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1-05
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中,人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区别于自然和动物的主体存在。然而体现人的社会本质的活动又不局限于劳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社会的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着人的本质。规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关系的总和,按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的本质“存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所以成为人,乃是由其社会本质决定的社会这个关系网是复杂变化发展着的,因而,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只能通过自己后天的实践创造活动获得。追问

大哥 能不能自己的感述

我都没学过 老师就考了

追答

这就是我自己当年看完书总结的,知道能搜到的那个也是我回答的。你还想问啥

第2个回答  2015-11-05
内容摘要: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未被深入开发的重大研究课题。在我国,由于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滞后,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研究和定位一直停留在“社会关系总和”的浅层解读上。近年来发现的材料证实,“社会关系总和”只是马克思对人的个体本质的表述,此前,为了全面揭示人的本质,他曾先后提出过五个鲜为人知的人的本质的定义:这就是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5年初集中论述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的本质”、“人的共同体本质”和“人的社会联系本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外化,没有人的类本质和发展本质等,历史就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私有财产和异化这个“历史之谜”也会变得扑朔迷离和不可理解。所以,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当下,人的本质与以人为本密切相关,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的本质为本。我们在这里全面展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目的就在于从深层次上划清人与动物的界限,凸显人之为人的高贵品格,提振人的自觉、自重和自爱,净化人的心理、境界和灵魂,遵循人的规范、准则和操守,这也是对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的一种积极回应。
  
  人的本质是对人的终极追问,也是人自我意识的最高境界,所以,费尔巴哈称人的本质是“哲学上的最高的东西”①。本质向来以其抽象性、思辨性、深邃性包容了极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以致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都很难证实或证伪。尤其是人的本质作为人的自我诉说,长期以来百孔千面,扑朔迷离,至今仍是哲学上的“老大难”问题。马克思是哲学史上全面揭示人的本质的第一人,他虽然直接论述的篇幅不多,但他先后提出的许多命题、论断整合起来,足以绘出一幅全景式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画面。下面仅就此做一全方位的展示,冀望能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提供一点正能量。

  一、人的本质的历史定位: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人对自己内在本质的思索,其历史与哲学一样久远,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就能认识人的本质”开始,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但是只有伴随着文艺复兴起始的人文主义运动,人的本质才真正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而被提出来。近代人文主义崛起,其矛头直指宗教神学,批判宗教,揭示神的本质,使人向尘世生活回归是近代哲学永恒的主题。而且近代的宗教批判已经证明,神的本质不过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揭示神的本质必须以确证人的本质为前提。由此,借助宗教批判,人的本质的探究也高潮迭起,形象色色的人的本质学说相继提出。其实,神和人的关系不过是人和人的关系,究其源不过是人的自我关系。在近代,市场经济兴起,人作为交换主体的大背景下,研究人,揭示人的本质,不仅为宗教批判所必需,也是时代精神的呼唤,标志着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匹配的人道意识的觉醒和崛起。

  近代各种人的本质学说立意杂陈,五花八门,尤其是与人性问题纠结在一起,已经混乱不堪,难以辨析。但要仔细梳理,也可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都把人的本质定位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上。本质本来就是一物与他物相区别的根本属性,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与之最切近的是动物,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人与动物之间不仅存在横向的包容性和可比性,而且还具有历史进化的渊源性。因此,我们可以用种加属差的概念定义法,把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反映出来。诸如人是神性的动物、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是使用工具的动物、人是社会动物、人是政治动物、人是意识形态动物、人是文化动物、人是理性动物、人是超越性和创新性的动物,等等,不一而足,于是社会性、使用工具、语言情感等这些属差被提炼出来,构成人根本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

  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人的本质的说法,马克思无暇也没有必要一一去辨识,在他哲学思想的形成时期,马克思做了一件极为有益的事,即排除人的本质的外在化,把人的本质还给人自身——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②,作为对以前所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总体回答。这个命题并不是马克思的新创,而是从费尔巴哈那里借鉴来的。费尔巴哈一向认为,人在对象的意识中浇注了人的心血和本质,对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所以,对象反映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真正显示。由此费尔巴哈断言:“人所认为绝对的本质,就是人自己”③,“人的绝对本质、上帝,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本质”④。这个认识显然是正确的,体现了宗教批判的积极成果,费尔巴哈有关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论断就是由这个认识转化来的。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比费尔巴哈更彻底;马克思不仅承认人是人的本质,而且还进一步做了提升,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从前诸多有关人的本质的说法,如自然、社会、意识、审美等,在一般意义上,都可以成为人的本质的构成要素,但不能成为人的最高本质,因为这些要素并非人所独有,某些动物在浅层次上也具备这些要素,汇集并统领这些要素的最高本质就是人。而人又是什么呢?马克思认定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个回答的重大意义在于排除了人的本质的外在化,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真实来源和出处,告诉人们不要到人自身以外去寻求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既不在上帝,也不在自然,更不在神秘的绝对精神,人的本质就在人自身。

