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海和他的中国山水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8

王召海艺术简介

1960年1日18日出生于山东台儿庄古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

幼年师承孟祥君先生学习油画,后得到著名画家黄金程、张宝珠教授指导。

1978年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班

2004年入中国画研究院李宝林工作室高研班。

参展经历

2000年作品《山居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新世纪中国画三百件作品大展,《家住青峡绿阴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亚亨杯中国画大展,《万木丛中有家人》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展;

2001年作品《家住白云间》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华魂美术大展优秀奖;

2002年作品《希望的钟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风情中国画精品展;

2005年作品《蒙山秋晚》入选全国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对比展《茂林清幽》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长江颂名家邀请展优秀奖;

2006年作品《高原印象》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李苦禅艺术馆开馆开馆提名优秀奖。

2006、2007年参加中国美协提名展六次,获奖四次。作品《家住白云间》等二幅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人民大会堂宾馆、二炮、中国科学院大唐电信等各大单位均为收藏、出版。

《王召海中国山水画集》《王召海中国山水新作选》《王召海中国山水画镜像》《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王召海写意山水》 《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王召海》等。

大美境界的不倦追求

王召海的山水画

徐恩存

王召海的艺术之旅,伴随其始终的便是那山水主题,为此,他倾尽了数十年心血,不趋时尚、不求闻达、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其艺术因而日渐精进,技艺俱佳,令人刮目相看。

王召海在自己的山水画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艺术理想,在融摄外界与内界、物质与精神、形而下与形而上之中,发现天人合一之大美,发现自我胸襟与情怀,用以表现一种高山流水、远天远地的郁勃之气和生生不息的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与活力。

重要的是,我们在画家的步履与足迹中,看到了他在艺术创造中转变与提升的过程从日常世界转到性灵世界、精神与人格的世界,最终转向自我生命的本色;在王召海的山水新作中,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王召海以营造、构筑大美境界为目标,完善着从山水到境界的课题。显然,这是一个不断走进自然,不断融入自然的提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家及其艺术受的砥砺和磨练,领悟了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雅迈施伦的奥秘与道理,渐入佳境,作品中漾溢着体韵遵举,风采飘然的品格、气韵。在似与不似之间。

局部

在有意无意之间,在若离若即之中,王召海定位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笔墨在结构、形态上都体现为一种从容自然、行云流水般的含蓄与隽永的情致与意味。在线的抒写中,画家运用了多年的涵养与修炼,使笔、线在运动中,不愠不火,不急不躁,游刃有余,舒徐展转,一任本色;长线、短线与皴擦点染皆恰到好处,分寸得体,在转折、顿挫中完成了山水意象的架构,漾溢着生命感的律动与节奏;墨色的运用,使线与墨互为补充,在相生相克的互动中,从山水情貌转向艺术本体的形式意味与笔墨语言的展示与表达,这是一种大美精神的投影,也是人格、性情、精神和生命意识的象征,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与幻觉在画面中的呈现,在淡雅、恬静中焕发出清新、简淡、潇洒的韵致,焕发出书卷气,山林气和水墨韵致。

局部

其空灵、朦胧、恍惚与氤氲,及其离形得似的手法,使作品直接大美境界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达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的审美效果。

王召海选择了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艺术之路,惟其如此,他的艺术才能豪情远致,才能骨气内在,才能了无挂碍,而大气磅礴,大美憾人。

局部

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

王召海和他的中国山水画

北宋哲学家邵雍曰: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北宋另一位哲人韩拙如是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握管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里,故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笔墨是中国画的独特语汇。如果说中国画是独特的视觉艺术,那么笔墨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精神内涵,承载了意味深长的文化信息,传达了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民族情感。

王召海是一位中国画画家,是齐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孔孟之乡厚重的文化滋养,少年入画道便深谙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局部

中国画自诞生的那天起,因为笔墨的特殊魅力,使中国画有了特殊审美趣味。王召海基于对笔墨的正确认知,体会到要画好中国画须认真地临摹前辈先贤的优秀作品。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体会先辈对笔墨的运用和如何达到笔精墨妙的效果,进而使创作主题更加生动和使画面意境升华。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笔法以及下笔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及干湿浓淡等变化。王召海今天成长成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首先得益于他对中国画笔墨的深厚情感和为掌握笔墨技巧所下的功力。他的用笔是有力和富于变化的,中锋、侧锋顺逆转折、运用自如。他师从过陈玉圃、张宝珠、李宝林,就读过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国家画院,这对王召海理解中国画的真谛和掌握中国画的创作语汇确实受益匪浅。而对艺术的挚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浓浓的情意每当注入笔端,用情笔墨之中所创作出来的山水画自然显得格外生机黯然,充满灵性和诗意。

局部

学习须从规矩入、神化亦从规矩出,清代画家蒋和如是说。而现代大师李可染则强调学习中国画,继承传统方面要花百分百的力气打进去,而体现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则亦需要花百分百的力气打出来。笔墨当随时代,现代画家应该是要写出我们对新生活的切身感受;写出我们对现实山川的真切情感,并对此作出评价,向读者提供新的美感享受。当今画家,就纯笔墨而言较之古人有一定差距,很难达到文人画中笔精墨妙的高度,但今天艺术家的生活条件和艺术体验远比古人优越的多。如果说,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在笔先,妙在画外。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古今并无多大差异。那么,今天的艺术家在置陈布势,即古人说的经营位置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师造化需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五岳储于心,峥嵘出笔底。今天的山水画家应当摒弃文人画中逸笔草草,过于强调个人抒情意味而致使画面荒寒、冷寂而不屑描景状物。今天受欢迎的艺术家普遍推崇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山水画家自觉担当起为祖国壮丽山河立传的历史使命!

局部

为山河立传,就是描景状物。但中国画中的描景与状物讲究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要得山水之性,必须遍访名山大川,并与山川对话,将自己融进自然之中。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从沂蒙山区走出,造访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再访巫山巴山烟雨,从泰山到黄山,从黄河到长江足迹所至,大量的写生稿,丰富的视觉体验,是集景的过程,也是集锦的升华。凡物得天地之气以成者,莫不各有其神,欲以笔墨肖之,当不惟其形,唯其神耳。为山水立传,立的是祖国名山大川的内在精神和民族情感。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王召海创作的大量大尺幅山水画,体现了作者师古人师造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更展现了作者驾驭笔墨、驾驭自然山水的能力将自然之景转化成艺术的能力。

局部

著名美术评论家贾德江曾这样评论王召海的中国画:他的作品营构在自然与自我之间,画出了景象叠合,气流贯注,境接天宇的意象。贾老师一语中的。王召海孜孜以求,苦心造诣的就是这种意象,也就是大美的心象。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换,象其物宜,足以启人高致,发人之浩气。在创作中,面对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所取其势,近看之所取其质,放怀于笔墨之外,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创作热凊,创作出气象沉雄,骨力苍秀的优秀作品。

局部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种灵寄。

今天的王召海,正灵寄一种艺术理想: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达到迁想妙得;达到物我两忘;达到予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进而使自己创作的山水画被大家乐于挂在厅堂并常现身于国家殿堂,从私人空间真正走向公共空间。

江天宝2014年6月20日于黄山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