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中,在用词上的音律美主 要体现在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散文的“音律美”是指语言的声调和谐、节奏鲜明、旋律悠扬的美.这种美是散文的“神明枢机”的呈现,给人以“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的美感.
主要表现在声调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等方面.
声调美即指散文语言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按照高低、升降、长短的平仄调配所构成的一种美.声调美能给人以美感是因为文章语言的高低、升降、长短所构成的声调(平仄)能使读者获得听觉上的美感.因此,写作时,作者一定要遵循声调配合的一般原则,自觉地或自然地讲究平仄的相重(相同)和相拗(相反),讲究长短句式的错落和匀称,从而使散文形成无穷的变化之美.如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来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把诗歌语言的平仄、对仗等原则运用到散文的写作中去,从而使语言也有了诗歌的韵致.“虚虚幻幻”“清清醒醒”都是“平平仄仄”,“皑皑不绝”“一仰难尽”依次是“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相应,抑扬相协,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回环美,听起来清新悦耳,富有声调美.
节奏美即指散文语言的长短、强弱和高低的有规律的运动所形成的一种美.节奏美能给人以美感是因为语言的长短、强弱、高低等的有规律反复和轻重、缓急、快慢等的恰当变化,以及造成的层次、停顿等能使读者获得心理上的美感.因此,写作时,作者不但要注意词和短语的关系的疏密,而且要照顾整节节拍的匀称、规整,并使之在文中有规律的出现.如:“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也许地下的地上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由于作者对语言节奏安排得十分巧妙,快慢结合,强弱交替,长短杂糅,高低错落,因而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既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又能使散文增强特殊的表现力.
旋律美即指散文的语言的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所呈现的一种美.旋律美能给人以美感是因为语言的张驰开阖、虚实疏密、起伏变化的节律能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因此,写作时,一方面,作者要巧妙地使用叠音词,从而使散文的语言创造出一种奇特的美.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潮潮湿湿”等叠音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雨的质感,而且增加了文章语言的音乐美.另一方面,作者要艺术地安排缓急交替的文势,从而使散文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旋律美.如:“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达达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作者运用了充满乐感的笔调,优美舒缓的节奏,使散文的语言疏密相间,徐急有致,情文并茂,音义兼美,读起来行云流水,听起来悦耳如歌,从而使散文的气势贯通,流畅和谐,旋律更加悠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