  二、迈出科学探寻人的本质的第一步:人的类本质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标志,马克思开启了哲学革命变革的实际进程。这场革命直接针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目的是为了把唯物主义从抽象的物质形态推进到实践形态。伴随这场革命,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思想也踏上以实践为核心的新征程,其最初成果就是马克思推出了与费尔巴哈不同的人的类本质概念。

  必须承认,无论此前马克思提出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抑或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都没有具体回答人的什么东西构成了人的本质。在人类思想史上,费尔巴哈试图以新的方式解决这个历史谜题,他第一个提出了人的本质在于类。所谓类并不神秘,不过是对事物的种属划分。世界上最大的类是存在,包括无生命的,以及有生命的动植物类,动物类又可以分为人类、鸟类、鱼类和兽类等。人作为有智慧和灵性的动物,以其特殊的本质与动物相区别,费尔巴哈所说的类或类本质就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性。费尔巴哈的这个看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到哪里去探求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类本质。费尔巴哈选取了一条简单的哲学致思之路:一方面他把类理解为单个人的简单相加,在孤立个体中寻找能把一切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他又把这种普遍性归结为意识。他说:“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绝对本质,这就是人生存的目的。”⑤费尔巴哈把意识当作人的类本质反映了他理论上的不彻底性,意识固然也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但意识本身不具有原初性,还有产生和决定意识的更深刻的源头。不过费尔巴哈毕竟开启了探求人的本质的大方向,沿着这个方向,突破费尔巴哈圈定的意识壁垒,就有可能通过类的研究,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所以,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可以接受和沿用,在《手稿》中,他以自己刚刚开创的实践哲学的崭新思想对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做了积极的回应。

  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具有类本质不是因为人有意识,更深刻的原因在于“人是类存在物”⑥。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是个类,具有类本质,不是因为人有意识,更深刻的原因在于“人是类存在物”。马克思从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上对人这个类存在物进行了界说:一方面,人的生命活动不像动物那样紧紧地依附自然,融入自然,而是时时处处都把自然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生活食粮”和“无机的身体”,以此人在自然面前争得了主体的地位,获得了自由;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活动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且人还总是不断地思考这种生产对生命的意义,“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至此马克思把自由和有意识活动归结为人的类特性,凭借这种类特性人把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于是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也就成了人所独有的类本质。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从人是有生命需求的科学视角出发,把自由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视为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产生人的生命的根本的总体性的活动,正是这种活动使人自成一类,成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类存在物。过去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真实内涵重视不够,挖掘不深,以为这不过是实践活动的一般表述方式。其实,这是人之为人的崇高境界。只有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才能摆脱动物般地对自然的依附关系,人才能彻底地最终脱离动物界;只有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追求的,才能摆脱本能和盲目,真正进入自觉的境界。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一般地做到自由和有意识,似乎不难,但要真正把自由和有意识彻底贯彻到自己的一切活动中,那就很难了。在现实生活中,精神萎靡,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既没有志存高远的奋斗目标,又没有达到彼岸的良策,这样的人很难说就真正具备了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类本质,每念及此,深感作为一个一撇一捺大写的人,进一步修养和历练该有多么必要。追问

大哥 能不能自己的感述

我都没学过 老师就考了

追答

你就抓住三个点:
1、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通俗解答:你干活你就是人,不干活就是动物。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通俗解答:人具有社会性,人的活动依赖于社会关系,离开了社会也只能当只动物了。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这一命题不仅涵盖了前两个界定的内容,而且揭示了前两个界定的原因。
通俗解释:人有需求,或者说欲望,而且人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膨胀的,人的需求是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有了欲望,才需要干活(第一条),才需要发展社会关系(第二条),所以说人的需求的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所以你记住三个词:劳动,社会性,需求的发展。

最开始的解答是某教授说的,哎,给你个高大上的你还接受不了,只能给你提炼到这儿了,这三个点总不能还记不住了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