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的副作用会伤害人体健康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5-28
一、常饮纯净水不安全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称:“安全、优质、营养”体现的是绿色食品的质量特性。第一特性是它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情况下食品不会引起身体危害的特性。大家都知道,一个成年人每天需饮用2000毫升左右的水,才能保持水分收支平衡,如果一个成年人每天饮用2000毫升左右的纯净水,长期下去会不会引起身体的危害呢?北京化工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金日光教授说:“纯净水的水分子极度串联和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会导致身体内有益的生命相关元素向体外流失,有些敏感的人越喝越不解渴,越喝越想喝,降低了人体免疫力,甚至引发某种疾病。”我国心血管病专家、中科院院土王士雯教授指出:“长期饮用矿物质少的软水,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了临床反应:“舟山海岛战士饮用雨水半年后普遍感到乏力。”经测试,雨水中缺少矿物质,其水质与纯净水相似。这是在合理饮用方式和正常饮用量情况下引起身体危害的例子,这能说纯净水是安全食品吗?我国有几亿成年人每天都喝与纯净水同量(2000毫升左右)的自来水、天然水或矿泉水,喝了十几年、几十年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到一例有关危害身体的报道,相比之下,常饮自来水、天然水和矿泉水是安全的,常饮纯净水不安全。
二、纯净水没有营养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说:“除了安全性外,优质、营养也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特性,在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中有具体体现,要求其有优良的感官特性、品质质量和营养价值。”如此说来,绿色食品不仅要求有优良的感官特性和品质质量,还要求有优良的营养价值。纯净水有没有优良的营养价值呢?可以肯定的回答:没有!大家都知道,纯净水加工时,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水是人体获取矿物质的重要途径,在特殊情况条件下还是主要来源。清华大学环境系王占生教授强调指出:“最起码我国居民的现有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并不能全面而自然地补充各类元素,所以,饮水的营养功效依然不能漠视。”水营养专家、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复兴教授说:“已经证实水中有近10种微量元素是身体所必需的。就我国目前的膳食结构,许多微量元素难以从食物中摄取,主要从水中得到。水中钙的吸收率可达90%以上,而食物中钙的吸收率只有30%。”全国饮用水卫生组组长、上海医科大学朱惠刚教授着重指出:“对饮水来说,并非越纯越好,水中的无机元素是以溶解的离子形式,易被机体吸收,因此,饮水是人们矿物质的重要摄取途径。纯净水含很少或不含矿物质,过去主要用于热电厂锅炉、电子工业洗涤、集成电路板等。饮用纯净水要慎重为之,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和孕妇是不适合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饮用水必须符合六个条件,即:不含有害物质、含有适量的矿物质、硬度适中、含氧丰富、水分子团小、ph值为弱碱性。纯净水基本上不含矿物质,硬度接近于0,含氧量极少(蒸馏水为0),水分子团大(>100hz),ph值6.0左右,为弱酸性。加拿大和俄罗斯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硬度不得小于50mg/l(以caco3计),欧共体和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硬度要保持60以上。显然纯净水不符合健康水的条件,没有营养,更谈不上优良的营养价值,那怎么能称绿色食品呢?
三、长期饮用纯净水影响身体健康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六大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一种,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动力和水资源研究中心金日光教授指出:“水对于生命的起源及在生命延续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说水就是用来解渴的,水的深远意义在于维持人类健康延续生命。”人们在选择饮用水时,更应注重是否有利于健康,纯净水是否有利于健康呢?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柴巍中博士在“2005年中国饮用水行业高层论坛”会上强调指出“纯净水具有极强的溶解矿物质、微量元素的能力,人们大量饮用纯净水后,体内原有微量元素、营养素和营养物质,就会迅速地溶解于纯净水中,然后排除体外,使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失去平衡,出现健康赤字,不利于身体健康。现在许多欧洲国家都规定纯净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美国著名水专家马丁·福克斯医学博士,在《健康的水》一书中强调指出:“喝被污染的水和脱盐水(即纯水)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我国海军医学研究所给水部丁南湖研究员等人,从1987年至1994年对小白鼠进行了7年试验,让其长期喝蒸馏水,结果发现小白鼠生长较慢,体重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脑垂体和肾腺系统功能被破坏。大连某海岛驻军,曾饮用自制的蒸馏水(纯净水),时间久了,官兵们患上了各种缺乏矿物质的疾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梦雄认为:“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减少人体对矿物质和有益元素的摄取。从对健康的关系而言,天然水优于纯净水,矿泉水优于天然水。”国内外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反应都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害健康。为此,上海市教委曾发出通知:原则上自1997学年度开始,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应再以纯水作为学生、幼儿的饮用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曾发出通知:纯水广告不宜宣传“可长期饮用”和用纯水冲调奶粉、煮饭等内容。2003年3月杭州市部分中小学生告别了纯净水,已有10万余中小学生喝上了矿泉水。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正式发布警示: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不宜长期喝纯净水。绿色食品以健康为基本目标,而长期饮用纯净水,不但起不到促进健康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怎么能称縁色食品呢?
自从饮用纯净水进入市场以来,该喝什么水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十分关注的话题,经过几年的激烈争论,其结论是明确的,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健康,矿泉水是理想的饮用水。全国饮用水卫生组组长、上海医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刚说:“矿泉水和一般饮用水不同,它含有锂、锶、锌、碘、硒、等微量元素,有的还含有比较丰富的宏量元素,因而它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这些特点都是一般饮用水所不具备的。矿泉水是健康饮水之冠。”中国医控中心环境所卫生资深专家徐方研究员指出:“矿泉水以含有一定量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而区别于普通的地下水。由于这种水没有受到外来人为的污染,不含热量,是人类理想的保健饮料。我们曾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十几种矿泉水进行过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这些矿泉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抑瘤效果,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也说明矿泉水对促进肌体健康、延年益寿确有很大作用。”符合医疗矿泉水水质标准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对某些疾病有预防、治疗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水营养学家李复兴说,纯净水虽然很干净,但对人体可能存在一些隐患。这种自然界中本来不存在的水是一种退化了的水,质量已经下降,对人体的作用已经“退化”。即使是没有经过污染的天然水,经过反渗透法等一系列提纯工艺抽走了水中所有矿物元素后,也会失去小分子团赖以支撑结构的支架而“退化”,并且因没有任何矿物元素而失去其生理功能。归根结底,纯净水就是至清的死水,没有活性。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也就是因为太清澈的水含矿物质特别少,不利于生物生长。人喝水也是如此,长期饮用纯净水,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体内一些有益的营养物质流失。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人、儿童、孕妇更不宜长期饮用这种水。
由于农药、杀虫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对水源的污染,有些地区的饮水已很不尽人意,于是在一些城市的家庭中出现了购买纯净水饮用的现象。 且不说市场上出售的蒸馏水、纯净水是否合格,单就长期饮用蒸馏水、纯净水来说,对身体健康是有潜在危害的。其一,常饮蒸馏水者放弃了从水里获得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5%的来源,也放弃了水中的身体健康的保护元素钙、镁离子。其二,纯净水的溶解度最大,它作为人体废弃物的载体,也必然多溶解走体内的一些 有用元素排出体外。蒸馏水和纯净水制作是需要把源水煮开令其蒸发冷凝回收,或反渗透法生产,在这一过程中,用于制作蒸馏水的源水中的其它遇热蒸发物质也会随着蒸馏水的生成而冷凝到蒸馏水中,如对健康有害的酚类、苯化合物甚至可蒸发的汞等。而反渗透法得到的也不会是理论上的纯净水。要想得到纯净水或超纯水,必须经过二次、三次的蒸馏,还得增加其它纯净手段。市场供饮用的蒸馏水不大可能这么做,也没必要这么做。已有报道,我国某市的一些孩子由于较长期的饮用纯净水而得病。 人们喝水是生存所需,我们需要的是清洁干净对人体无害的天然饮用水,并不一定饮用纯而又纯的高价蒸 馏水或纯净水,当然偶尔饮用蒸馏水是无碍的。
第2个回答  2015-05-28
你好,首先你要明白,如果音箱的声音过大,也同样会对听力损伤。
后果很严重 提防耳机造成听力损伤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不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作为年轻一代最为喜爱的随身听就是其中一类产品,为什么这么说?请往下看。

