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冤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读孔子的相关故事都知道孔子有一个冤家仇敌——阳虎。

为何结下如此仇恨呢?

1.和阳虎起冲突。

那是大概在母亲去世后一年左右,孔子有过一次开眼界的好机会。这年,鲁国最大的贵族季孙氏家里有喜事,办宴会,全国的大小贵族都来参加。

孔子刚成了贵族,也兴冲冲赶去参加,却受了一个大羞辱。这件事对他后来几十年的经历,有很大影响。因为他和另一个少年小贵族——阳虎发生了冲突。

《史记》记载,孔子这时还穿着丧服,但已经不是刚下葬时的重孝,可能只是腰里缠着条白布。他走到季孙家门外,被阳虎拦住了。阳虎说:“季氏这次招待的是‘士’,可不是你!”孔子没办法,只好忍气吞声走人。

阳虎和孔子年龄也差不多,年轻人往往互相不服气,争强好胜,阳虎就给了孔子一个下不来台。年轻人的这种羞辱对孔子应该是终身难忘的阴影。

孔子跟阳虎结下了梁子。据说孔子从此见了阳虎就紧张得冒汗,尽量躲着走。这底下藏着的,则是更大的不服气。很多人心里总有个假想敌,随时都在偷偷关注这人的一举一动,揣摩他的处境、手段、心态。孔子的假想敌就是阳虎,他从此大半辈子都在跟阳虎偷偷较劲。

对孔子来说,从少年时代起,阳虎就是他的假想敌,他行动的参照物。阳虎往东,他就要往西。阳虎投靠季平子,他就要投奔鲁昭公。孔子就这么拉家带口到了齐国。偷偷出发的时候,他大概满怀意气,感慨万千。去国从君,舍生取义,这是臣子的天职。他不惜跟季孙、跟三桓家族决裂,就是为道理二字。

2.假想敌日渐发达。

孔子从齐国归来后的十年,就是40岁到50岁之间,他在鲁国的生活相对平静,没做官,主要是招徒弟,讲学。这是他的学术声誉迅速增长的时期,很多有名的弟子,都是这个时期投到他门下的。

这十年,也是阳虎在鲁国最成功的时期,特别是后几年,他实际上掌握了鲁国政权。

孔子外表不动声色,但内心充满惊奇地看着阳虎日渐发达。这个和他身份相同的小贵族,居然在短短数年里,爬过了身份等级的重重壁垒,日渐接近权力顶端,直到整个鲁国都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3.意外相遇 。

身处权力顶端的阳虎也在关注孔子。他曾经亲自登门拜访孔子,邀请他出来当官,跟自己一起干事业。阳虎想召见孔子,孔子不去。阳虎又给孔子送了礼物,希望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不愿见阳虎,首先是两人小时候的那场冲突受了打击,之后可能一直耿耿于怀。其次,阳虎现在是“执国命”的“陪臣”,有点乱臣贼子的色彩,孔子不想跟他有什么牵连。

但另一方面,孔子也不敢和阳虎公然对立。按照贵族的社交礼节,别人来拜访过你,哪怕你当时不在,事后也应该回拜。孔子要完成这个回拜的礼节。

他留了个心眼,故意看阳虎哪天出门,才去拜访,正好主人不在家,放下礼物走人,免去了见面的尴尬,也不算失礼。

不巧,就在孔子回家的路上,迎头遇见阳虎了。两辆马车迎面驶来,那时的街道窄,马车也都是敞篷的,不能装没看见。阳虎也认出了孔子,停了马车用最朴实的大白话打招呼,阳虎对孔子没客套,他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感觉。

4.和仇敌长得一模一样

这两人的恩怨中还有更有趣的,孔子和阳虎这两人,长得个头、相貌一模一样,这太难得了。因为按照《史记》的记载,孔子的相貌是有点怪的,五官基本都跟常人不太一样,最明显的是头上隆起一大块跟他长得像的人不好找。而且,孔子的个头还非常高,还能符合这一点的,概率就几乎是零了。

但阳虎偏跟孔子长得一样,而且是年纪越大,长得越像。再往后几年,还有仇人将孔子错认为阳虎,差点把他给杀了。

这么两个长得又奇怪又相像的中年男人,在大街上停了车,扒着车帮交谈,是很难想象的情景。

5.孔子答应两人合作。

阳虎想劝孔子跟自己合作,出来做官。

阳虎知道孔子喜欢讲仁讲智,故意问他,你一身本事,不肯出仕,看着国家混乱也不管,能算仁吗?不能;你想做官,却老是错过机会,能算智吗?不能;时光飞逝,年龄不饶人呀。

孔子只好说:好好,我会出来做官的。

孔子被阳虎的话打动了,他同意出来做官,试着跟阳虎共事。

6.暗中保护人。

阳虎在鲁国执政的岁月里,孔子一直没出来做官。有人说是孔子不愿意,当时敷衍阳虎而已。其实这事儿孔子没太大自主权。

阳虎大概是回家考虑一番,觉得自己以后要跟三桓决裂,政治风险太大,最好先别让孔子卷进来。那样一旦失败,孔子被人看作自己一党,跟着受牵连;或者孔子可能站到三桓一边跟自己作对。哪个结果,阳虎也不想看到。要让孔子当官,等他彻底搞定了三桓也不迟。

这两个人少年时有过冲突,进入中年之后,却有越走越近的趋势。再加上俩人相似的容貌、体格,恐怕不会是纯粹的巧合,这背后很可能有遗传学的规律。

少年时候,阳虎对孔子那次发难时,也许已经知道了孔子和自己的这点关系,但少年人对此容易反感和难以接受,才表现成对孔子的敌意。但随着两人年龄的增长,这种对立感会往相反的方向转化,只是两人的政治理念又表现得太不一样,很难走到一起,便生出了各种纠葛。

此外,阳虎在逐渐掌控鲁国的过程中,从没有为难过孔子,甚至可能有些暗中保护。比如孔子追随鲁昭公逃亡,又从齐国返回,其实和三桓家族的关系已经很难弥合了,但他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如果真有个暗中的保护人,最大的可能就是阳虎。

但四十多岁的孔子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阳虎少年时和孔子的那次口角,俩人在公众舆论里已经是公认的对手。后人读史书,也一直把这俩人看作死对头,几乎要不共戴天了。

这次路边停车对话后,孔子和阳虎大概再没有过直接交往。对三桓,他们有共同的处境和立场,但走的路子大不一样。这恰恰成就了孔子后来的仕途。

孔子和阳虎也可谓欢喜冤家,但是冤家不一定路窄,有可能互相成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