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下的力量》| 活在当下,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要是问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就目前来说,仍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下的力量》。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兴趣,或许是因为这名字比较普通,感觉应该又是那些心灵鸡汤罢了。后来不断看到有人推荐,于是一次偶然的心血来潮,决定买来翻翻。没想到从此发现了一整片新大陆:“活在当下”完全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的!此后不断翻了几十遍,乃至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参考,因为感觉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

当然,看过这一类书的人,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觉得相见恨晚获益匪浅,要么觉得唯心主义胡言乱语。这也很正常,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下面的分享也仅代表个人看法哈。如果看不下书,不妨作为参考。

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是某次突然的醒悟。

在他30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甚至想自杀。而29岁生日之后的某一个夜晚,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让他突然“顿悟”。此后,通过与一些心灵导师的相处和阅读相关书籍,他因此也成为了心灵导师,在欧美各地开讲座和研讨会。这本书正是起源于他在这些会谈中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所做的答复。

(看到作者的这个经历,或许你会觉得神奇甚至不可信。对于这个,个人持保留观点,或许有些东西真的是超出理性的?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作者们所揭示的信息,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书的内容十分通俗易懂,没有任何宗教的偏向,可以作为心灵类入门书。

阅读下来,你会很容易发现即使书里包含了很多方面,但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要点: 你不等于你的想法,不等于你的思维,不等于你的情绪。超越它们,深深地进入当下,一片全新的世界便会打开。

下面就分享书中极有价值的一些要点。(除了“开悟的爱情关系”这部分,这个将另外单独分享)主要有:

“开悟”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虚幻很唯心也很遥远的东西。但其实它并不复杂,也不遥远。作者用简单的语言直接说到:

要想体验这种现实, 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思维,因为我们总在做着某些强迫性的思考。

例如,我们总是习惯于去评论、推测、比较、抱怨某些情况;不是在回忆过去,就是在幻想未来,不断播放心理电影,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产生某些情绪。

这种强迫性思维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个人层面上,它产生的影响便是波动的情绪和疾病。尽管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喜悦”,但这快乐也只是短暂的,是因为某些外在因素而引起的;社会和国家层面上,它可能会造成数不清的灾难、战争。

那为什么总是会进行强迫性的思考呢?因为从其中我们可以获取自我的感觉,我们会觉得,只有思考,我们才是存在的。这个虚幻的自我形象就是我们的 “小我” 。它总喜欢活在过去或未来之中,因为在当下它很难存在。

当然,思维不是没有用的,那是人类的特殊能力。问题只是我们没有将其用到正确的地方。并且,它也只是心智进化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罢了。

在思维之外,其实还有一大片广阔的疆域,那是超越了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 就像《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说的:

更重要的是,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安宁,其实都是来自于大脑之外的!所以, 开悟意味着从大脑中解放出来,意味着超越我们的思维,感受到这个广大的智性 (书中称之为 “意识” )。在需要时,也会更有效率地运用大脑,而不是“被其运用”。

被无意识的思维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痛苦便由此产生。大脑总是喜欢用过去和未来来掩盖当下,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负担。

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 “痛苦之身” 这是过去每一个情感上的痛苦所留下来的在身体里的余痛合集。

在大部分情况下, 这个痛苦之身处于休眠状态,但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刺激时,它便会被激活。要是无意识地被其控制,它就会一遍遍地从你的体内“获取食物”,各种消极情绪便是它很好的食物。我们也将会一次次地强迫症般地走进痛苦,甚至也为他人创造更多的痛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那如何摆脱痛苦呢?答案也十分简单:意识。即成为观察者。观察自己的痛苦,观察自己的思维。

当意识之光洒向内心,一切痛苦都将无所循形,因为它们本是虚幻的。这个“成为观察者”,也是情绪的根本解决之道(之前写过分享,有兴趣可参考: 这或许是对付情绪根本方法 )。当然,这一开始或许有点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痛苦,所以需要坚持,持续投入意识之光。当练习到了一定程度后,我们也能更好地内观到自己的某些思维惯性模式,如为什么爱情的发展总会遵循某些模式、为什么在同样的情景下自己总是会感到焦虑。接着,便会迈向一个新的阶段,那个不再产生消极情绪的阶段。

作者指出,时间其实一点都不珍贵,它只是一种幻象。

这个观点,与现在这个不断强调时间观念的现代社会简直截然相反。

的确,我们所能拥有的其实永远都只有当下: 过去、将来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所以, 深深地进入当下,是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也是各门各派心灵导师的教义要点。 书中把这种深深活在当下的状态称作“临在”。

只有在临在的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直接地认识事物,否则我们认识事物永远只能通过大脑中形成的特征、判断、观点,而不是直接的观察。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不要活在过去和未来,要进入当下,那意思是不需要去做计划、只是消极地活在当下吗?

