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1
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 、《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本文第二部分选自《训学斋规》
第2个回答  2022-08-11
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第3个回答  2022-08-25
翻译如下: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少豪杰都是在书的影响下改变命运的,读书不可能一下子让你变的强大,变的有智慧,它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藏在你的气质里。要进步就得努力的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自己先慢慢的变的强大一点点,我们每个人都进步一点点,那我们的国家就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们国家也就会变的更加强大。
第4个回答  2022-08-12
《古人谈读书·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第5个回答  2022-08-18
两只眼睛想读中国书,努力虽然不到志有余。
千年想追圣人只是,慷慨自信宁愿避免愚蠢?设置不读的书谈虚无,他开始为这处疽谁?古时候沼泽被擒和鱼,广泛用于所认为唐尧、虞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