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去成熟世故吧,我只想保持童真而有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志明与春娇》里,志明每次在楼下的哈根达斯买冰淇淋都会多要一些干冰,然后带回家倒在马桶里把马桶盖盖上,雾气从马桶盖边沿溢出,营造出一个“仙境”的感觉,他就蹲在马桶边上观赏,有趣极了。他后来带着春娇回家,两个人蹲在地上玩赏“马桶仙境”的情景,我至今觉得是最动人的恋爱画面之一。

《阿飞正传》里,阿飞(张国荣)在家中随着音乐起舞的那一段,简单、不羁、随性、灵动,那一刻,管你世间有多少悲伤与无奈,有多少纷纷扰扰的琐事,都置之度外,有趣极了。每次想起王家卫那些充满文艺情怀的电影,都会回忆起这个画面。

金庸小说神雕三部曲里老顽童最是“童真”,率性而为,无忧无虑,吵着和郭靖结拜,捉弄裘千仞,跟小龙女玩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跟蜜蜂玩耍所以发现蜜蜂身上的刻字,一见到杨过就拉着比拼武艺......有趣极了。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绿子第一次把渡边邀到家里,吃完饭后发现远处失火了,但绿子反而拿起两张坐垫、四瓶啤酒和吉他,在阳台上饮酒唱歌,陶醉在当下的惬意里,这真真有趣极了,浪漫极了。

《夏目友人帐》里,猫咪老师作为“千年老妖”,化成猫后却爱跟夏目斗嘴,爱吃包子,捉弄小妖怪,常常宿醉野外,随性之至、可爱至极。

宫崎骏里的龙猫、千与千寻与无面人、魔女宅急便、借东西的小人、波妞......在田野奔驰,在森林迷失,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寻找埋藏心底的爱与纯真,有趣极了。

先来看看心理学家们是怎样解读“有趣”背后的原因的。

在《幽默密码》一书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Peter McGraw 提出了一个简单良性冲突理论(Benign Violation Theory),即 有趣存在于“良性冲突” 之中,即对方的表现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冲突,与预期不一样,甚至是“错误、令人不安或充满威胁的”,但又似乎是“合宜、可接受或安全的”,比如瘙痒、调笑、无大碍的小差错,或黄色笑话。

而在《内部笑话》一书中,印第安纳大学的Matthew M.Hurley等则说到,人们会因为和现实冲突的事而发笑,特别是其中涉及到某种看法、幸灾乐祸的情绪、优越感、性挑逗等让人愉悦的成分时,最简单的是双关语和恶作剧。

然后我们回到“童真”这里, 保持童真的人常常给人心理上以“良性冲突”的表现 ,比如偶尔像小孩子一样可爱地说话,喜欢搞一些小的恶作剧,随性地跳舞,对生活中的事情保持足够的好奇心等。

“良性”与“冲突”缺一不可,比如自己给自己瘙痒不会有趣,因为没有冲突;比如你要自己一直带孩子,你可能不会再觉得童真是有趣的,因为Ta的一切童真都在你的预期内,其实也就丧失了“冲突”,这个时候,假如Ta忽然很安分、乖巧你反而觉得很“有趣”。

如果这种“冲突”越过了“良性”的边界,也不再有趣了,比如陌生大叔给你瘙痒,“威胁或不安的感觉超过良性边界”,你不再觉得有趣;一个私下里很童真的同事如果在严肃的工作场合也表现出来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幼稚”了,也就是你的“童真”的表现对工作产生了干扰,越过了“良性”的边界。

其实从上面的理论出发,我们会发现, “良性冲突”范围内冲突越大,也就更加有趣。

比如,老顽童如果不是一个绝世高手,只是一个武功平平的人,他的童真的“冲突感”也就没那么强烈,不会那么有趣,可能在你眼里也就是另一个“傻姑”而已。猫咪老师也是这样,他是一个能随时随地保护夏目的人,给人是很稳重可靠的印象,所以他的“童真”看起来反差很强烈,试想他只是一只猫的话,你也许不会再觉得这么有趣。

比如,天后王菲对我来说就有趣极了,是因为她是“天后”啊,却带着机智又充满童真的气息,给人的冲突感很强,比如:

1.记者:你平常出外演唱也会带著童,王菲:不一定,看看她...看看她的档期,哈哈
2.记者:剪发后如何为洗发水代言,王菲:短发就不洗头了吗?
3.记者:你已经是孩子的妈哩,还装可爱,王菲:孩子她妈就不能可爱吗!
4.李亚鹏也给过她评价:“不管男人、女人吧!一个37、38岁这样一个人,还能够在她的心灵上是如此的纯净,甚至说是幼稚,我觉得是人世间难能可贵的。

我们公司有一个羽毛球兴趣小组,其中法务审计部的部长也常常过来打球,法务审计平常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稳重、一板一眼”的,而他还是负责人,然而这位部长打起球来却十分可爱,赢球了会旋转跳跃,丢球了会使劲跺脚,这就是一种反差感很强的“惊喜”,有趣极了。

1.你本身给人印象不是“幼稚”的,也就是你首先给人是成熟可靠的印象,这是产生冲突的前提。

2.你会在私下里或轻松的场合保持自己的“童真”趣味,你会像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喜欢一些小的恶作剧。

3.颜值与行为其实是一个加分项,如果你碰巧是长得好看又可爱的话,还会有许多可爱的小动作,那你的“童真”会与颜值、行为相得益彰,更加讨人喜欢。

对了,你所有的“童真”都应该是真诚而发自内心的,必须不是刻意或做作的,因为“虚假”也会让冲突越过良性的边界,比如“绿茶婊”。

最后,想矫情一下:

很多人越长大越“成熟世故”,谈话与寒暄的形式慢慢地全成了“预期内的套路”,特别是在注重礼仪与形式的工作场合、应酬场合长期“耳濡目染”形成习惯后,成熟的礼节一套套的,自我保持“童真”的意识却慢慢失去。“童真”的乐趣失去了,人对这个世界也会失去很多好奇心,自然而然的人也开始显得乏味而沉闷。

你们去成熟世故吧,我只想成熟而不世故,我要保持自己的童真,我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小乐趣、小确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