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演讲》|准备演讲内容,这三点就够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假如有人问你,演讲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哪个部分最重要?你会怎样回答?如果你是一个演讲者,你会在哪个部分花费最多的时间?调查结果一定出乎你的预料:有一半的人认为开头最重要,还有一半的人认为结尾最重要,而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却是中间。

这就像问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回答是健康和亲情,然而你的时间和精力却都放在工作上一样。人就是这么奇怪,常常这样想却那样做。

当然,在演讲中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很重要。事实上, 没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听众很快就会开小差;如果中间部分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听众就会觉得浪费时间;要是你的结尾令人失望,听众也会很快忘记你之前的精彩内容。这三者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缺了哪一边,三角形都不完整,演讲都会垮掉。

既然这三部分都重要,我们要如何组织这三部分的内容?能不能有一套可以参照的流程,让我们在准备演讲内容的时候,有章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高效演讲》中将这三部分内容形象地用“坡道”、“发现"和"甜点"来表示。这也是我在看到这本书时,感到欣喜的部分。

因为在职场写作中,这三部分内容非常适用。甚至,包括表达与交流,也同样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它,将会大幅提高我们的效率。让我们在演讲与表达时,更有的放矢,更快速有效地构建起结构。下面我们将逐一展开这三部分内容。

第一次听到坡道这个概念,是看樊登的《读懂一本书》,他讲书的结构就是坡道、背景、正文和结尾四个部分。你看,好的表达都有相似的结构。

同时,他也强调,讲书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构建坡道。我在写作的练习中也发现,坡道也就是开头构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否继续浏览你的文章。好的开头(坡道)就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在演讲和表达之前,因为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等,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距离。这就相当于你站在高台上,所以你就要想办法,怎样一步一步引领着听众沿着坡道,到达你给出的高度。怎样建立链接和信任,从而把话说到听众的心坎里,让听众愿意继续听下去。

演讲中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认为在演讲中所有的听众都在听你说话,但事实上他们没有。想一想我们自己在听演讲、听课和听分享时的状态。我们可能正在盘算晚饭吃什么?周末干点啥或者在担忧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你的开头坡道要足够吸引人,他们才会停止看手机。

怎样建立坡道呢?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 《高效演讲》|让每一次表达都格外精彩 提到的准备工作中的结果、关联和要点三部分吗? 坡道就是要清楚听众为什么要听你的演讲,并找出和听众的关联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7种有用的开场策略:

作者认为,听众最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所以,你要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听众身上。林肯曾经说过:“当我准备与一个人辩论时,我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考虑我自己和打算要说的话,花三分之二的时间思考对手以及他将要说的内容”。

而一个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掌握好“我”与“你(你们)”的比例,用1次“我”就要用10次“你(你们)”。

这些数据会让听众关注你的内容。比如你做阅读推广,下面这段数字“《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均阅读量为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而犹太人年均阅读64本,日本人40本,法国人20本,中国年人均阅读量还不够靠前”就会引起国人重视。

以问题开头也是一种好的坡道建立方法,能够快速吸引听众的注意。比如以“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是拖延症患者?”开头,听众就会觉得和自己有关,因为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患者,或有拖延的倾向。

比如,疫情期间,演讲可以这样开头:“人类正面临着一次真正的、史无前例的危机......。”

当你向听众坦白你的缺点和脆弱时,听众就会对你更加包容,你们之间心的链接就会更紧密,听众也就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你的身上。比如:“有一件困扰了我几十年的事情,今天我想向大家坦白......。”瞬间勾起听众的好奇心。

想象这个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好的文学创作、电影、戏剧、音乐、演讲、表达都离不开留给人的想象空间。例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大量的排比,来激起听众的想象和激情的。

人类大脑有一个特殊的运转方式,那就是我们对精彩的故事,会保持全神贯注的聆听。故事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又能给你的思想增添血肉。故事会在讲故事的人,和听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听众产生认同感,进而与你产生共鸣。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不要告诉听众会感觉到什么,只是描述故事的原貌就可以了,要让听众自己去体会个中奥妙。

