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大佬脸谱图,五位老总五种风格,你最看好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3

汽车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无数老牌企业家、新兴创业者投身其中,试图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创下许多精彩故事,也留下许多热辣言论。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盘点时代变革中的那些经典面孔。

  雷军:最后入场,宝刀未老

小米汽车堪比哪吒,怀胎三年终于面世,一问世就掀起巨大风浪。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不仅是实现能源革命、发展绿色经济的机遇,同时也是众多企业家实现造车梦想的机遇。近十年新涌现的一波又一波新品牌就是最好的例证。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这是小米全体合伙人反复考量的结果,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2023年12月28日,雷军召开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用了三个小时为在场和线上的观众上了一堂技术课,从拆解公式开始讲解造车技术,恍惚间以为来到张朝阳的物理课。

2024年3月28日,历经三个月的“猜价格”游戏,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型,豪华高端轿跑SU7正式上市,售价为21.59-29.99万元,正式加入竞争尤为激烈的“532”(车长约5米、轴距约3米、20万元级价格的B级车市场)市场。

三年时间、百亿投入,三个小时的技术课、三个月的营销课,雷军是造车热潮中最后一个上场的,但引发的震动却不比其他人小。

甚至让人联想到当年小米手机带来的惊喜。

小米手机2011年首款上市,1999的价格击穿同期同配置四千元的市场底线,直到2016年的小米5,五年五款手机都保持着1999的价格。“性价比”的标签牢牢贴在了小米品牌上。

但造车不一样,雷军不是黄峥,并不打算做汽车界的拼多多,而是瞄准了行业最初的领头羊特斯拉

最近网上总爱放这样两组图。雷军在手机发布会上,穿衣风格神似乔布斯的高领毛衣极客路线,而在汽车发布会上,雷军穿上了西装,和马斯克走起同样路线。

小米汽车外形神似保时捷,定价致敬特斯拉,标准版除了百公里电耗和智驾芯片算力不及Model 3,其他配置全部碾压后者。

多年前,小米手机销量受阻,小米把门店打造成家居产品体验店,早于华为、苹果布局智能家居,用多方位体验吸引用户,用多产品生态留住用户。

如今到了汽车竞争的时代,「人-车-家」全生态也成为了小米汽车的杀手锏。

比价格,极氪007最新推出的后驱增强版比小米起步价还低一万块;比智驾,华为的“遥遥领先”也不是说说而已。但是比生态,没有人比小米更丰富。

甚至小米汽车发布会现场,还有推出多款“周边产品”。别家卖车选配轮毂、空悬、智驾包,小米竟然还有支架、手电筒、对讲机!

而手机车机自动连接,在家里语音备车,在车上调节家居,这样丰富又实用的操作也得益于小米十几年来打下的产品生态。

上市后关于SU7的订单与交付也引发了新的讨论,大家纷纷捏着数字来算雷军造车成功了几成。

但小编认为,SU7的使命在于品牌,不在于销量。

打造一款汽车需要概念定义、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试验生产以及批量上市等多个环节,三年内从无到有造出一款车,建设一座工厂,打造一个研产供销服的完整产品体系,这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事。同时也必定有着很多急于交付的环节,有待市场验证。

但对于小米而言,SU7是打造高端形象的开始,是巨大的移动广告牌。今时今日的销量榜不是重点,之后第二款、第三款车能占据有多少人买单才是关键。SU7从刚露面起,雷军就反复强调“贵有贵的道理”。

开启交付当天,雷军站在现场与首批车主拥抱、合影、为他们开车门,和数月前马斯克交付Cybertruck时形式相似,场面却比后者更加热烈,许多网友称这个拥抱就值三十万。从“雷布斯”到“雷斯克”,雷军身体力行着小米品牌的高端之路。

