了个「别再讲了」的手势,而且我的手几乎就挡在她的脸前面,反击的意味不言而喻。

我说:「你知道吗?如果我还待在这里跟你浪费时间,我待会哈佛大学的面谈就会迟到。」我很想要咒骂她,很想让她知道,即便她现在对我说三道四,但我有比社福机关更重要的地方要去,有比她更重要的人要碰面。

她直接当着我的面哼笑起来。「是喔?我待会还有个耶鲁大学的小姐等着要办补助咧。那你干嘛不赶快去去什么『哈—佛』的面谈!笑死人了。」

我的血液往上冲,整个脸赤红如火,立刻起身跑出去。「没关系,」我想着,一边推开大门,离开这间可悲的办公室。「没关系」,因为,尽管这个办事员毫不相信,但我下午真的也排有一场要跟哈佛大学的毕业校友的面试要去。

事实上,我当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首先,就是这个我原以为只是很普通的递件申请、获得 *** 补助的案子;其次,我要去曼哈顿市中心参加大学申请面试;最后,则是要前往《纽约时报》大楼面试。由于我不想缺课太多,所以我才在同一天排满所有的约会;我希望可以一个接一个顺利进行:社福申请、哈佛面试、《纽约时报》面试,三个一举达阵成功。而事情的结果是,当天只有社福申请案受到刁难而已。

我去到东五十街,在那位哈佛校友执业的律师事务所中与他碰面。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整场会谈充满礼貌的问答而已,一例是关于学校的标准问题,另外还请我讲述有关我的人生计画、教育愿景与生涯目标等等。我还记得面试结束后,搭乘电梯下楼时,自己觉得刚刚的谈话很顺利,于是拿起日记本,再一次确认下一个面试地点的地址:西四十三街二二九号。

我从冷雨中走进大楼,穿越安全检查门,找到电梯,然后有人导引我走进一个小房间,那儿是奖学金决选入围者的等候室。我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房间里的一切立刻尽收眼底。在这间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有两名表情紧张的高中生,跟着他们的爸妈一起坐在沙发上。有个学生一直来回踱步,另外有个妈妈则不停地拍拍女儿的肩膀。一张小桌子上,堆著一落《纽约时报》。

我了解赢得奖学金的重要性,但我并不十分理解赢得「这一份」奖学金的价值在哪里。我知道,如果自己没有多多少少获得任何奖学金的资助,根本无法进入顶尖大学就读。能成为一流大学的学生,意谓著在前途规画上拥有最多的可能性,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哈佛的学费比天高,而我现在连一个火鸡肉三明治都买不起,所以我明白我需要找到稳定资金的来源。但我却完全不了解,获得来自《纽约时报》奖学金的重要性为何。

在我认识的所有人之中,我从未见过有谁读过《纽约时报》。我没有任何参考架构,来提供我了解这份报纸的影响力有多大。在我身边的人当中,如果真有人在看报纸的话,主要都读著《纽约邮报》或《纽约每日新闻报》。

我唯一见过读著厚厚一大叠《纽约时报》的人,都是看起来像是专业人士、有高学识的人,他们搭着地铁,一边读著这份报纸。而说到我自己的话,我当然连翻都没翻开过这份报纸。所以,当我看着那名来回踱步的学生,脸上明显焦虑不安,几乎快要呼吸不顺的样子,我全然不明了他为何如此紧张兮兮。

我的无知让我幸运地处在状况外;而直到那时为止,随着我在预校所获得的经验,我变得比较容易与别人对谈,于是我一点也不紧张。事实上,经过漫长的一天之后,处在这间温暖的等候室中,我反而感觉还不错,我甚至放松地坐在位子上休息片刻。

坐在这间没有窗户的小小等候室中,我脑子里只是简单想着,这是我这一天的第三场约会,而我的眼睛,则流连在一张摆放甜点的桌子上。一瓶瓶水整齐排成几列,前面则放在一盘盘可颂面包、贝果与杯子小蛋糕等等小点。一位名叫谢拉(Sheila)的亲切小姐,满头结著细细的非洲式发辫、笑起来很甜,她负责接待我们这些候选人;她参照入围名单,安排我们准备面谈的程序。她鼓励我自行去取用甜点。「小甜心,请用!到现在都还没人碰这些甜点,最后我们就会收掉了。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不要客气喔。」

这正是我想听到的话。当他们喊到我的名字时,她转过身,领着我往前走,我很快塞了几个甜甜圈与杯子小蛋糕,放进背包里。是她说我可以自行取用的,而且,反正他们最后也会丢了这些甜点,不拿可惜。

我走进一间会议室;房间中央放著一张很长的橡木桌,大约有十二位穿着正式服饰的女士、先生围坐在桌边。在桌子一端有一个空着的座位,很清楚是要给我坐的,我于是往那张椅子走去。

