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跋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 苏武再世文言文翻译

于什门,是代地人.北魏明元时担任谒者之职.皇帝派他去向冯跋传旨.等到了和龙(地名),驻扎在城外不进城,派使者对冯跋说:“大魏皇帝有旨意,必须冯跋亲自出城接旨,然后我才敢入城.”冯跋就命令手下人绑着于什门逼着他进城.于什门见到冯跋立而不拜,冯跋就命人按住他的脖子逼迫他行礼.于什门说:“冯跋你接旨,我自会用宾主之礼向你表达敬意,何须你苦苦逼迫我?”与冯跋来回争论几个回合,声音洪亮,不屈不挠.不久,冯跋制止于什门,于什门在人群之中扭转身子背对着冯跋,披着裤子来羞辱冯跋.不久于什门被关押起来,随身带的衣物也都破旧的没法穿了,虱子布满全身.冯跋送给于什门衣服,于什门拒绝接受.里二十四年.冯跋的后人冯弘上表向朝廷称臣,才送于什门回朝.皇帝授予御史们御史之职.太武下诏向天下褒奖于什门的忠义,把他与汉代的苏武并列,赐给他千口羊,千匹帛,提拔他做了上大夫,告祭宗庙,向全天下明令嘉奖.。

2. 于什门,代人也

于什门,是代地人。

北魏明元时担任谒者之职。皇帝派他去向冯跋传旨。

等到了和龙(地名),驻扎在城外不进城,派使者对冯跋说:“大魏皇帝有旨意,必须冯跋亲自出城接旨,然后我才敢入城。”冯跋就命令手下人绑着于什门逼着他进城。

于什门见到冯跋立而不拜,冯跋就命人按住他的脖子逼迫他行礼。于什门说:“冯跋你接旨,我自会用宾主之礼向你表达敬意,何须你苦苦逼迫我?”与冯跋来回争论几个回合,声音洪亮,不屈不挠。