当然不是,这里作者提到了两个关于时间的概念: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

钟表时间 ,是指在生活实际事务中所需要用到的时间计量,它是不带主观色彩的,除了用来计划旅行等,还包括从过去中吸取教训、用一些科学模型来预测未来;

心理时间 ,就是指认同过去,以及强迫症般地投射到未来,消极心态和痛苦,永远只是根植在心理时间里的,它们是思维的幻象。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前者才真正有用,而后者只是一种不必要的障碍。

所以, 活在当下不是指把过去和未来都完全抛弃掉,而只是指把心理时间丢弃。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时间。

当下时刻,永远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进入当下,所有的问题都会被完全释放。这里,有一段十分触动的话:

身体,就像思维一样,很容易被我们无意识地认同。过分关注形体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种对身体形式的认同,其实是一种幻象,是恐惧的化身:内在缺乏安全感,所以便需要依赖于某些外在的事物(身材、肌肉、皮肤、打扮)。其实,身体永远只是一个外壳,它不是我们的全部。 但身体,可以作为存在状态的入口。从内在感受身体,感受生命,可以连接到那个深层的能量场。

那我们如何与内在身体联结呢?

方法就是时刻去感受它,把意识放在身体上,感受呼吸,感受内在,慢慢对内在有更多的觉知。而这也是保持临在、进入当下的很好、很直接的方法。

看到这里,有点恍然大悟——瑜伽,不就是这样子吗?瑜伽就是通过提升对身体的觉知,来帮助我们通往存在。所以,练习瑜伽是方法之一!

书中也花了一定的篇幅讲“未显化状态”。

书中说, “未显化状态”即万物的源头、众生的内在存在

这让我想起《与神对话1》。或许结合这本书会更好理解。

《与神对话1》中说到,宇宙的最初只有太极,那是时间的起源。那时,“它”认识到自己便是宇宙的一切。可是这并不够,因为这只是概念上的认识,而不是经验性的认识。于是,为了获得对自身的经验性认识,它进行自我分裂,变成阴和阳。从此,相对性便被创造出来了。慢慢地,也就从虚无中产生了时间和万物。

所以,“未显化状态”对应于“太极”,“显化状态”则对应万物。万物生于无,也将归于无。 进入未显化状态,指的就是与存在融合,回归到那个最初的纯粹的意识,那是真正的解。

如何进入未显化状态呢?身体是其中一条很好的途径,除此以外书中提到的还有:

1. 进入当下,瓦解心理时间。

2. 停止思维活动。可以尝试有意识的呼吸、专心地观赏一朵花等,在思维流中创造出空间。

3. 臣服,放下对当下事实的抗拒。

4. 寂静。寂静其实是一切声音的源泉,每一个声音都被寂静包围着,生于其中,又灭于其中。而寂静,是未显化状态的特征。所以,将注意力放在寂静而不是声音上,便能慢慢打开未显化世界的大门。

5. 空间。跟寂静类似,空间也是物体存在的基础,哪怕是表面很坚固的物体,内在也依然充满了空间。“无”远多于“有”。所以,感受那些围绕着我们的空间吧。

既然我们最终都要回归到未显化状态中,那世界的存在目的是什么呢?本部分的最后,作者说:

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被超越! 就像平时的财富、书本、规则、锻炼、旅游等一切活动,也都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但它们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便是通往无限和永恒的道路。

什么是臣服?就字面意思看来,这个词可能会给人一种消极的感觉。

但其实恰恰相反—— 只有在臣服状态下,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力量 。因为我们没有了思维和情绪造成的迷雾,能更好地看清真实,从思维能量转换到灵性能量。

例如,当我们不小心掉进泥潭中时,臣服并不是指我们完全接受这个事实、不做任何行动,让自己慢慢陷入泥潭中,也并不是说欺骗自己说陷入其中没什么不好。而是指单纯接受这个事实,不在心理上为这种状况贴各种标签,产生消极情绪,来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然后,在接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行动,尽力摆脱出来。

臣服,与“努力”并不冲突。

臣服,也不意味着允许被伤害。 我们完全可以对某些不友好的人或是情况说不,但这种“不”,与曾经出于情绪反应所说的“不”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个高质量的“不”,并没有夹带任何情绪能量。

要么完全接受、保持内心宁静,要么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变。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无为”。

跟臣服类似,“无为”虽然看上去跟不行动一样,但实际上又完全不一样 。前者是超越了普通的行动,内心保持警惕、不抗拒、宁静;后者则是处于行动之下,体现的是恐惧和惰性,是完全被生物本能所操控的无意识状态。

通过臣服,我们可以转化痛苦,超越痛苦,甚至超越死亡。

/

超越思维和大脑,进入当下,或许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它却可以在更高的更本质的层面上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所以说,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有时,无用的东西其实最有用。

除了上面所分享的内容,书中还有十分精彩的一章没有被提及,那就是“开悟的爱情关系”。这个将另外分享。

总结一下,这本书于我来说,更多地是一本心灵类的入门书。看了作者用浅显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当下的奥秘,便能更好地阅读其他稍微深奥点、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书,例如《与神对话》,《亲密关系》(作者是克里斯多福·孟的那本)《禅与心理分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似乎看懂了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瑜伽经》。

除此以外,也深刻地影响了对很多事物的看法。真的说是人生转折点也不为过。

当然,再好的书,也只是一个引导。它的作用就如同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手指上,而忘记了最终的目的是那个美妙的月亮。

最后,大家如果喜欢的话也十分欢迎找到原书来阅读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