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词牌名)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读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代表作有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浪淘沙 别名 :卖花声 始兴年代 :唐代 流行年代 :宋代 正体结构 :双调56字 正体韵格 :平韵
词牌沿革,格律说明,格律对照,格一(七言绝句体),格二(双调小令体),格三(商调慢词体),典范词作,

词牌沿革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隋唐燕乐大兴,文人善取乐入诗。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为七言绝句体;五代李后主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 《全唐诗》在词部中说“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在诗乐结合的大时代氛围中,刘、白善习民歌并依当时流行歌谣曲调而创制七言绝句体唱和《浪淘沙》,被《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残损的民间乐调的杂曲,由乐府机构加以整理而得以保存的诗歌,其内容多是诗人述志感怀之作。

格律说明

浪淘沙词牌有多体。刘禹锡、白居易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作七言绝句体。有两种格式,一为仄起式,一为平起式,四句二十八字,与七绝仄起平起式全同。 五代开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浪淘沙》,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歇指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逗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格律对照

格一(七言绝句体)

仄起式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六)》 (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平起式 皇甫松《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格二(双调小令体)

小令定格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令别格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柳永《浪淘沙·有个人人》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四肢娇困也,眉黛双颦。

格三(商调慢词体)

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六句五仄韵。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抝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负佳人, 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惜。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 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典范词作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北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北宋)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北宋)晏几道《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北宋)蔡伸《浪淘沙·楼下水潺湲》 (南宋)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南宋)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