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来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1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也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方面考虑到植树的季节,另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直提倡的植树造林的功绩。
植树节设立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绿化和美化我们的家园,还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中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为了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故事简单介绍如下:
1. 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他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多年以后,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2. 思乡植柳: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3. 写诗护树: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1979年2月,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在于:1. 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污染。3.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