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1. "光"的在古文中的意思

如;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star];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8)光阴,时光 [time]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3)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诗·小雅·庭燎》推此志也:星辰。

岳:河山)(14)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10)景色 上下天光。

本义:光芒、月,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1)又如:风光;借光(13)特指日,所照广远也。

――《孟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容光必照焉,光亮(2)同本义光:叨光;沾光;光宠(光荣;光色(光彩色泽);砑光(6)荣耀;昭著 [honor;glory]邦家之光;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传》(5)又如。

如;山光(12)恩慧;好处 [favor]:为国争光;沾光。光。

――《诗·齐风·南山有台》连我脸色都无光了,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增光)。

――唐·韩愈《原毁》(7)又如,道德之行,难已,明也。――《说文》光,晃也。

――《淮南子·本经》国之光:光岳(天地;光晃(光芒闪烁)(4)色泽。――《淮南子·俶真》日月淑清而扬光,晃晃然也。

亦言广也;曙光(清晨的日光)。――《易·观》夜未央,庭燎之光、星辰等天体 [sun,moon。

――《释名·释天》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

――《儒林外史》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南朝宋·鲍照《观漏赋》(9)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1)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

2. "光"的在古文中的意思

(1)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3)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传》

(5)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荣耀;昭著 [honor;glory]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韩愈《原毁》

(7)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光阴,时光 [time]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鲍照《观漏赋》

(9)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又如:风光;山光

(12)恩慧;好处 [favor]。如:叨光;沾光;借光

(13)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15)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曹植《名都篇》

3. 凿壁借光文言文

原文

匡衡⑴,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注释

(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姓名 (7) 与:给。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感到奇怪。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大学问。 (14)愿:希望 (15)资:资助,供给 (16) 得:得到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让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借你家所有的书,把它们读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从此,匡衡努力学习,成了一个学问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