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北到南粤,从腰鼓到醒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前言】

关键词:创新阅读 文化语文  新基础教育

近来教研活动特别多,各种理念的引领,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视野。忙忙忙地干活,也忙忙忙地思考,发现最近自己都有点“变态”了,经常备课就在自虐,明明有现成的不用,明明有老本不吃,却要像新人一样备课,真有点“发狠了,没命了”……虽说不上不亦乐乎,但也算是苦中作乐;虽说不上效果显著,但也算是自己的一种成长吧!

尤其是这学年,我们学校科组加入了“创新阅读”和“新样态”的探索行列,也受到了我们佛山市教研室杨斯月老师的“文化语文”课题理念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源于教材又跳出教材,想给自己和学生一点新的体验。

【缘由:从学习价值想起……】

八年级第一单元内容主题是民俗文化,其中《回延安》和《安塞腰鼓》均为反映陕北地区特色的文章,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歌“信天游”和表演形式“腰鼓”反映出陕北人民粗犷、高迈、热情、刚健的审美风格,于是打算从两篇课文入手,对“陕北文化”及其审美风格进行渗透。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然而一方水土,润泽一方文化,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俗,感受这真实存在的文化!

《安塞腰鼓》是传统的经典课文,但也从旧教材的教读课文变成了如今的自读课,可见原来的上课方式不合时宜了。再说,本文之所以经典,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写法,单纯内容分析的话,没必要,因为学生都懂;写法分析的话,角度有很多,比如排比的作用效果在本文比较突出,但学生对此还算是比较熟悉的。如何给这篇文章赋予更多的学习价值?这是我构思时主要思考的问题。

于是,结合本文的审美价值的欣赏,我觉得只有把它作文写作的模范去进行拓展,才能深入欣赏其写法之美,于是有了本课的构想。

【课时1:自学导读】

导入课文后,简要介绍了“安塞腰鼓”的相关背景,接着以电影中的一段表演展示腰鼓表演的奔放,初步感受真实的腰鼓表演风格。然后,导入本课目标,这种场面如何写?围绕这个问题对文章进行探讨,从而得出方法指导我们进行动态场面的写作。

环节一:朗读

听范读,感受朗读熏陶之余,让学生与“视频”合作朗读,利用交替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拘束,承接感情,读出文章的奔放、豪迈之美。

环节二:导读

朗读感知后,不难发现文章与真实的腰鼓表演风格一致,如何把现实的艺术效果用文章来表达?那就需要我们从文章出发,探究其写法的奥秘了。于是,我把写作比作构图(场面),引导学生从结构(如何布局)、内容(如何观察)、技巧(如何表达)、意境/主题(升华),等方面入手,进行文章的探究。

给了“支架”后,一起梳理了结构,便从表演前的1-4段为例子,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归纳写法要点;接着再以5-7段为例子,让学生堂上自主分析,再点评讲解。在接受了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熏陶后,也有意识尝试有向开放,互动生成,反馈回收。在点评中,我特别重视写作“内容”和“写法”方面的分析,因为许多学生无从下笔就是无物可写,因此分析内容,实为借鉴作者是如何观察,选取何物入文来丰富内容。

课后作业:两个层次的导读后,让学生课后根据堂上的方法,选两个喜欢的部分进行分析,并用思维导图归纳。

【课时2:自学分享】

承接上节课的写法分析,这节课让学生分享课后自读探究的成果。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讲解自己每个部分的内容、写法赏析,从中归纳出本文给他的写作启示。在课堂展示中,有的同学分析透彻,如201班的游依盈同学在分析文段13-22段的内容时,深入到每个句子,带领同学们感受文章词句的妙处。

开放生成之余,我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尤其是本文内容看似散乱,实则统一地表达腰鼓表演时豪迈、奔放之美,写作的对象不仅是眼看的,还有耳听的,为了表现统一的风格,还加入了联想的意象,用视觉写听觉,用虚写实,各种感官在交错的表达中丰富文章的内容,跳出眼前狭隘的视野,写出了更广阔的领域。

最后,在全文分享分析后,让学生自主回想收获,本文给自己最深刻的写作启示,在互动中总结生成,给下一阶段的写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课时3:从北到南,探索文化,写出精彩】

陕北的腰鼓奔放刚健,一方水土,润泽着一方文化,我们同处的这片土地何尝不是呢?于是,从陕北拓展到我们南粤,要写一种民俗表演,让我想起了我们佛山特色的“醒狮”,同样的动感、同样地又代表性,由此延伸出这一节课的构想。

我们佛山作为武术之乡,黄飞鸿、叶问等一代宗师都来自佛山,正是这武术文化的繁荣,佛山的“舞狮”也极具特色。回顾了上节课的写作要点后,我特别提示了主题方面的升华,要从现象看到本质,从一个表演看到一方文化,由此引入了阅读探究环节:利用“电子书包”阅读醒狮文化资料,从长篇文章资料中练习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阅读能力,从中为生活自己的写作提供有效材料。

其次,整理分析后,观看“醒狮表演”视频,感知真实的“舞狮”场面。(原计划用电子书包个性化地观看视频,让学生自主观察,可惜当天突然用不了)第一遍看整体,第二部放慢细看,叮嘱学生随时做适当的观察笔记。

课后作业:参考视频的表演,或结合自身经历,记一次“舞狮表演”,题目自拟。

【反思】

1、导读后,学生掌握了赏析的框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地完成分析,不少同学还制作了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从作业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深入词句分析文章的美妙之处,我想,有时候一篇文章是难以激发我们欣赏热情的,但如果给他们一个方向、给他们一种方法,甚至给他们一种“借鉴”的目的时,是不是更能体会“别人家”的可贵呢?

2、从腰鼓到舞狮,在构想拓展内容时,也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作为一个佛山人,有很多本地文化知识还是不清楚的,这次备课给了我契机去了解、去发现,同样,我也希望这节课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去发现身边传统文化的机会。正如开学第一节课给他们讲的,语文(文化)就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一次课后,改了一部分同学的习作,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精彩的场面,其中很让我欣慰的是202班的仇政烨同学,地道的顺德陈村人,写了满满的12版作文纸,三千多字,宁愿推迟睡觉也不愿意停下他的写作,那是因为这个话题打开了他的回忆与情怀。

其实,我想,有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个开关按钮,按下它,就如同开启了一个精神世界的大门,在它的触发下,定能领着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