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说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1. 文言文中“谈论”怎么说

释义 lùn

①<;动>;讨论;议论。《出师表》:“每与臣~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动>;评定赏罚;判定。《出师表》:“宜付有司~其刑赏。”

③<;动>;说。《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魏晋。”

④<;动>;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

⑤<;动>;研究;研讨。《五蠹》:“~世之事,因为之备。”

⑥<;名>;言论;主张;学说。《甘薯疏序》:“余不侫,独持迂~。”

⑦<;名>;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文选序》:“~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释义 yì

①<;动>;商议;讨论。《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

②<;名>;意见;主张。《赤壁之战》:“诸人持~,甚失孤望。”

【议论】评论好坏、是非。

2.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3. 古文对话聊天怎么说

文言文,或者说古文里,聊天这样的意思,用谈或论来表达的。聊字是没有谈话的意思的,天字更不用说。

古文常有谈论风生,高谈阔论等字眼。现代人也喜欢用会晤,晤谈之类的现代语汇,但会字本意相遇,聚集,会晤的会字并不表达谈话的意思,只表达会见聚集意。晤字亦无谈论之意。可以说,现代汉语离汉字已经走太远了,渐渐都不是一个文字体系的了。

在古代,人与人交谈多用“话”来表示。有以下几种含义:

1、说;谈

2、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告诉。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4、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5、相当于章回的意思,如《头颅中国》一书的体例分为二十话。

扩展资料: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常常采用多种手法表达交谈之意。

如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即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圃,喝着酒谈论桑麻的长势。此处的“话桑麻”就是聊天的意思。

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处的“话”就是闲谈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话

4. 世说新语文言文

文学第四之八十八、袁虎咏诗 (原文)袁虎(宏)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

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袁虎小时候,家境贫寒,曾受人雇佣,运送租米。谢镇西(尚)一次坐船外出,当天晚上月朗风清,听到江中小洲的运货船上有咏诗的声音,颇有情调。

所咏的五言诗,还是他以前从没听到的。谢尚赞赏不已,随即派人去仔细打听,才知道是袁虎在咏自己写的《咏史》诗。

于是邀到船上,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言语第二之言语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发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译)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曾在房间里闲坐,突然屋顶着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连鞋都来不及穿。

子敬却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来侍从,扶着走了出来。世人以此事来判定二王的气度。

赏誉第八之一百三十二、士少彻朗 (原文)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译)王子猷(王徽之)说:“世人品评士少(祖约)爽朗,我也认为他极其爽朗。”

赏誉第八之一百五十一、遇酒则酣 (原文)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译)子敬(王献之)在给哥哥子猷(王徽之)的信中说:“兄长落落寡合,遇到酒就开怀畅饮,留连忘返,确实让人赞叹。”

品藻第九之七十四、吉人之辞寡 (原文)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译)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品藻第九之八十、长卿慢世 (原文)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兄弟一起欣赏《高士传》中的人物和赞语,子敬欣赏“井丹高洁”这一则,子猷说:“不如‘长卿慢世’好。” 伤逝第十七之十六、人琴俱亡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都病得很厉害,子敬先死了。

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先兆都没有,人就死了呢?“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伤感。说罢就叫车去凭吊,一声也没哭。

子敬平素喜欢弹琴,子猷径直坐到灵床上,取来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已经不和谐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说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随即痛哭欲绝,很久才好。一个月以后,子猷也死了。

5. 说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说说 shuì 〈动〉(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

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3) 休憩;止息。

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4) 另见 shuō;yuè常用词组◎ 说客 shuìkè(1) [persuasive talker]∶劝说别人接受某种主张的人(今多含贬义)(2) [person sent to win *** . over]∶替别人游说的人子翼良苦。

远涉江湖,为 曹氏作说客耶?——《三国演义》基本词义◎ 说说 shuō 〈动〉(1) (形声。从言,兑( duì)声。

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说所以明也。

——《墨子·经上》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

注:“解也。”佐下军以说焉。

——《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

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清· 袁枚《祭妹文》(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7) 评议;谈论 [ment on;discuss;talk about]说,论也。

——《广雅·释诂二》游于说。——《礼记·少仪》。

疏:“谓论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六曰说。——《周礼·太祝》。

注:“以辞责之。”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史记·货殖列传序》(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12) 以为 [believe]。

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词性变化◎ 说说 shuō 〈名〉(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墨子·小取》(4) 指说书 [storytelling]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6) 另见 shuì;yu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