  李想:每天都是day 1,每台车都是新开始

最近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除了小米,就是理想MEGA了。

这台车不仅一次次引爆网友的讨论,也让李想从“真设计成这个鸟样我就跳楼”,变为噤声不言,最终在朋友圈表示“要用光明击败黑暗”。

MEGA是理想车企自成立以来首款纯电车型,全系只有一个配置,官方售价55.98万元,一记直拳打入纯电MPV市场。

不过李想的野心不止于细分市场,MEGA的目标是成为“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

不过现实并不理想。抛开对外形的恶意抹黑,MEGA作为一款纯电MPV,5C快充被极氪001抢先一步截胡,后轮转向小鹏X9能做MEGA却没有,更何况X9还要便宜将近20万。

“纯电+MPV”的组合是否可行,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一方面,纯电让车内纯平地板、大七座空间、低风阻外形变得更易实现,另一方面,MPV需要多载人、多拉货、跑远路的属性,在充电网络尚未完善的当下,纯电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言论说李想误判了入场纯电的窗口期,对能源转换估计得过于乐观。

小鹏X9、极氪009甚至即将上市的极氪MIX都是纯电MPV,这并不是李想的一厢情愿。

甚至是理想发展的兴之所至。

从打造汽车垂类媒体平台起,李想造车就从用户的人生阶段和需求出发,不再是让人适应车,而是让车适应人。从家庭用户入手,把汽车和房子对比,“得房率”“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是从理想汽车开始。

而在市场激进地转向纯电车型的时候,理想选择增程,既切中了补能设施尚未完善的市场情况,又中和了现金流不足与彼时锂电原材料价格高企的矛盾,以精准的定位、易懂的讲解,打开了属于理想的产品甚至营销新格局。

2023年,理想全年销量37.6万辆,总营收达到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倍多,净利润达118.1亿元,成为新势力品牌中首家实现正向盈利、脱离危险期的车企。

此时锂价早已回归冷静,快充技术如飞猛进,延续“大空间、精装修的家庭房”风格,切入纯电赛道,以高端车型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是天时地利的选择。

但天时地利人不和,一方面试图跳脱燃油车时代外观设计的创新外形引发了恶意评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品牌力过于乐观与市场反响平平之间的错配。

能够花将近六十万为家庭购置第二辆甚至第三来概念车的成功人士,是最难取悦的。他们既注重性价比,又注重品牌调性,还注重圈层文化;既要符合上流身份,又要凸显个性品味;既想显得不落伍,又怕不小心跟错风;不在乎多花钱,就怕花错钱。

因此,MEGA更像是理想旗下新的子品牌,和SU7一样,是一款试水新市场、摸清用户调性的敲门砖,并不是立刻就能收割高溢价的大镰刀。也就是李想在内部反思信中所提,“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0到1的阶段”。

开山之作自然不能有“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而如今MPV销量榜上,前十当中也只有小鹏X9一款纯电车型跻身其中。纯电MPV仍然需要探索,电动车究竟能够有怎样的创新设计也需要探索,高端用户的购车心态同样需要探索。这样的情况下,卖得多是好事,卖得少也正常。

  余承东:从“遥遥领先”到“多好一点”

华为手机Mate40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介绍手机性能时,先后说了14次“遥遥领先”。

自此提到华为,大家就会想起“遥遥领先”。

甚至华为在去年还申请注册了两枚“遥遥领先”的商标,不过今年注册申请又被撤回了。

与其他高管公开场合谨言慎行、三缄其口的状态不同,技术出身的余承东说话坚定爽利,“余大嘴”的外号在接管汽车业务前就早已名声在外

“我毫不谦虚的说,我们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推出一款比iPhone5要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

“1G看摩托罗拉,2G看诺基亚,3G看三星、苹果,4G就要看华为。”

“利用4~5年时间,在全球市场超过苹果、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早在十年前带领华为手机在混战中厮杀的时候,余承东就已经说出了很多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大话”。

但事实证明,余承东的野心基本都实现了。

如今带队汽车业务,余大嘴风采不减。

“和新势力、特斯拉比,我们遥遥领先。”

问界M9将是1000万以内最好、陆地上最强悍的SUV。”

“我们跟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可能让别人从看不起到看不懂,我将来要让他们追不上。”

