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根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学经》:

余至渭水,择低感其恩,不以浊而怨其途,持清以泽其生灵也。

我们知道渭河水质浑浊,人们一般喜欢清澈见底的河水。众所周知,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我们不能因渭河水质浑浊就心生厌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其更深层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明白渭河从源头而下,善于处下,不计路途遥远甚至水质愈发浑浊,而恩泽万物。

在我们生活中,有人会厌烦年迈的父母记性不好,教什么都不会,教完就忘。甚至连简单的微信都用不好,天天问自己一堆重复了无数遍的问题。

别忘了,在你年幼的时候,父母是一点一滴不厌其烦的教你东西,父母用爱呵护、养育了子女,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怎么反而当父母年迈,作为子女却心生厌烦呢?这就是忘了根本。

渭水有源,其水清冽,则洼而居,万物莫有此位者,以成大河,顺势而行,万山莫有阻其途者,以达江海。

渭河有源头,源头的水质不像渭河一样是浑浊的,反而非常清冽,水选择低洼的地方聚集,善于处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有格局的了,水不断地聚集可以汇流成大河,顺着地势而行,千山万岭没有能够阻碍水的流过,最后汇流到江海。

渭河的源头水质清澈,但是,从源头而下的黄河水却愈来愈浑浊,而正是中下游孕育了华夏文明。熟悉《道德经》的人都知道,水最大的特点就是至柔和善于处下。

柔就会战胜刚强,虽然你是崇山峻岭,但是,水至柔就能绕过崇山峻岭的阻挡而奔向前方,而且水善于处下,能够不断的积累,最终成为江海。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而要看到其本质意义。

应该怎么做呢?

心清者不弃形浊,道远者不计迂回,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

心有德而知言以发,行有张而践行以生,知言易行,德行以张。

我们为人处世,内心清净、干净,并不要穷究外表形式上也是如此,这正如《道德经》所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向着目标前进的方向,任重而道远,不要计较道路迂回,这正如《道德经》所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我们要能辨识出浑浊,自己却保持清净,言行可以躁动,但内心要笃静。

内心懂得天道、地脉、人性的规律,并做到言行意合,这样我们的德行就能够得到彰显。

我们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就能够很好地洞察出事物的本质。

有人会问,如果周围只有我这样,别人都不这样做怎么办?

《道德经》: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漂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我们为什么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透其本质?

原因是,我们要活得通透,我们要活得自在,我们要活得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