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学前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6
学前教育课程是幼儿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活动。在课程所持的教育理念上,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是“对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的强调”,还是“对教师传授学业知识、技能的强调”。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中最为繁难的事情,它是将幼儿教育理念转化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现行的幼儿园课程,仍存在着硬拼装机械综合的缺点,片面强调教和学,许多教育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课程各领域有机整合的同时,找不到合理整合的最佳方法。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对学前教育新课程应如何理解呢?我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一、学前教育课程应该是整合的  首先活动目标要整合。 其次内容要整合。二、学前教育课程要有弹性 学前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特征,因而必须强调弹性  三、学前教育的课程应生活的游戏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01
我国长期人为地将儿童的成长分为0至3岁和3至6岁两阶段,强调的往往是3至6岁的学前教育,所以绝大部分幼儿园按照区域或者单位隶属关系招收3至6岁的幼儿入园。
学前教育是指0-6岁的教育。其中,0-3岁成为早期教育,3-6岁称之为幼儿园教育。这两个阶段的教育有着迥然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一、早期教育:
多年以来,中国父母普遍将3岁以下的儿童放在家中或者教育含量很低的托儿所带养,直到3岁以上才开始系统教育。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0到3岁是婴幼儿体质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十分紧密。随着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社区已成为早期教育的主体。
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在社区内可以开展科学丰富的早期教育活动:家长或养育者定期到社区早教中心接受儿童养育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社区早教中心为家长和养育者提供早期教育信息和咨询服务;在社区早教中心成立幼儿图书馆,定期向社区儿童家长借阅图书;社区早教中心为所在社区的儿童家庭提供入户指导;社区早教中心以情感娱乐活动形式,为社区幼儿和家长服务;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提高家长和养育者科学育儿知识水平和技能。此外,社区早期教育中心还可加强对残疾儿童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对社区内每一个残疾儿童进行注册管理,利用特殊教育机构开办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班。
目前,受班级教学的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流行的形式是父母带着孩子参加由教师组织的亲子活动。
由于0-3早教是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婴幼儿,组织开展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指导、咨询等早期教育服务,通过亲子学苑、父母学校、专家咨询、媒体宣传、资料发放、送教上门、热线电话、互动网站、个案追踪等方式,对0~3岁儿童及看护人实施指导服务,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所以,早期教育具有亲子性、活动性、个别性等教育特点。
二、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受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不同,不是以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目的,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的过程具有生活性、一日生活整体性、基础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等特点。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不是集中上课为主,而是以小组和个别的活动为主,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在不干涉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组织集中教育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