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拜托,哪位大神有高一政治(人教版)的前两个单元的知识总结, 应付考试用的>_<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1-21
一、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③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含义:
①从产生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
u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v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w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B、流通手段
u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v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w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4)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本质决定货币职能,货币职能体现货币本质。
3、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胀和通缩
(1)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3)通胀和通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
物价上涨现象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
物价下跌现象

表现

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过冷

直接原因

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实质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解决途径

财政
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缩减支出、增加收入、提高税收、减发国债)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支出、减少收入、降低税收、增发国债)

货币
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发货币,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发货币,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外贸
政策

适当减少出口;

适当增加出口;

根本
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有效供给

扩大内需、增加投资、鼓励消费,
增加有效需求

4、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5、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了诸多便利。
6、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例如美元、欧元等。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补充】汇率的两种表达方式:A外汇汇率:本币∕100外币 B本币汇率:外币∕100本币
(3)汇率变动关系

★(4)人民币升值分析
①对外贸易: 进口↑ 出口↓
②国际市场竞争力:↓ ③国内供求:供〉求
④国内生产:↓ ⑤国内就业:↓
⑥资本流动:国内资本外流、外国投资下降
⑦外汇储备:↓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A、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B、 ①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
②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价格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1) 价值决定商品价格。(决定因素、根本因素)
(2)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 纸币的发行量也会影响价格。
(4) 其他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风俗、文化等;[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理解】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A、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①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②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B、怎样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等
C、劳动生产率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A、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而言,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增加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理解】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3)在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4)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也减少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
B、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反之,减少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增加该要素的投入;反之,减少投入。
(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A、客观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越多。
②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人们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会加大。
③社会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其他因素:物价、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B、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
★★★【运用】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谈谈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步步高P12高考关注“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
按交易方式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消费的类型
生存资料消费
按消费的目的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3、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规律
恩格尔系数增加,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理智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理解】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反对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反对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绿色消费的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
A、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现实依据: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条基本要求;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怎么做?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⑤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全国范围而言);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如何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①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③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5)国有经济
①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主导,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
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必要性)
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要性)
③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地位)
(4)怎样做?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二)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
公司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显著特征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
2、公司的类型和组织机构
(1)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
(2)公司的组织机构:
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注意】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
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③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4、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A、企业的兼并
(1)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2)原因: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的结果。
(3)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③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④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B、企业破产
(1)含义: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2)原因: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的结果。
(3)意义: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我们对待兼并和破产的态度:鼓励合理兼并,规范破产。

5、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A、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B、就业的意义:
(1)总的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4)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6、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
原因在于: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整体上供大于求);
②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素质偏低);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A、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
①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化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 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B、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看:
① 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就业;
②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③ 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7、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A、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B、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因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C、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党和政府:
①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③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④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劳动者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义务)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合同)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意识)
④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法途径加以维护。(途径)
(三)投资的选择
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1)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性质: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特殊企业。
(3)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贷款业务:①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②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他费用
结算业务
2、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
A、储蓄存款
(1)分类:活期和定期(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强,收益低,定期储蓄则相反)
(2)储蓄也有风险: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B、股票:
(1)股票的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票的性质:是一种入股凭证、所有权凭证。
(3)股票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
★【理解】股票高风险的原因
①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② 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
③ 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债券:(1)债券的性质:是一种债务债权凭证
(2)三种债券的风险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的收益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的流通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D、保险
(1)保险的分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2)商业保险的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3)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4)特点:规避风险
【注意】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其费用大多由个人、企业、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负担。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范畴。
第2个回答  2015-11-06
我应该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