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围魏救赵、问鼎中原、退避三舍的时间先后顺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4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问鼎中原 春秋时期 (公元前六零六年)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公元前353年
纸上谈兵:战国时期公元前260年
第2个回答  2020-11-09

1、退避三舍

春秋的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然后又要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了就赶紧逃到国外,重耳回到晋国在他的统治下日益强大起来,曾经重耳答应楚晋两国交战时一定避退三舍,晋文公答应做到,同时利用楚军的弱点打败了楚军。

2、问鼎中原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3、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邯郸。赵王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魏国内部空虚,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在路经桂陵要隘,齐兵设伏截击魏军。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4、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真正打仗的时候,赵括领军打仗一败涂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惨败而归的故事。

扩展资料

“围魏救赵”故事背景: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