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烟也有可能得肺癌!专家提醒:常做这3件事 很伤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5月20日,贝壳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意外恶化去世,年仅50岁。

据知情人士透露,左晖于2013年9月诊断出肺癌,此前曾长期在国外接受治疗。

作为一种常见癌症,肺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据统计,2020年,我国每100个新发癌症病例中,就有18人是肺癌;每100个因癌症失去生命的国人中,就有23人是肺癌所致。

目前多项研究证明,吸烟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80%以上的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但令人不解的是,左晖并没有吸烟的习惯。

为什么不吸烟的人也会得肺癌?肺癌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了弄清楚肺癌的真相,我们采访了康大夫国际医院院长、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梁伟峰教授。

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的明确危险因素,吸烟者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风险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吸烟并不是肺癌的唯一危险因素。

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便平时不抽烟,也是有可能患上肺癌的,比如生活中大家常做的3件事,就有可能“触发”肺癌。

1.被动吸烟

虽然自己不吸烟,但长时间生活在二手烟或三手烟的环境中,肺癌的风险也会上升。有研究显示,二手烟暴露者患肺癌的风险为无二手烟暴露者的1.33倍。

2.长期接触厨房油烟

烹饪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油烟,含有 200 多种有害物质。有研究表明,烹调油烟会让女性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升高 3.79 倍。

3.长期接触建材释放的氡气

研究表明,氡暴露可增加48%的肺癌患病风险。而氡主要来源于建筑物地基(土壤和岩石)、建筑材料、生活用水、天然气和煤的燃烧等。

此外,如果有石棉、二氧化硅的暴露史人群,以及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家族史的人群,肺癌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总之,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多种因素包括了吸烟、疾病史、遗传等等。

作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的早期诊断严重不足,多数肺癌患者发现就是晚期。据2012年-2014年数据统计, 中国ⅢA~Ⅳ期肺癌的占比高达64.6%。

确诊越晚,预后越差。5年生存率随着诊断分期的升高而下降。

在我国,Ⅰ期肺癌的生存率为70%~90%,到了Ⅲ期,5年生存率为10%~40%,一旦到Ⅳ期,生存率则不足10%。也有研究显示,Ⅳ期肺癌患者的5生存率仅为5.3%。

可见,肺癌的早期诊治十分关键。而早期发现又是获得早期治疗的基础。

目前,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我国指南建议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根据美国肺癌筛查试验,肺癌的高危人群定义为50~74岁且包含以下条件之一的人: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向专科咨询。

查出肺结节大部分人心里都会有疙瘩,这很正常,毕竟肺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查出肺结节,并不等同于就得了肺癌,过度的担忧也是没有必要的。

理智看待,正确应对才是良策。大家只需记住4句话:

良性不担心,恶性早切除,

良恶难分辨,随访是关键。

我们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梳理了3个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1.肺结节是什么?

临床上,将影像学表现为 直径 3厘米 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定义为肺结节,但 并不能将其与肺癌直接挂钩,因为它可以是炎症,可以是结核……

换句话说,凡是与肺部相关的疾病都有可以导致小结节的出现。

2.查出肺结节怎么办?

一看大小,二看形态,三作对比。

一看大小。

二看形态。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种征象的肺结节恶性的可能较大:

分叶征,毛刺征(或称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等。

三作对比。

定期随访比较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对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访中若有以下变化多考虑为恶性:

3.怎样的肺结节需要手术?

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目前临床没有严格的界定,主要取决于医生的判断。 一般来说, 8毫米的结节,以定期观察为主。随访中若发生变化,特别是有高危因素或恶性征象者,建议及时手术。

总之,查出肺结节,不要盲目担心,先咨询专科医生确定良恶性是重点。而即便真的确诊为肺癌,也不要轻言放弃,要积极治疗。近年来,癌症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涌现,这些都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参考资料:

1.《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2.《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

3.《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4.生命时报《年仅50岁!知名企业家肺癌去世:医生列出了「高危人群筛查重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