一旦你构建的坡道吸引了听众的注意,你就可以进行下面的内容了,那就是先给听众一个路线图,让听众了解你的演讲流程。

想象一下,你正驾车行驶在旅途中,为了让你的乘客高兴,你需要告诉他们目的地在哪里,你们走哪条路线,以及达到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同样的,你的讲话路线图要包括三件事:

史蒂芬平克在他的畅销书《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中提到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其中一项就是滥用路标。就好像我们在逛公园,如果到处都是路标,就会破坏风景的整体性;反之,如果路标太少,我们也很茫然,不知道接下去会到哪里。

所以好的路线图会让人在一开始不感觉这条路这么长,也不会因为路途中不知道去哪里,而感到恐惧。

你已经用坡道捕获了听众的注意力,并且用路线图告诉了他们目的地,接下来就进入演讲的主体部分了。在主体部分中,你要能提供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货。你不能用一些枯燥过时的数据来填充你的幻灯片,也不能只说你想说的内容,而是要考虑为了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是强制性的输出信息,而是带领听众,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弄懂一直困惑他们的问题。人们喜欢那种自己想清楚某些事情的感觉:“啊哈,原来如此”,他们会很享受这种感觉。

作者建议,一定要将主体内容浓缩为发现的三个要点,也就是一个三要点的结构,这是由大脑的记忆结构决定的,人们在短短的十几分钟谈话里,是不可能跟上7或12个演讲内容的。将内容浓缩的过程也是你整理思路、再思考的过程。

有了结构,你就可以运用故事、比喻、生动的语言和统计材料等,来充实你的每一个发现要点。

在你的演讲完成发现部分之后,听众需要一个总结。你需要提醒一下,使他记得你前面讲的大致内容。简单做一下总结,重点是如何将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总结应当清晰、明确、简短,但不能草草了事。

作者在这里强调,千万不要以问答环节来收场。要确保在问答环节之后有一个强大的收尾,因为结尾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已经走过了坡道,也带领听众发现了重要内容,该是甜点出现的时刻,犒劳一下一路跟随的听众了。作者认为:在一次沟通或演讲中,最后三分钟必须将所有的内容连接在一起,将你的听众带到最佳状态。

就像你邀请别人去自己家用餐,先用诱人的沙拉、精致的鲜汤招待他们,然后你就会在上过烤牛肉后,将他们扫地出门吗?当然不会!你会端上一些焦糖布丁或巧克力蛋糕,让客人们享用,以此圆满地结束晚宴。

你的演讲也应当如此,问答环节结束后,要以一个圆满的结尾来赢得听众的赞赏,也就是甜点。用作者的话说,甜点是确保你赢得最终胜利的锦囊妙计,无论你在问答环节遭受了多么重大的损失。

演讲的每一部分都要各司其职,甜点的工作就是要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创造一种感觉和情绪。这个时候不要再向听众传达任何新信息了。你已经将所有事实都告诉听众了,这个时候应当瞄准情感了。

强烈的情感会让你说话更具“黏性”,或者更让人难忘。如果你的观点非常好,听众将会永远记住它。

最好的甜点就是一则故事、逸事、一个比喻或想象。它应当在某些方面触动听众的情感,这样就会创造出一种感觉,会把听众和你联系起来。你也可以让结尾的甜点与坡道部分提及的内容相呼应。运用这种呼应的技巧,会使你的结语含蓄而优雅。

总之,你要情绪高昂地结束你的演讲。提前计划好,在结束的那一刻你打算说些什么,让听众带着一种激情、自信和喜悦的感觉,走出演讲现场。

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掌握了演讲与表达常用的结构了,那就是通过坡道、发现和甜点三部分来组织和搭建内容。这三部分的名称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了三个部分的主旨和重点,容易记忆和操作。

当然,演讲和表达的练习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算刚刚开始。我们都知道,攀登高峰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最后那一英里。

开始表达和写作练习时,我们还抱有好奇和兴趣,可是慢慢地,不断地重复和刻意练习会耗尽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随时想要放弃。在这个时候,请时刻盯着自己的目标,请看看一起前行的伙伴,并想象一下,当你战胜了自己,到达山顶环顾四周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是的,我相信,你一定会非常自豪的再一次对自己说:我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