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刘润 时间管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人与人的区别,其实主要是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善用第八小时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原文摘要

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就是这个时间如果用于做别的事情,你可以获得的收益。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机会成本。懂得计算时间成本,可以帮你在很多决策上做出到底是花时间做,还是花钱买的理性决策。

如何计算时间成本?

假如,你的收入是1万元一个月。一个月有21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工作8小时。那么,你每小时的时间成本,就是1万元/21天/8小时=59.5元。

第一,你愿不愿意每月多花2000元房租,从距离1小时路程的地方,搬到公司楼下?你每天实际花2小时在路上。所以,你每天投在交通上的时间成本,就是59.5元×2小时=119元。一个月就是119元×21天=2499元。多花2000元,搬到公司楼下,可以节省2499元的时间成本。你应该搬。

第二,你愿不愿意每天为你的手机工作20分钟?不愿意?我们算算账。你花7000元买了一只苹果手机,只用了一年,就又换了。一年大概250个工作日。相当于你每天为手机花了7000元/250天=28元。你一小时时间成本59.5元,所以你每天为手机工作了28元/59.5元=0.47小时,相当于28分钟。你说你不愿意每天为手机打工20分钟,但你其实打工了28分钟。

第三,你愿不愿意坚持二十年,不吃不喝,每天为你的房子打工8小时?2016年上海房子的均价大概4万元左右,你想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也就是400万。假设算上利息,你20年大概,我是说大概啊,一共要花550万。那么,每天要赚多少才够呢?要赚550万/20年/250个工作日=1100元,相当于18.5小时。完了,我看你连觉也别睡了。

GTD

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发现,遗忘,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遗忘,大脑会删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腾出空间,让神经系统正常运转。破坏此过程,可能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

著名的时间管理人戴维·艾伦说:那就给你的大脑外接一个“移动硬盘”,把这些事,从你那不靠谱的大脑里挪过去吧。他在他最著名的书《尽管去做》里,提出了一套“移动硬盘”式的时间管理方法:  GTD(Get Things Done)。

想让自己不因遗忘而焦虑,最重要的秘诀,是把所有的待处理事项,全部从大脑中清除出去,让大脑用来思考,而不是用来记事。

GTD的三个核心

第一、收集。你需要一个“收集篮”,安放那些从大脑里清除出来的事项。清空大脑,把所有事情100%放入收集篮,是GTD的第一步。

第二、处理。清空大脑之后,就要处理收集篮了。在电梯里,在出租车上,在飞机延误时,在一切零碎的时间,你都可以处理你的收集篮。

处理收集篮中每一件事情,记住,你只有这6个选择:

1.删除。一时冲动放入收集篮,但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事情,立刻删除。

2.归档。有价值的资料,比如微信文章、多看笔记等,移到“归档”目录。

3.将来/可能。这些事情你需要在某个点去做,但不是马上,比如写一篇文章,读一本书等,移到“将来/可能”目录。

4.等待。这件事需要指派其他人完成,那就立刻指派,比如让秘书订机票等,然后移到“等待”目录,再给这件事增加一个到时间提醒。

5.下一步行动。需要你亲自完成的,比如给老板发个会议纪要,打电话给客户做回访等,移到“下一步行动”目录。但是,如果这件事2分钟内就能做完,比如用“同意”批复一封邮件,那就别移了,立刻批复。

6.项目。对于下一步行动要很多步骤的,就已经是一个项目了。为项目建一个专门的目录,定期回顾处理。

第三、回顾

什么是回顾?早上往办公室一坐,我今天干什么呢?打开“下一步行动”目录,一件一件做就好了。如果“下一步行动”里是空的呢?恭喜你。看看“项目”里哪些事情,有没有进展?“将来/可能”里那些事情,有没有值得做的?“等待”里那些事情,别人都完成了吗?都没有。太好了。但那也说明你实在是太空了。找点事情放入收集篮吧。然后,随时回顾、每天回顾、每周回顾。

使用GTD的方法,可以让你心中无事,从而再忙也不焦虑,专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猴子理论

猴子理论,是由威廉·奥肯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理论。他在他著名的畅销书《别让猴子跳回背上》里面,把责任或者“下一个动作”,比喻成猴子。

一件事,本来是下属的责任,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天性,他们遇到困难时,在家依赖父母,在公司依赖老板。“你觉得怎么处理好呢”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把他的责任,那只猴子,抱过来找你说:老板,你帮我照看这只猴子好吗?

