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性留什么发型?清宫剧都太假了,真实的造型其实是这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满清王朝作为 历史 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各方面文化极具研究价值,比如文字,饮食习惯,骑射技术,着装造型。都说满清王朝是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 因此清朝对于习武十分崇尚,皇帝时常带领王公贵族到围场秋狝,皇子们除了学习四书五经,还要苦练骑射。

这个尚武的朝代不仅男子可以习武,女子们也推崇学习骑射,宫内的公主们从小就和皇子们一起安排学习骑射之术。影视剧中清朝的服饰很精美,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饰,梳不同的发髻,样式多变,精巧美丽。那么 历史 上清朝女子的发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和电视剧中所演的一样呢?

满清王朝是 历史 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封建王朝永远消失。 虽然这个王朝在晚期十分没落,可满清王朝的 历史 文化值得仔细研究。清朝最开始是由努尔哈赤先建立后金,满族其实是女真人的后代,努尔哈赤率先带领部族脱离明朝的统治与管辖,在赫图阿拉自立为王。

明朝曾经多次派兵攻打努尔哈赤,可是结果都失败了,大明军队被努尔哈赤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明朝一时拿努尔哈赤没有办法,不敢再派兵攻打,决定暂且休战一段时间。可是这边努尔哈赤却没有停手,反而带兵攻打其他部落。

努尔哈赤并没有正式建立起清朝,大清王朝是他的儿子皇太极正式建立起来的。李自成灭了明朝,逼得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借着为崇祯帝报仇的名义,联合清军,将清军引入关内,与李自成交火。当 然,李自成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没过多久就被皇太极镇压下去,皇太极实现大部分区域的统一,最终建立大清王朝。

皇太极虽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没来得及实现他一统天下的梦想,因太过思念去世的宠妃海兰珠,皇太极一病不起,连太子都没来得及选定就撒手人寰。后来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大玉儿的孩子福临成功登基,他就是顺治帝。

顺治帝倒是比他爹勤恳些,没有时时刻刻想着后宫宠妃,他在位时比较用功,朝代刚刚建立,边疆时常不稳,在顺治的统治下,许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可是顺治太像他爹,在宠妃董鄂氏去世后,顺治写下罪己诏,遁入空门。 有人说这种说法不切实际,可据说在顺治陵寝中埋着的只有他生前的衣冠,如此看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后来,年仅八岁的康熙帝登基,从这个时候,大清王朝在康熙的统治下,才真正有了实质性的好转。 历史 上百姓称赞的康乾盛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康熙为子孙后世解决了许多问题,也让很多文化得到了发展。

满清是我国第二个有统治地位的民族,元朝时,蒙古族建立了政权,继蒙古族之后,满族成为第二个统治汉族的少数民族。定 都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满族的穿衣打扮风格传播到所有百姓中。

为了方便平时骑射打猎,满族男子将长发剃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编成长辫子。 女子也多有骑射,于是满族女子在骑马射箭打猎时候,也将头发编成辫子。随着满族入关后,女子骑马射箭的机会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于是将长长的辫子盘成小发髻。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已经规定在举行盛大庆典时要专门穿朝服戴朝冠,于是朝服朝冠在这个时候制作规制越来越严格。后来入关后,皇族对于女性的发型更加讲究了,于是最开始率先得到推广的是“小两把头”。

在重要场合时候后妃不仅要佩戴朝冠,更要佩戴些饰品让自己更漂亮,于是小两把头出现了,当后妃摘掉朝冠后,小两把头可以插些简单的钿子饰品。 起初,王公贵族并不推崇奢靡之风,女子装扮多以绒花或鲜花为主,不戴沉重的金银首饰。

康熙和雍正在位时期,对于王公贵族生活质量要求严格。 尤其女性,不会大量打造金银首饰用来佩戴,例如影视剧《甄嬛传》中,敦肃皇贵妃年氏自己接受母族接济,用大量金银来打造奢侈华贵的首饰,这样的现象在雍正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清朝后妃的首饰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去世后只能带少量的陪葬品进皇陵,每一件饰品都会登记造册,更不会允许妃嫔私自打造首饰和接受母族钱财,私相授受。 可见电视剧中的情节只能看一看罢了,若是仔细与 历史 相匹配,大多都是有偏差的。

康熙和雍正忙着打造盛世景象,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康熙和雍正为后世子孙解决了不少难题,平定三藩,智擒鳌拜,解决边境问题。 等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父亲和爷爷积攒下来许多钱财,乾隆开始享受生活了。

此时,乾隆放宽了要求,不再严格控制后妃穿着装饰,于是许多妃子开始佩戴金银珠宝等首饰,将好看的珠钗戴在头上,寻求漂亮与华丽。 可是,简单的小两把头无法承受住沉重的珠钗,于是全新的发式得到了推崇。

乾隆中期,为了可以在头上佩戴更多的珠宝,于是发明了发架,用假发和自己的头发互相固定住,发架稳稳立在头上,即使相对沉重的首饰戴在头上,也不会掉落。这个时期的两把头比之前的小两把头外形稍微大一些,加上有发架的固定,可以佩戴更多首饰。

嘉庆时期,将两把头加以改进,变成了“一字头”和“如意头”,发架变得更大,缠发架的假发也用得更多,可以在头发上戴更多珠花,外形多变,更加美观。 可是女子爱美是天性,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华贵漂亮,戴更多的首饰,穿更华贵的衣衫,于是更加繁琐的架子头得到妃嫔推崇。

架子头相比如意头和一字头,以两层发髻固定发架,当举行盛大庆典时,妃嫔和贵族女子大多会梳架子头,戴更多华丽的珠花。 发型稳固,用到更多钿子和假发,华贵的服装与旗头更能彰显女子贵族的身份。

最后到了满清末期,慈禧太后发明出新的更华贵的发型“大拉翅”。 这样的发型由于外形很大,已经不用头发来固定在头上,而是以华贵的绸缎做成冠,将头发梳成一个发髻,将冠套在发髻上面。

后来,大拉翅越做越大,越加越高,像一个大板子一样,于是又将更大的大拉翅称为“旗头板”,可以在正反装饰花朵,在侧面挂上漂亮的流苏。 慈禧太后十分喜爱这样的旗头,在慈禧推崇之下,贵族女性在重要场合时几乎都会梳这样的发型。

可是,大拉翅或旗头板太重。女子除了穿着厚重的朝服,还要带着沉重的大拉翅,必须得僵直脖子,走路需要人搀扶,十分累, 于是这样的装束只在重要场合如此穿戴,平民百姓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如此复杂装扮。

结语:

满清本是崇尚骑马射箭的民族,号称马背上打天下,可是仅仅看女子发型的发展 历史 ,不难看出,到了清朝末年,对于老祖宗的一些习惯并没有很好延续下来,反而更加追求奢华与不实,更多能看到的是贵族享受生活,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向列强低头。 若再来看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甚至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起,如何追求什么穿着发型和得体装扮呢。

从发型的变化来看,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闭关锁国让这个封建王朝自以为是,在别国大力发展工业时,满清只有天朝上国众人来贺的封闭心里。落后就要挨打,就像当时满目疮痍的国家。 幸而生在现代 社会 ,在不断发展下,祖国越来越富强。 同时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爱自己的国家,向革命前辈学习,以一颗有爱的心,建设自己的国家。

参考文献:《菩萨蛮》,《细说清朝》,《正说清朝十二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