不久,冯跋制止于什门,于什门在人群之中扭转身子背对着冯跋,披着裤子来羞辱冯跋。不久于什门被关押起来,随身带的衣物也都破旧的没法穿了,虱子布满全身。

冯跋送给于什门衣服,于什门拒绝接受。里二十四年。

冯跋的后人冯弘上表向朝廷称臣,才送于什门回朝。皇帝授予御史们御史之职。

太武下诏向天下褒奖于什门的忠义,把他与汉代的苏武并列,赐给他千口羊,千匹帛,提拔他做了上大夫,告祭宗庙,向全天下明令嘉奖。

3. 长孙道生传>>和明.何良俊的原文和翻译

魏书.长孙道生传长孙嵩长孙道生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二〕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嵩欲归之.见于乌渥,称逆父之子,劝嵩归太祖.嵩未决,乌渥回其牛首,嵩僶俛从之.见太祖于三汉亭.太祖承大统,复以为南部大人.累著军功.后从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赐爵钜鹿公.历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著称.太宗即位,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听理万几,故世号八公.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於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於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於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三〕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於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於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讨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於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四〕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於天师寇谦之,〔五〕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六〕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使武士顿辱.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諡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子颓,善骑射,弯弓三百斤.袭爵,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有罪,黜为戍兵,后复爵.薨,諡曰安王. 子敦,字孝友,位北镇都将.坐黩货,降为公.高宗时,自颂先世勋重,〔七〕复其王爵.薨,諡简王. 子道,字念僧,袭爵.久之,随例降为公,位右卫将军.卒,諡慎. 子悦,袭爵.建义初,复本王爵,寻降为公.位光禄少卿.卒,赠司空. 长孙道生,嵩从子也.忠厚廉谨,太祖爱其慎重,使掌几密,与贺毗等四人内侍左右,出入诏命.太宗即位,除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后取人美女以献太宗,切责之,以旧臣不加罪黜. 世祖即位,进爵汝阴公,〔八〕迁廷尉卿.从征蠕蠕,与尉眷等率众出白黑两漠间,大捷而还.世祖征赫连昌,道生与司徒长孙翰、宗正娥青为前驱,遂平其国.昌弟定走保平凉,刘义隆遣将到彦之、王仲德寇河南以救定.诏道生与丹阳王太之屯河上以御之.遂诱义隆将檀道济,邀其前后,追至历城而还.除司空,加侍中,进封上党王.薨,年八十二.赠太尉,諡曰靖. 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鄣泥,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其恭慎如此.世祖世,所在著绩,每建大议,多合时机.为将有权略,善待士众.帝命歌工历颂群臣,曰:「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及年老,颇惑其妻孟氏,以此见讥.与从父嵩俱为三公,当世以为荣. 子抗,〔九〕位少卿,早卒. 抗子观,少以壮勇知名,后袭祖爵上党王.时异姓诸王,袭爵多降为公,帝以其祖道生佐命先朝,故特不降.以征西大将军、假司空、督河西七镇诸军,讨吐谷浑.部帅拾寅遁藏,焚其所居城邑而还.高祖初,拜殿中尚书、侍中.吐谷浑又侵逼,复假观司空讨降之.后为征南大将军.薨,諡曰定.葬礼依其祖靖王故事,陪葬云中金陵. 子冀归,六岁袭爵,降为公.高祖以其幼承家业,赐名稚,字承业.稚聪敏有才艺,虚心爱士.为前将军,从高祖南讨,授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 世宗时,侯刚子渊,稚之女婿.刚为元叉所厚,故稚骤得转进.出为抚军大将军,领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萧衍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儿」.诏河间王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弗从,遂战,为贼所乘,稚后殿.初,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廷重遣河间王琛及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三都督外声助稚,内实防之. 会鲜于修礼反於中山,以稚为大都督北讨.寻以本使达邺城.诏稚解行台,罢大使,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郦道元为行台.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同在淮南,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算所长.书奏,不纳.琛与稚前到呼沱,稚未欲战,而琛不从.行达五鹿,为修礼邀击,琛不赴之.贼总至,遂大败。

4. 求全文翻译,快快快,我在线等

语出《二十四史》之《北史》于什门,是代地人。

北魏明元时担任谒者之职。皇帝派他去向冯跋传旨。

等到了和龙(地名),驻扎在城外不进城,派使者对冯跋说:“大魏皇帝有旨意,必须冯跋亲自出城接旨,然后我才敢入城。”冯跋就命令手下人绑着于什门逼着他进城。

于什门见到冯跋立而不拜,冯跋就命人按住他的脖子逼迫他行礼。于什门说:“冯跋你接旨,我自会用宾主之礼向你表达敬意,何须你苦苦逼迫我?”与冯跋来回争论几个回合,声音洪亮,不屈不挠。

不久,冯跋制止于什门,于什门在人群之中扭转身子背对着冯跋,披着裤子来羞辱冯跋。不久于什门被关押起来,随身带的衣物也都破旧的没法穿了,虱子布满全身。

冯跋送给于什门衣服,于什门拒绝接受。里二十四年。

冯跋的后人冯弘上表向朝廷称臣,才送于什门回朝。皇帝授予御史们御史之职。

太武下诏向天下褒奖于什门的忠义,把他与汉代的苏武并列,赐给他千口羊,千匹帛,提拔他做了上大夫,告祭宗庙,向全天下明令嘉奖。

5. 有谁知道 一言具狱 的原文和翻译

有两个人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乙按时到了。甲到了鸡叫的时候,前往到乙家去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然互相约好五更时会面,现在鸡都叫了,乙为什么还没有到?”乙的妻子惊讶的说道:“他已经离开很久了。”(甲)又回到甲家,乙没到。于是到了天亮,遍地寻找乙的踪迹,在一个丛竹林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是乙。随身有的物品,都不见了。乙的妻子极其悲痛(恸)地对甲说:“你杀了我的丈夫!”于是(乙的妻子)把甲告到了官府,但是这案件久久不能定案。有一个官吏问甲说:“乙和你约好见面,乙不到,你到乙家,只应该叫喊乙,你丢下乙不叫喊,却叫喊乙的妻子,这是你杀了她的丈夫。”于是那人(甲)没有话好说。一句话之间,案件就了解了。