最近,贵州某高校一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考官把问题说了3遍她都没有听清楚,结果失去了工作机会。医生诊断,这位学生听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听随身听造成听力疲劳。

目前,大学校园里正流行一种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即在睡觉时戴着随身听听英语。一些学生对此趋之若鹜。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时间长了会严重损害听力。

类似这样损伤听力的事情在国外也屡见不鲜。

摇滚乐和随身听都伤耳朵

几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音乐史教授皮特?杰弗瑞博士听完一场摇滚音乐会后,发现乐队爆炸性的演奏让他患上了耳鸣和失眠,他4%的听力受到损伤。于是,皮特一怒之下将乐队告上了法庭。

皮特案件引起美国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医学专家抱怨,美国的娱乐表演越来越吵了。

1998年,美国医疗协会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至19岁的青少年中,15%的人有听力受损的症状。专家惊呼,美国人比预想的提前了20年开始变聋,听力受损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许多40多岁的人的听力状况就和70多岁的人一样。专家认为,导致听力受损的罪魁祸首就是噪音。

除了噪音,随身听也是伤害听力的祸首之一。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耳朵,这中间声音中的高频部分已经被空气吸收。如果听随身听,传声器就压在耳朵上,所以耳朵吸收了全部频率的声波,对听力伤害很大。

使用随身听还会造成耳朵在适应较高声音的过程中,对声音层次感觉的灵敏度降低。既使音量没有改变,听者也会觉得声音逐渐变小。因此,听者很容易把音量调到使听力可能受到损伤的程度。所以,长时间使用随身听后,应让耳朵休息一会儿,避免听觉疲劳。

运动最好也别用随身听。因为有氧运动使得血液流向四肢,内耳更容易受到高声的伤害。瑞典人做过一项研究,证明进行有氧运动时听随身听对听力的伤害比平时增加一倍。

附注: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人耳本身对突然巨大的声响具有保护的机制,但是当运动时,会影响这个保护机制的启动,造成听力的损害。

