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结束,我和丈夫两人如何做到一边带娃一边上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可能咱们中国大多数家庭,要不是爷爷奶奶带,要不是外公外婆带,要不干脆一方辞职变成全职宝妈宝爸。而我们家的客观现实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办法和我们住在一起并帮我们带娃,要不孩子得单独放一方的家里,长辈们上班的上班,照顾老人的照顾老人,也实在也没办法。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

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我和我爱上彻夜交谈,综合权衡各种利弊,作了各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双方一拍即合:孩子带在身边,我们自己带,一边上班一边带娃。

我们夫妻俩同个单位,同为教师,单位提供住宿但比较小,多容纳下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可行性都不高,但多个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单位在照顾年轻父母这点上非常人性化,只要你不耽误本职工作,一定尽量帮你,比如错开课,甚至在你照顾不上孩子的时候,处室的几个老师还很乐意替你看一会孩子,超级感恩单位。

娃大概3、4月龄的时候,我尚在休产假,我曾尝试带着娃到单位宿舍小住,毕竟将来是要来长住的,先适应一段时间,也要适应没有长辈帮忙,全靠我一个全职带娃。我们的想法是:挑战会越来越大,一步一步过渡才不至于那么兵荒马乱。

正是换季的阶段,光是娃睡觉时穿上用的席子就试了好几种:麻将席、草席、竹席……最后用上了冰丝凉席,感觉是最适合我家娃的。更别说简陋的宿舍条件下,怎么给娃洗澡、换尿布、哄睡、陪玩等等问题,都是不断在尝试和调整。

①如何兼顾带娃和备课

自我评价,我们俩都很重视备课这个环节,对学生负责是老师的本职。尽管有6、7年的教学积累,每一节课还是要不断琢磨,毕竟学情都在改变。

只要两个人同时有空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不会同时带娃,而是轮流带,一方带娃,另一方则赶紧工作,绝不浪费叠加的时间。有时候娃睡得晚,我们就熬夜熬得晚也要把课弄好,不耽误工作上的事是我们俩定下的铁律。

熬夜累了,为了保障睡眠质量,也为了给娃良好的榜样,我们约好,不带任何电子产品进卧室,卧室用上了最原始的电池式的小闹钟,以免错过上课时间。

当然,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我们俩都是教小学科的,课时本身不多,前期也都有一定的积累。

②娃她爸第12节,我第34节怎么办

这种情况就是需要交接孩子的情况,在第2和第3节课之间,孩子得顺利由我手上转移到爸爸手上,课间仅仅7分钟,怎么办?

孩子醒着那好说,坐上小婴儿车,推下去,到教学区域外的某个约定地点等爸爸。

孩子睡着了,那就是我们俩最玩命的时候,7分钟里,我爱人要从教学楼赶回来宿舍区,同时我得从宿舍区赶过去教学楼。我们买了床围,确保娃在这7分钟时间里即便醒来也会是安全的情况下,双方赶紧往各自的目的地跑,来实现这一计划。

实践证明,每次都顺利交接,从来没有一次迟到。

有时候娃他爸下课了还在给学生讲题拖延了几分钟,单位保安大叔就会帮我们看一下娃。(约定的地点就在安保室门口)

③课重了怎么办

同个时间点,两个人都有课,这就得靠众人支持了。(两个人一周重课的几率也就1到2次)

首先考虑家里长辈,能抽出空来带的话当然靠家里长辈。但路途确实远,单位与家相差几十公里,孩子爷爷和外公年事已高,开高速过来带上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也实在是比较尴尬。

所以更多的时候,真的是靠各位好同事。

单位各处室也好,其他的同事也好,都好热心,特照顾我们,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甚至知道大概哪节课,孩子得托人照顾,甚至抢着帮我们。娃真的是个幸运又幸福的娃,她有好多喜欢她的叔叔阿姨、伯伯伯母。

④娃的辅食怎么办

这要感谢各大厨房用具的发明,很多锅都有预约和保温功能,娃和我们的早餐基本上靠电高压锅预约,午餐和晚餐靠小电炖锅保温。其它的辅餐看双方谁有空谁争取做,要不直接上奶粉。

鱼肉蛋这种一周可以逛一次菜市场配齐放冷冻柜,我们俩的正餐就全靠饭堂。

饭堂也是超级人性化,饭堂的阿姨还有厨师大多数都看过我从怀孕到生下孩子的过程,他们对我们也特别照顾。所谓的“阿姨手抖”这件事从来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他们打饭的时候生怕我哺乳期吃不好,恨不得多打一点,有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在饭堂吃,他们还会主动额外煮多一份汤给我,有个阿姨一直交代我“喝汤水好,奶水多。”

⑤娃的 娱乐 怎么办

大操场就是娃的乐园,我们经常带着她在操场观摩各种 体育 课,她现在听到 体育 课的上的一些旋律还特别兴奋,抖抖脚扭扭屁股。

单位的学生社团活动也不少,一有活动,我们也是冲在前面的,各种文艺汇演和艺术比赛一争取到机会我们就去参加。单位还有学生活动室,琴房里练琴、运动场打球、书法室练字,这些活动我们都观摩或者参与过。

⑥娃的 社会 性活动又怎么办

我定义的 社会 性活动,其实就是超过学校之外的活动,我也知道,娃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呀。所以,我买了一辆单车,车头焊了一把儿童座椅,有时间的情况下,就带着娃上附进的菜市场买菜,摸摸水果、挑挑蔬菜、选选衣服……

当然,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单位的娃也有好几个,有时候就互相串串门。

说实话,一年过去了,这真的不容易,很累!

但是很值得!我甚至是挂着泪码完这篇文章的,主要是感动和感恩。

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成长,我很自豪,她现在守规则、配合、专注、不怕生、不挑食、作息规律,太难得了!

这周拿到过去这学期学生对我的反馈得分,全级第一名,接近满分,他们所考出来的成绩也完全符合学校的预期。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