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淘淘妈是一个尊重孩子自由的人,一般不会强迫孩子做什么事情,所以她家淘淘是一个思维活跃、能言善辩的孩子。
但是这也让朋友陷入了矛盾和困惑中,那就是淘淘变得越来越喜欢狡辩,做什么事情总有自己的理由,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
有一次,淘淘见到邻居阿姨,并没有打招呼,而是装作没看见走过去了,朋友过后问她为什么不打招呼,并且告诉淘淘这样做非常的没有礼貌,大家都喜欢有礼貌的孩子,可是淘淘找的理由是我不喜欢叫这个阿姨。
面对孩子的理由,朋友很苦恼,只要是淘淘不想做的事情,她都会找很多的理由。朋友不禁为孩子担心起来。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在萌芽。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对一些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当孩子的想法与大人的想法有出入的时候,孩子便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孩子如果养成了 自作主张的习惯 ,也就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类孩子比较喜欢 一意孤行 ,会让父母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懂得 灵活变通 的孩子,一般他们都有自己的 决策能力 ,既有主见,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对自己不当的行为做出调整, 不会固守己见 。
孩子是属于善于听取建议还是固执己见,跟日常生活中 规则的养成 相关联。
比如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事情。
如果不跟父母配合,会发生什么事情。
发生事情是自己乐意接受的,还是不乐意接受的。
遇到矛盾的时候,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这些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尊重或者对抗父母的权威,配合父母的建议或者扩大自己的权限,直到最后形成一种行为习惯。
遇到孩子不听取建议,我们习惯于对孩子讲道理,虽然讲道理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只讲大道理,却不让孩子在具体行为中体现,那么结果就是孩子虽然听了我们讲的话但是 不付诸行动。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孩子看动画片,时间太久了,妈妈给他讲道理,看时间久了对眼睛有害的道理,孩子听明白之后点点头,然后对妈妈说:“我再看一小会儿。”妈妈就让他再看一小会儿。但是,过了一小会儿,孩子还是说,再看一会儿,妈妈继续讲道理,孩子仍然不执行,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建议原来可以当“耳旁风”。
像孩子这种口头上不反抗父母的建议却在行动上不执行的行为,父母需要明白这一点,采取相应的策略来 促进孩子的执行力 。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学会看时间,钟表上的指针到哪里是“一小会儿”,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的同时,也要督促孩子去执行。
如果孩子总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可能会在同伴中不受欢迎。所以,听取别人建议的好习惯,实际上也锻炼了孩 子沟通与合作 共享的能力。
孩子年纪小,阅历浅,很多问题并不知道怎样处理。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怎样给孩子提建议,孩子才会乐于接受并且采纳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父母要谨防欣赏孩子的“狡辩”
遇到孩子找理由,有的父母会跟孩子说:“吆,你还挺有主意的!”有时父母会假装生气,对孩子说“不许狡辩”,但是孩子能够读懂父母内心对自己 潜在的欣赏 。
这种欣赏比直接明了的表扬更让孩子有快感,于是孩子就觉得我反驳父母的建议,就能获得他们的好感。孩子不听取父母建议,就这样悄然形成了习惯。
2、父母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
父母在给孩子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虽然父母的大多数要求和做法是为了孩子,无论多么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 也不能强迫孩子 ,不能忽略孩子的态度和意见,要常常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父母的要求才会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理。
给孩子的建议要有一定的自由,如果一味地强制孩子听取自己的建议,孩子会以 退缩或者攻击 的方式拒绝父母的建议。只有让孩子感觉到配合父母的建议是快乐的,他合作的积极性才会增强。
3、学会观察孩子的言行,尊重孩子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想法,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提出自己的建议。
就像开头淘淘的事例,我们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告诉孩子:“我们一会要见一个阿姨,你是不叫‘阿姨好’还是叫‘阿姨好’呢?”一般孩子会顺着第二个 肯定词 来说。
寄语:
父母在给孩子建议时,要本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自尊。
同时也要让孩子多多参与到他自己的成长中,让他去发现问题 , 学着解决问题,父母负责引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