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为知识苦度岁月,那么无知就会让他煎熬若干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在这个世上有三种人

而这三种人的人生都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先苦后甜,而另一条则是先甜后苦。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在于苦和甜的先后顺序。

我们一致会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多吃苦,吃苦是福。因为在年轻时,时间最完整,精力最充沛,是学东西打基础做事情的最好时机。

别人还用不到你,正好积累;生活还不用你操心,正好奋斗。

就怕我们把正好的风华正茂拿来挥霍,因为年轻也意味着好玩好耍;就怕我们把正好的青春年华拿来吹牛,因为年轻也意味着好装好面。

在苦与甜之间,人的本性更倾向于选择甜,而苦是反人性的。这也就是人生的路并没有那么好走的一个原因。

如果在我们上学求学之际,我们把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拿来玩耍,那你就要承担毕业后难就业的窘境。

而先苦后甜的“苦”和先甜后“苦”不完全等同,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这两个苦的承受者年龄不一样,在你年轻时,受点苦不算什么,你也会觉得很正常,而在你不再年轻时,你的体力,心力,以及脑力完全承受不住。

其次,如果你先苦后甜,用你的劳苦付出,换来如蜜般的甜美生活,即使这样的生活里还有苦楚,但至少不会再受贫穷,匮乏,吃的苦也更高级,那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不停地学习,保持精进。

而先甜后苦,其实你已经透支了很多你人生的甜,提前将其消费,并失去了前期积累的机会,遇到该抓住的机会时却一脸茫然。与此,还要面对恶果及苦头,更可怕的是,你吃的苦,可能还只是在生存阶段的那种。

最后,不管是甜和苦哪个在先,人生路上,你迟早都要面对,不是你躲就能躲得掉的。

在上学的时候,一个孩子如果说上学很辛苦,我妈就会反驳说:上学有什么辛苦的,太阳晒不着,雨水淋不着,任他日晒雨打;上学有什么辛苦的,寒风冷不着,霜雪打不着,任他风吹霜降。

直到有一天,她也去学习,虽然她学得挺好,但是也慢慢感受到那种跟干农活不一样的苦,也就更加理解了上学读书的那种苦。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帖子:

年少吃苦是种逆风飞扬的快乐,年老吃苦是风中残烛的悲哀。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先苦后甜,就是一种先知先觉的选择;先甜后苦就是一种后知后觉的选择。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先知先觉的人,从内打破,都会主动地自我教育,他不知道他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机会什么时候来,机会在哪里,这些都不确定,但唯一确定的就是为它做好准备。

常常自省自明,了解自己的不足,尽量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事事非得自己必须经历,从别人的故事里,为自己的故事汲取养分,在听天命之前,先尽好人事。

后知后觉的人,从外打破,只有碰壁了才会明白,他的觉知都来自于外力,先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假若没有压力,动力就不足。

在学习上都处于被动,而外部的教育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就怕为时已晚一步。

不知不觉的人,对一切都不敏感,更多的是随波逐流,一切的苦都是躺着等来的。

有一件事情不管你做之前多么不情愿,但事后永远不会后悔,那就是学习,而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教育。

而自我教育确实很痛苦,这辛苦不是体现在体力上,更多的体现在意志上,思维上,心智上。不仅花时间,还花钱,消耗心力,可我们依旧期待那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些都仿佛又很值得。

因为谁都知道不学习的自己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正如前哈佛大学校长所说:

我们承担不起无知的代价,也不想与无知过得心安理得,唯有去自我教育。

很多道理我们可以自己主动去探索。苦,我们都在所难免,先苦后苦,都是自己面对,何不主动与知识苦度岁月,总比与无知煎熬数年好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