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开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1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拥有完整的主权。然而,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及其后续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百年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社会问题在鸦片战争后加剧。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中国社会已经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人口过剩和贪官污吏等。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有限,但它削弱了清朝的权威,使得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导致了更多的民变,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爆发。
鸦片战争对知识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战争暴露了东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上的巨大差距。尽管只有少数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关注西方科技并著书立说,但绝大多数士大夫对西方的认识并未因此改变,对“夷人”的学习更是无从谈起。然而,随着五口通商的实施,口岸商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事物。
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鸦片贸易的加剧、外国商品的倾销、自然经济的解体、苦力贸易的兴起和新阶级的形成等方面。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受到破坏,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兴起。19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衰落,传统的宋学和汉学思想体系走向没落。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此背景下受到重视。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有远见的政治家开始探索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他们主张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并提倡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侵略,形成了地主阶级的经世致用思潮。
经世致用的代表人物包括战前的龚自珍、战间的林则徐和战后的魏源。这一思潮推动了士林风气的变化,从重视经学义理转向注重经学致用,从传统知识结构转向近代知识结构,从传统思维模式转向变易思维方式。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