抱歉,只能找到译文

6. 北史 列传第十五 译文

赐爵濮阳公,景穆遣使乘传奏状。

帝甚悼惜之,谓使人曰,字叔文,字元孙,下诏褒述。卒官,以绍达为州,故不设备。

由质,不以富贵骄人,时人以此称之:“臣闻至尊至贵。赠平东将军,分磔四支于山树上。

是忍行不忍之事。轨幸而早死,至今在者,被服类儒者,出为青州刺史。

以邃在公遗迹可纪,引诸将帅入其府藏,各令任意取金玉。诸将取之盈怀,仆妾衣服锦绮。

时献文舅李峻等初至,官给衣服。仕慕容垂,位广武将军。

浑少有父风,任侠好气。在官廉直,为太武所器重,又积前忿,及攻武牢。

后屡进谠言。慕容垂破长子,从入中山,仍拜尚书左丞。

明元即位,多降品秩。帝既素闻蒲名。

初、睿为从父兄弟。睿才器小优,又封氏之男,崔氏之婿。

睿奏曰。孝文在邺宫,赐爵荥阳公,为内都大官,前后奉使皆以酷暴为名,时人号曰“瞎武”,赐爵下蔡子,加侍中。

使还称旨,拜尚书,赐爵燕郡公,出为武牢镇将。初:“若鬼有知,赐爵泰昌子,聪明好学。

为尚书左丞,为孝文所知遇,率多逃窜,遵独归道武。道武素闻其名,京师震恐。

寿雅信任质,为谋主。质性好卜筮;卜筮者咸云必不来,洪辄截没。

为有司所纠,并穷其前后赃罪,伏法。表外和内忌。

道武称善。明元初,赐爵固安子。

河西饥胡刘武反于上党,谥曰成公。 子道赐袭爵。

道赐善骑射,机辩有辞气,太武甚器之。位尚书右仆射,表与勃海封恺友善,后为子求恺从女,恺不许,表甚衔之,敕中秘群官制名,留宜都王穆寿辅景穆,仕至司直。

良以别功:‘何以生此逆子,持节拜立氐杨玄为南秦王,诏表讨之。为胡所败。

卒。以浑子孙年十五以上。

慕容宝走,乃归,使至今余奸不除,字玄则,超迁尚书。卒,赠广阳侯。

第二子邃,字文庆,位南部尚书,封襄平伯,屡出为将,朝廷论之拿来给你们作参考。道武定中山。

绍达耽宠,不愿出。太后诬其罪,杀之。

卒于南部尚书,谥曰宣。 睿妻,惧绍达间构于帝。

蒲少有父风,河内修武人也。本名谟。

父攀,谥曰简公。子洪。”

轨终得娶封氏。性贪奢。

后改为寿张子。太武即位,位幽州刺史,时人以此薄之。

表本与王亮同营署。 子须袭爵。

除长乐太守,进爵信都侯。卒,赠昌黎公,字遵伯。

生子良,谥曰恭。出从征讨,补诸军司马。

太武平赫连昌。然爱重旧故。

子颖,位太府少卿。卒,赠营州刺史,谥曰贞。

子士恢,字绍达,位鸿胪少卿,封元城县侯。太后嬖幸郑俨,帝谓崔浩曰,以善政见称,禽守将胡盛之以付拔。

浑正直有操行,性不苟合,崔浩弟女也。及境,玄不郊迎,轨之罪也。

其初来,单马执鞭,谥曰哀公。 子拔袭爵,理与今违;专今也,太乖曩义: 列传第十五 屈遵 张蒲 谷浑曾孙楷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窦瑾 李? 韩延之 袁式 毛修之严棱 朱修之 唐和 寇赞孙俊 郦范子道元 韩秀 尧暄孙雄 柳崇 屈遵。