我的两只手还沾著甜甜圈的糖粉。「不好意思,请等我一下。」我说,一边从桌子上的面纸盒抽出一张面纸。我抹着手坐下来。十二双眼睛开始盯着我瞧,然后听着我说话。

我知道面谈的主题,应当与我所撰写的那篇自传文章有关。他们当时要求参选人描述「你迄今为止所克服的困难」。由于我当时已经年满十八岁,已经不再是儿童社福单位的强制监护处理对象,所以我以无家可归作为我的书写主题。我毫无保留写出我所遭遇的困难。

在面谈场合,我甚至披露出比我所写下的文章还更多的内容。我告诉他们—这些作家与编辑个个身穿西装与套装,戴着看起来很昂贵的手环或领结—有关爸爸与妈妈的故事,有关学院大道的往事,有关妈妈卖掉感恩节火鸡的插曲。我告诉他们,如何在慷慨的朋友协助下讨生活的辛酸,与在楼梯间打地铺过夜的权宜之计。我还告诉他们,我并非每天都有东西可吃,我总是去像青春之门这些组织的地方果腹。现场鸦雀无声。一位打着红色领带、戴眼镜的先生,倾身靠向这张巨大的会议桌,首度打破沉默。

「莉姿……还有什么事情,是你想告诉我们的?」他问。

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很明显地,我这时应该去讲一些让人印象深刻、可以反复咀嚼的话,来让他们相信我可以赢得奖学金。

「嗯,我需要这笔钱,」我脑子里率先浮出这样的想法。「我真的很需要。」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如果我可以想到其他听起来比较复杂深刻的事情,那么我就不会这么说,不过我真的只是简单想到这件事。

有一个人说,很高兴认识我。其他人起身过来和我握手。

一位名叫蓝迪(Randy)的记者带我上楼去他们的员工餐厅;他们每天中午都在那里用餐。餐厅里人来人往,个个穿着正式,员工证或是别在腰际晃来晃去,或是系在钥匙圈上。蓝迪坐在我的对面;他是个男性白人,大约三十几岁,身穿蓝色衬衫,打着一条领带。他很亲切友善,带我去用餐。

「莉姿,不好意思,我刚刚没在那个面试会议室,」他拿出他的笔。「你可以告诉我,你怎么一路走来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吗?还有,为什么你的爸妈他们没办法照顾你?」

跟他坐在那里,我满嘴塞满热热的通心粉、乳酪与鸡肉,一边畅饮美味的甜苹果汁。我的脑袋因为开心吃到热食,以及这位记者先生对我的兴趣而嗡嗡作响。我很兴奋来到这栋货真价实的办公大楼,而且里面出入的都是专业人士,如同我在电视里看过的那些专家一样。令人惊讶地,我毫无困难就把过去几年所过的生活,与当天所遭遇的一切,全部一五一十告诉他。我什么都说了。我告诉他,有关从小到大看着爸妈嗑药的过程,有关失去妈妈的痛苦,有关汽车旅馆的流浪日子,甚至是当天早上在社福机关所遭受的对待,我都一一侃侃而谈。

之后几年,我经常回想着自己当天是多么幸运,因为,我当时毫不理解,自己在那一天所面临的困难有多巨大。如果我知道哈佛大学或《纽约时报》的面谈按理会有多困难,如果有人告诉我这些都是很艰难、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考验,那么,我很可能都不会通过。不过,我当时对世事的理解,还不足以让我事前分析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我只想着要准时赴约,然后认真面对。

接下来几年,我逐渐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人等着要告诉你这样那样的事情的成功机率,要你务实面对所有难关。但我却也学到,除非直接去做、去体验,不然,在事情尚未发生前,谁也无法真正知道所谓的可能性是什么。

当我们的谈话结束之后,我走去搭电梯;在那一天,我第二次感受到过程很顺利,我又往前跨出了一步。我看见那个障碍赛女跑者,疾速往前跨越奔去,又把一个栏架抛在身后。

隔周周五,新家里的电话响起。听见电话 *** ,我着实吓了一跳,因为我以为电话线早已被断话。我们已经接到断话与断电的通知信好几周了。实际上,我很确定,再过两三周,我们就会失去一切,包含我们的公寓在内。我已经开始计画要来整理行李。

我接起电话后,听见一个语气非常正式而专业的声音在找我。

「我是《纽约时报》大学奖学金计画单位的罗杰.雷黑卡(Roger Lehecka)……我打电话来,是要告诉你,经过我们的遴选作业后,你是六名《纽约时报》奖学金得主之一!」

「犹如一阵旋风袭来」—在想着该如何描述我赢得奖学金之后的生活时,我的心中随即浮现这个意象。一道水闸门就此打开,我完全不知道我的生活从此将全面改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