噪音如何伤及听力

声音传进耳朵首先引起耳膜震动。中耳内连接着耳膜的三块骨头(三根听小骨)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

耳蜗充满液体,与感受声音频率的发(毛)细胞相连,发细胞把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传给大脑。感受高频信号的细胞在外耳蜗,感受低频的紧随其后。

大多数人每天都接触达到危险水平的噪音,但一般时间都不长,不会造成听力损害。听力损害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长期接触噪音,尽管每次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听力下降。

乐器和电钻一样,同样可能伤害听力,演奏者和听众都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令人愉悦的音乐造成的听力损害较轻,但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不管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噪音能引发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量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时,会过度刺激并引起发细胞死亡。

对此,专家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当我们听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如果我们能给发细胞拍照,那场景就像用大□子在麦田里滚压,发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麦子。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发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听不见了。

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人们在接触音量较高的音乐后,会出现「临界值提高」(听力阈值提高)的现象,即以前听见的低音现在听不见了。专家建议听完热烈的音乐会后用如下方式来测试一下听力:听音乐会之前,把收音机的音量调至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听完音乐会后,再次打开收音机,看看是否仍然能听清楚该位置的声音。如果不能,那么说明你受到了短期的听力损伤,要赶快去看医生。

人们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听随身听时,为把周围的噪音盖住,往往把音量调得很高,所以专家建议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随身听,如果非听不可,建议使用封闭式或耳塞式耳机。

专家还建议,在噪音环境下,比如听摇滚音乐会时,要戴上抗噪音耳塞,以防止损伤发细胞。经常听音量较高的音乐或接触噪音的人应当定期检查听力,如果是暂时性的听力损伤,定期检查能够保证受伤的耳朵得到及时治疗。

1 数据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受试者为山西医科大学95级在本院的实习生140人280耳,其中男60人,女80人,年龄21岁~25岁,平均年龄23.7岁。受试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无任何耳科疾病史、家族史; 2无耳毒性用药史;3无耳外伤史;4无耳源性并发症及眩晕史;5主诉无听力障碍。其中使 用耳塞型耳机102人(实验组),主要通过耳塞型耳机自学英语、收听电台新闻、音乐等节目。根据每天使用耳机时间又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从大学1年级到4年 级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在1h以下者41人,收听时间0.60h±0.21h, 实验2组每天收听1.0h~2.5h者61人,收听时间1.87h±0.55h。不使用耳塞型耳机的38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全部受试者在隔声室内进行测试。隔声室符合iso8253之规定,按照gb7583-87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纯音听力计为fa-18型临床诊断听力计(仪器已按gb4854-84进行零级校正)。测试频率为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和8000hz,声强档次为2.5dbhl。如果测试的气导听阈值在25dbhl以上时,则加试骨导,并再进行此频率的韦伯试验。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耳塞型耳机者全频段听阈均有提高,与非使用者 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且短时间使用者与长时间使用 者之听阈 除250hz外,其它频率均有差异(p<0.01)。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3 讨论

3.1 从表1可见,实验组在8个频率的平均气导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 )。且实验组4000hz以上高频区听阈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频区。收听耳塞型耳机1h~2.5h者听阈较<1h者除250hz外, 其它各频率均有差异(p<0.01),说明使用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

3.2 常接触噪声可引起4000hz的听力首先下降〔1〕。通过观察认为:过量的、非噪声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耳蜗的损害,造成噪声性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蜗器官受到长期、过量的刺激后,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其末梢感受器损害。本组测试证明:过量刺激不仅仅首先损害4000hz这个频率,也可以损伤其它高频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由于受损的是高频区的非语言频率区,因而受损者常无自觉听力障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该部分听力受损者在隔声室做堵耳试验,结果有13. 2%的人有耳鸣存在,有的呈金属撞击声,有的为喷气声,有的为铃声等等。而此人群已往未觉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环境嘈杂之故。在校大学生为一特殊的青年群体,由于学业任务较重,外界的娱乐接触 、信息接受很少,在学校环境的制约下,仅依靠使用耳塞型耳机接受外界信息及学习外语,致使耳蜗长期受刺激,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其问题之严重应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虽然以上使用了较多的专业用语,有些难懂,但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使用耳塞的确对我们的听力有影响,而且视你的使用时间、音量大小而定,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小编不得不在此告诫各位,慎用耳塞,注意音量!

儿童经常戴耳机听音乐,这对听力是有害的。因为戴耳机收听时,音频都集中在小小耳塞机的振动片上,耳膜接受的音频效应比扬声器放音时集中,且伴随着音乐的起伏,精神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同时,耳塞机振动膜与耳膜之间相距很近,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戴耳机时间长了,这种不良刺激可引起头胀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耳边留有余音,影响正常听力。

此外,有关专家还认为,由于孩子的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脆弱,长时间在高音刺激下,会发生萎缩而造成听力减弱。因此,立体声音乐同样也不适宜儿童经常收听。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