如果你让猴子爬满你全身,就会让你焦头烂额,完全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责任。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你可以回答:“你觉得呢?”。这个“你觉得呢?”是一个神句。作为管理者,你要牢牢记住,对着镜子多练几遍。

如何不让别人的猴子爬满你的全身?

猴子理论,就是让责任待在它的主人身上,不要让别人的猴子,爬满你的全身。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你要注意下面五个原则

第一,你和你的下属必须明确猴子,也就是责任、下一个动作的归属,不能他以为在等你,你以为在等他。

第二,每次和下属像案例中那样的辅导和讨论,应控制在5~15分钟之内。每天控制总的讨论次数。

第三,只能在约定的时间讨论,不耽误你自身的责任。“我现在正在赶一份报告,你明天早上8:30来找我,可以吗?”

第四,和下属的讨论,一定要电话,或者见面,不能通过邮件。电话、见面,是同步沟通,沟通完,猴子还在下属身上。邮件是异步沟通,他写邮件给你,你没回的时候,猴子就在你身上了

第五,每次讨论完,要约定下次沟通时间。“下周五你再来找我一次,我们看看效果如何。”否则可能因为困难,事情会不了了之,猴子被下属抛弃,饿死在路上。

正确的做法是,用“你觉得呢”来提问,帮助下属养成“只出选择题,不出问答题”的习惯,节省自己时间,培养下属能力。

三八理论

人与人的区别,其实主要是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著名的“三八理论”

善用第三个8小时,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如何善用第三个8小时?

第一、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

三八理论的最核心,是要从万千琐事、突发状况中,争取出一段每天不小于2~4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一段不被打扰的连续的2小时,价值远远超过8个15分钟。

第二,分清“交易、消费和投资”。

时间有三重特性:交易、消费和投资。

你支付给你的老板每天8小时、每月172小时,他回报给你每月1万元钱,这是交易;你拿你好不容易找到的2~3小时“不波打扰的时间”追韩剧、追日剧、追美刮、追抗日剧,这是消费;你拿这段时间来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这就是投资

要保证,这“不被打扰的时间”,只能用于投资。

第三、持之以恒,日拱一卒。

突然某一天,你心血来潮,愧疚式地学习了2小时,甚至5小时,都是没用的。要持之以恒,日拱一卒。

番茄工作法

人脑每一次任务切换,都有可观的时间成本。三头六臂式的多任务,不但不会节省时间,还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

1992年,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了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指把人脑这颗CPU,切割为以30分钟为单位的时间切片,每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你可以用厨房常用的番茄钟来计时,所以被称为番茄工作法。

从时间管理的角度看,番茄工作法,其实就是用合适的时间颗粒度,来保证注意力的专注度,节省“任务切换”导致的时间浪费。

想获得最好效果需注意

具体怎么做呢?非常简单,回去买个番茄钟,或者苹果钟,或者西瓜钟,坐在桌前,从GTD的“下一步行动”目录中,拿出一样事情来,就可以立刻开始尝试番茄工作法了。但是,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有几个地方非常需要注意。

第一、防火防盗防打断。

一次打断,会带来两次大脑中的任务切换,一来一回,可能会浪费好几分钟。番茄工作法的关键,是像防火防盗一样防打断,让这25分钟非常专注。

怎么做?

最被动的打断,来自电话。把手机关机,或者设为勿扰模式,只允许老板、家人的电话响铃。

最诱人的打断,来自微信。关闭微信和所有APP的提醒功能

最难防的打断,来自自己。突然一件事出现在你的脑海中,用10个字记下这件事后,清除出大脑,然后继续专注刚才的番茄。

必须坚决拒绝打断,否则别拿出番茄钟。

第二、努力进入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才思如泉涌,半小时过去了,你觉得才几分钟。 努力让自己进入心流体验,会事半功倍。

我个人的做法是,设置25+5分钟的小番茄,和50+10分钟的大番茄。在杂事上,吃小番茄;在写作上,吃大番茄。

第三、要专注也要休息

你用电脑很长时间,电脑会发烫。你用大脑很长时间,大脑也会发烫。所以,要保证番茄钟之间的休息。另外,专注可能让你限于局部;休息有助于把你拉回到全局。

番茄工作法,就是每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是用合适的时间颗粒度,来保证注意力专注度的一种工作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