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愤怒,充分表达内心渴望——读《非暴力沟通》第十章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生死耳目口鼻(对七情六欲还有不同的解释),所以,人就有了多种多样的情绪产生,愤怒便是其中的一个。学习《非暴力沟通》第十章“表达你的愤怒”有所感悟,汇报如下:

人们对社会、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恐惧感;在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挫折和麻烦;被人欺骗,遭遇背叛等等,有无数的理由产生不良情绪,转化成了愤怒。

如果你问他,你为什么生气呀?

他可能会说:“我生气,是因为他们没有回应我的问题。”

“我生气是因为孩子不听话。”

“我生气是因为他没有准时赴约。”

“我生气是因为领导批评得不对。” ……

看明白了吧?他生气都是来源于外在的刺激,都是在指责他人,都是别人的行为导致他生气愤怒。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他把外在刺激等同于内在原因,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内疚被运用来控制人,那么,指责他人就容易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为了使这种手段奏效,我们可能就会认为一个人可以主导另一个人的情绪。”

那么内在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由他人造成的,并认为那些人应该受到谴责或惩罚,那么,他们就种下了暴力的种子。因此,这种愤怒可能就会迁怒于人,去惩罚别人,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需要。

我们在听到不中听的话,看到不愿意看到了事情,别人的行为刺激了我们,使我们生气,引起愤怒的情绪时有四种选择:一责备自己,二指责他人,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这种时候,我们首先会责备自己。比如,你把什么物品损坏了,或做错了什么事情懊恼不已:“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是个笨蛋” ……

有一次,我心直口快,对方觉得话说得不大得体,引起强烈不满,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的本意是“以爱的名义”提出自己的看法,自认为关系好,话说得就随便些,其实不然。

事后真是追悔莫及,认知水平不同,你永远也不是那个他,设身处地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自责是因为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的位置而感到难过。当我们批评自己“把事情搞砸了”,我们可能会自我怜悯。摸摸我的小心脏,心疼地自问“为什么生气呀?”

第二是指责他人。认为都是别人的言语或行为让我生气,使我不愉快,他们应该受到惩罚。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态度,自己永远是对的一方,对方才是有问题的一方,而且这就是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下班已经很晚了,老公先到家还没有做饭:孩子不主动学习,偷偷玩游戏;领导又来电话,埋怨你事情处理得不彻底……似乎什么都不顺,谁都可以惹你生气,全世界都在找你麻烦,真有点生无可恋了。

是不是所有问题都是他人引起的?所以,我们就指责他们,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他们应该认错和受罚。如果我们总是认为这些痛苦都是他人造成的,我们也就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矛盾。

第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选择第三点,不再纠结于他人的错误,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我们就解放了自己,因为我们生气是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很晚下班,希望回到家里有可口的饭菜等着你,希望得到体贴和温暖;孩子主动学习,希望他成绩好,自己进步,家长脸上有光;老板批评,那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因为这个平台非常适合自己。

第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通过沟通,也就能够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了。这个时候你不再生气,愤怒也就烟消云散了。

通常我们习惯了暴力沟通,无非肢体、语言、情绪、念头(想法)这几种方式。而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有四个步骤:

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让心静下来,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

二是留意我们的指责。怪罪老公等我回来才做饭,或者等我来做饭,使晚饭时间太晚。

三是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我上班很辛苦,这么晚了都没吃饭,我需要被人理解,需要被照顾。

四是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原本生气的情绪也基本上得到了转化,可以表达你的感受和需要了。

我可以对老公说:“我需要被理解,上班已经很累了,这么晚到家,最好就有饭吃。孩子如果能早些吃饭,还能早些开始写作业,免得他有理由玩游戏。你回来得早,那就先做饭好不好?”

一般来说,在充分表达自己之前,还应该静下心来倾听他人。如果他还纠结在某种不良情绪中,他就不能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只有当他情绪好转,听得进我们的表达,并能够理解的时候,他就留意我们的需要了。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天使和魔鬼。说心里话,我们不愿意被指责,别人也同样不喜欢别人指责他。

非暴力沟通就是要改变沟通方式来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使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

怎么办呢?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学习非暴力沟通,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转变一下句式,把“我生气是因为他们……”(指责他人),而变成“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我的需要),强调的是改变自己,不要急着去改变他人。

把“我不喜欢懒惰的人……”(给人贴标签),问自己:“我不喜欢他们,是因为我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的需要)

还可以把说话的速度放慢,适当停顿,都可以使双方的火气慢慢降低,避免过多的指责。

还可以考虑如何使谈话变得有趣,一开口就让别人开心,做个小太阳,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

在别人讲话时,可以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对爱唠叨,而且负面情绪多的人,如祥林嫂式的人物,尽可以打断他,避免影响到他人。

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宁,始终和颜悦色。也要清楚自己的觉察,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在上级面前,视具体情况,有时可以保持沉默,有时大概多一些隐忍,有时干脆不说话,可能都是有效的做法。

总之,通过非暴力沟通, 我们不再去分析自己和他人的问题,不一味地找别人的过错,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上,就能够进行坦诚交流,对生活充满热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