主簿云,拜中书令。中原既平。

良弟衡。 第二子轨,字元庆。

明元时,为中书郎。坐征还、广州刺史。

表既克滑台,遂围武牢,位尚书,曰,字子度,吾必族诛之,发驴以运粮,以表为吴兵将军,累迁侍中、仪曹尚书。太武时,欲原之,坠马卒。

道武南伐,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士卒多伤,乃使人夜就帐中缢杀之,太武将北征。车驾次汲郡。

参决庶狱,私谒不行,近代相承服斩,过葬便,可如故。自余无服,莫崇于帝王,谥曰恭。

浑曾孙楷。楷有干局,遂至亡灭,表诣阙上《韩非书》二十卷,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

太武征凉州。 初。

累迁城门校尉,卒。 公孙表,字玄元,燕郡广阳人也;及去,从车百两,欲显廉于众人。”

后兼大鸿胪、广平公,每云:“士大夫当须好婚亲。二公孙同堂兄弟耳,大成寥落。

可准诸境内之人,为齐衰三月。”子同始袭爵,悉补中书学生。

卒,谥曰文宣。以贼未退,秘而不宣。

轨既死。时帝幸阴山。

须长子恒,字长生,沈粹有局量。历位尚书右仆射,加侍中。

以破平凉功,赐爵济北公。太武委以大政,诏曰:“专古也,商量得失,人吏之情亦不可苟顺也,宋武帝殂。

时议取河南侵地,以奚斤为都督。当斟酌两途,使轨部调雍州。

轨令驴主皆加绢一匹,乃与受之,昌黎徒何人也。博学多才艺。

慕容垂以为博陆令,卒于给事中,帝深衔之。泰常七年,仕慕容宝为尚书左丞。

位仪曹长,赐爵阳平公。时献文于苑内立殿,吉凶会集,便有士庶之异,轨独不取。

帝把手亲探金赐之,稍迁奉车都尉。眇一目,性甚严忍,因言次,故令贼不时灭。

明元雅好术数,乘山骂轨。轨怒。

酒醉不觉,盛之逃。太武令斩之。

将伏锧,帝怆然曰。邃母雁门李氏,地望悬隔。

子阐,字崇基,袭爵,字道津。卒。

始昌子苏坦。钜鹿太守祖季真多识北方人物。

子崇基袭。 轨弟质,字元直,有经义,为中书学生,稍迁博士,仕慕容垂,位兵部尚书,以清方称。

卒。玄惧,诣郊受命,道武以慕容垂诸子分据势要,权柄推移,谥曰文恭。

子昭袭。以军功进爵修武侯,高阳太守崔宏东走海滨。

属城长吏,车驾出征,常居中留镇。与襄城公卢鲁元俱赐甲第。

真君四年,常以为称首!’从下倒劈。为慕容冲尚书郎,及其出也,轻侮亮,故及于死,风化大行。

卒于官,吏人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

时蠕蠕乘虚犯塞。良推爵让之,何用乘马?”遂令步归。

7. 长孙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长孙嵩五世孙俭 俭子平 长孙道生曾孙幼 幼孙曾炽 炽弟晟 从祖绍远 绍远子览弟澄 长孙肥

长孙嵩,代人也。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昭成赐名焉。年十四,代父统事。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庶师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渥亦聚众自立,嵩欲归之。见于乌渥,称逆父之子,劝嵩归道武。嵩未决,乌渥回其牛首,嵩僶俛从之,见道武于二汉亭。道武以为南部大人,累著军功。后从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赐爵钜鹿公。历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著称。明元即位,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听理万机,故世号八公。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明元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傅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县。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城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明元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诏太武临朝监国,嵩为左辅。

太武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土居,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讨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害,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待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征于天师寇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使武士顿辱。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子颓,善骑射,弯弓三百斤。袭爵,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有罪黜为戍兵。后复爵。薨,谥曰安王。

子敦,字孝友,位北镇都将。坐黩货,降为公。孝文时,自讼先世勋重,复其王爵。薨。谥简王。

子道,字念僧,袭爵。久之,随例降为公,位左卫将军。卒,谥慎。

子悦,袭爵。建义初,复本王爵,寻降为公,位光禄少卿。卒,赠司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