还有去年与何小鹏关于AEB的隔空互怼,暗指何小鹏“根本就没有搞懂AEB为何物”。

一方面,余承东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甚至将计划和目标都公开给大家看,另一方面,在当下高管纷纷下场营销、个人IP和企业IP共同拉动销量的浪潮中,余承东的“遥遥领先”可谓深入人心,对问界的崛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就连“红衣教主”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都曾表示要向余承东学习演讲能力,称余承东为“手机、操作系统、汽车领域的顶级演说家、大网红,每年为华为节省十亿广告费”。

不过,华为的汽车业务并非高枕无忧。根据2023年华为财报显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去年营收47.37亿元人民币,尽管已经比2022年有所上涨,但依然没有实现正向盈利。

余承东3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过去,华为车BU一年亏100亿元,后来亏80亿元,去年亏了60亿元,今年大概能够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与车企合作开发车型的热销,今年前三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实现扭亏为盈,车 BU 接近盈亏平衡,预计四月往后可实现扭亏为盈。”

年初,车BU独立拆分成立的子公司“引望智能”也在年初注册,说好的和长安合资,但注册信息目前仍然是华为全资,甚至还被长安董事长朱华荣阴阳了一番。子公司的建立,看得出华为集团给到了“造血”而非“流血”的压力。

尽管华为“不造车”业务近两年风生水起,三种模式合作多家车企,但从销量来看,也只有问界激起水花,和理想缠斗在SUV市场不可开交。和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和奇瑞自家的同平台车型星途自相残杀;和江淮合作的第三“界”工厂刚刚完工不久,百万纯电MPV目前来看也是一个未经验证、充满考验的市场。

余承东的遥遥领先被越来越多人学去,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也忍不住用了这个词。而销量和盈利的压力、合作生态的构建都摆在余承东面前。一向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他也说“比小鹏再多好一点”。一向野心十足的余大嘴开始谨慎,下一步华为的“不造车”业务又将去向何方。

  朱华荣:亲自挂帅阿维塔,一边合作一边阴阳

“这个行业怎么这么糟糕,我是愤怒地说了三个‘遥遥领先’。我们应该有我们的底线,明明就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

年初长安汽车举办的2024年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朱华荣说出了上面这段话。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指问界和华为,甚至指向了“遥遥领先”代言人余承东。

但同日,朱华荣也透露了长安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的进展,表示双方共同打造立足于整个行业、贡献全球的开放平台,“这是好事情”。

而关于长安与华为的合作选择HI模式而非智选模式,朱华荣又言辞犀利:“其他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我们采用的HI模式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任何时候出了问题,长安负责。”

一方面和华为“两个和尚抬水喝”,一方面又炮轰华为的合作模式以及营销方式,看得出朱华荣在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发展中的探索与挣扎。

2023年12月底,阿维塔宣布由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在临近退休的年龄亲自挂帅新能源子品牌,长安救场阿维塔的决心由此可见。

阿维塔定位于长安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手打造,家底够硬。但强强联手效果并不理想。2023年全年阿维塔仅卖出不到3万辆,无论与10万辆的目标比,还是与同期其他新能源子品牌比,都相差甚远。

长安汽车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仅占总销量18.6%,低于超30%的行业水平。

作为央企老大哥,长安汽车转型不顺的情况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

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对东风一汽、长安在内的央企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业务实施单独考核,“破除考核利润对布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障碍,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和未来的发展”。

这对长安来说是好事,但同时也是更大的压力。

“只知道奥迪奔驰宝马这些落后的东西,居然在他们(合作伙伴)口里还是那么津津乐道。”朱华荣救场,不仅想保住长安的灵魂,更想攻破造车的传统格局。

2024年第一季度,阿维塔已经卖出1.5万辆,零部件短缺问题据称已经得到缓解。照这个速度,达成年销9万辆的目标似乎不成问题。但按照这个速度,长安汽车何时才能掀翻BBA的桌子呢? 

  魏建军:铁面老将转向前台,拥抱流量时代

<img src="https://image.bitau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有车以后,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