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公共场合哭闹耍无赖?孩子的坏脾气从哪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不少网友就 #公共场合遇到孩子哭闹,你会怎么办?# 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一位网友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必须得说,小孩子哭闹家长不是完全有办法控制住的,也不是从小家教好的孩子就能完全不在公共场合哭闹。不用非得自己生,只要跟小孩接触过就能理解,小孩子根本不讲大人理解和认同的那个理,这也不是靠言语教育或者武力威胁就能解决的。小孩要哭就和天要下雨一样,没啥招。

其实孩子之所以成为大家眼中的“熊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公共场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萌娃一般都会引起大人的围观,陌生人热切的眼光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而情绪变得焦躁异常。

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专挑公共场合来“威胁”爸爸妈妈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买玩具、买零食等等,一旦被拒绝,他们往往就会大吵大闹,直到自己的要求被满足,尤其是处于2-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也令不少家长感到焦虑,如何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成为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在公共场合爱耍小脾气无非是以下两个原因:

①无处安放的情绪

6岁之前,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发展还未成熟,他们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分清场合,恰当地隐藏自己的情绪。相反,他们很难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地十分“情绪化”。

孩子往往还没有掌握正确地 情感 宣泄方式, 当负面情绪酝酿、堆积到高峰时,他们就会用他们能够做到的极端方式爆发——哭、大叫、在地上打滚、摔东西、打人等等。

这种难以抑制又无处安放的负面情绪是孩子耍脾气的根源之一。

②父母的退让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孩子行为的习得来源于强化。当孩子的某一行为持续引起某一结果时,他的行为就在被强化了,孩子发脾气也是如此。

孩子刚开始发脾气时可能只是试探,看看爸爸妈妈的反应如何。一旦哭闹的方法奏效,孩子尝到甜头,他们就会总结经验,每次都用这一招来迫使爸爸妈妈屈服。

既然哭闹能够让自己得到想要的玩具,那么第二次,当想要吃冰淇淋时,还是可以用哭来解决。一旦被拒绝,这种行为只会进一步升级,直到爸爸妈妈完全妥协。

这种方式会导致孩子惯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容易加剧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哭闹行为,而且容易成为蛮不讲理的人。

面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胡搅蛮缠,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既然把握住自己好面子会屈服的弱点,不如放下面子,对哭闹的孩子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冷静下来。

乍一看,这样的处理方式很不错,仔细想来,如此僵持不下不仅难看,而且也并没有真正让孩子明白规则与道理,即使孩子平息了情绪,但是心中依旧会有诸多不满。

如果在公众场合随意训斥孩子,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激发亲子间的矛盾,如此一来,家长可能也会面临情绪失控,用过激的方式管教孩子。

频发的亲子矛盾很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 健康 。

所以家长需要明白,面对孩子耍小脾气,肯定不能忍,但也要巧妙地“惩罚”和引导,这才能真正解决孩子公共场合哭闹的问题。

所以面对孩子的小脾气,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尝试:

提前立约,订立规则: 在出门之前,家长应首先与孩子订立需要遵守的规则,让孩子首先明晰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有所约束。

比如去超市只能买1袋糖果,在游乐场不能随手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等等。

平复心情,再讲道理: 在气头上的孩子对什么道理都是听不进去的,当孩子哭闹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将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可以把孩子带离当时的情境或是用其他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情绪往往来得快去的也快,等孩子平静下来再与他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情。

坚定信念,决不妥协: 无论是用什么方式让孩子平静下来,家长一定要坚守的一点就是哭闹的情况下孩子的诉求一定不能被满足。

要对孩子坚定地说“不”。不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软肋,避免孩子使用“胡闹”的法宝。

保持一致,协商共育: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以及其他长期照料孩子的监护人应该达成一定的共识,否则爸爸妈妈要求的原则在爷爷奶奶那里不成立,孩子就很容易钻空子,也就很容易不遵守规则。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要有一致性,不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也会造成孩子的困惑。

秋后算账,适当小惩: 无论多么生气,不要在人前惩罚孩子。可以在回家之后,与孩子谈话,通过减少孩子喜欢的活动作为惩罚。

比如可以缩短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或者玩喜欢的玩具的时间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胡闹不仅无法带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让自己有更大的损失。

不过最关键的是在平时要 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遭遇难过、生气、失望等负面情绪时,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这样当孩子感受到被拒绝的失望时,他就能更倾向于以语言的方式表达而不是过激的行为发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