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你好,我是布丁爸爸,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孩子,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在管教方面要多引导,少说教,要建立他自己的价值观,让他自己去意识到这件事是不好的,这样他就是自己努力去做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叶紫,你好。我是小倔,很开心能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先强调一点,不要把责任推脱给孩子,孩子的习惯也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形成的,上行下效就是这样!

大家好,我是瑞瑞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小孩儿沉迷手机怎么办?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先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到了,不玩手机才能给孩子做榜样。

个人经验:

小孩子会一直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一定是在家长。如果家长不给小孩子手机看,他(她)们怎么会沉迷呢?如果不给有好玩的 游戏 去玩,他(她)们也不会喜欢。家长一定要学会引导小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我有几个建议:

1、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不要在小孩子面前频繁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如果家长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做 游戏 ,他们也不会想起要玩手机。

2、完全不让小孩子玩也是不可能的,可以给些看手机的规定控制好时间,以保护他们的眼睛,比如每天看20分钟,看完后让他自动上交,同时还能培养小孩子的自制力。

3、手机装好有益的APP让孩子玩,尽量找些有益小孩身心发展的软件,比如一些学习类软件。

禁止不如引导,只要家长做好正常引导,我想小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会越来越少的。

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机,父母应先做出榜样,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可以拿电子产品多看书,多学习,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了解一下孩子爱拿手机玩什么,若是他看XXX动画片,家长可以找一些替代品或者延伸一下内容。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表演动画片里的人物,这样孩子进行亲子交流互动,逐渐缩短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达到控制孩子玩手机的目的。

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

1、 游戏 型依赖。现在手机里面的网络 游戏 特别多,而且许多 游戏 是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才能让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2、 娱乐 型依赖。孩子手机里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孩子就会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总之,孩子出现依赖手机的情况,家长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是因为什么喜欢玩手机,若是喜欢看动画片,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下延伸,让孩子装扮动画片里的人物,家长需要配合,这样不仅孩子不会再依赖手机,而且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沉溺手游不利于儿童身心的 健康 发展, 会引发多种生理、心理疾病。例如, 手机屏幕强光刺激会严重影响视力, 不良坐姿会导致颈椎疾病。其次, 幼儿正处于三观初步形成时期, 手游中带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的逼真画面, 会给儿童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他们 健康 人格的形成。再者, 长期沉迷于 游戏 的虚幻世界里, 会导致他们厌学、逃学, 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犯罪。《被网游毁掉的孩子》就讲述了作者的儿子, 因沉迷 游戏 荒废学业而最终成了“ 游戏 废人”, 给家长的身心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和摧残。

孩子沉迷 游戏 怎么办?

1. 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

家长在使用手机时一定要做出表率, 除了必要的拨打、接听电话外, 要做到不过多浏览微信、QQ群, 更不能在小孩面前打手游。手机中只保留精心挑选的教育类益智 游戏 , 让孩子从潜意识里明白手机主要是生活中必备的一件通信工具, 而不是疯玩 游戏 的工具。

2. 合理利用电子 游戏 的教育功能

儿童开始接触智能手机之前, 家长要做好充分准备, 清理、甄别电脑、手机中所有 游戏 软件, 安装好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 同时与亲朋好友统一行动, 在孩子周边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柏拉图说过“教育包含 游戏 成分, 游戏 能够帮助教育”。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封堵电子 游戏 , 而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精心挑选一些教育类益智 游戏 , 储存在手机中引导孩子使用。例如, 利用 游戏 学习英语, 借助拼图、连连看等 游戏 , 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家长还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亲子 游戏 , 不能为了图省事, 轻率地扔个手机给小孩玩而疏于监管, 否则, 将为孩子沉迷手游埋下祸根。

3. 积极组织户外经典 游戏 活动

为了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 转移对 游戏 的注意力, 仅仅收集现有教育类 游戏 还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家长应结合户外互动 游戏 , 积极主动地对手机中的内容作科学合理的补充与完善。例如, 邀请同龄小孩一道参与捉迷藏、放风筝等 健康 有益的团体活动。为培养孩子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 精心挑选一些经典儿歌、古诗词, 提前准备, 然后安排周末或节假日开展有奖才艺展示活动。将活动过程用手机录制成视频, 配上适当音乐供闲暇时播放欣赏, 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儿童一般乐于与伙伴们一道参加 旅游 类户外活动, 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宽视野, 培养兴趣, 又能够分散孩子对 游戏 的注意力。例如, 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描述的就是一个不错的 旅游 景点, 方便到此地 旅游 的家长可先下载相应的诗词视频保存到手机中供他们学习;然后从手机地图中查找天门山, 了解地理 历史 知识, 为周末出行做准备。游玩时, 让孩子切身感受大自然中碧水青山的魅力, 体会诗词中优美意境。整个过程可以录制下来慢慢欣赏和回味。

4. 利用传统佳节体验节日文化

逢年过节是儿童开心快乐的日子, 更是容易染上 游戏 的危险时期。家长应提前安排好活动日程, 用丰富的业余活动来充实假期生活。中华传统佳节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可以设计出许多有趣的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例如, 春节时学剪窗花、贴对联, 元宵节玩灯笼、猜灯谜, 端午节学包粽子纪念屈原,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等等。让孩子既品尝中华传统 美食 , 又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 从而减少对手机 游戏 的依赖。

和父母交流反馈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经常抱着手机不放。因为我是从事青少年户外体验教育的老师,每次带学生参加活动,家长们都会不断地嘱咐我们要控制好孩子们的手机的使用,还会有家长问我。老师我要不要让孩子带手机呀?我给他的答案都是还是带着吧。

因为玩手机也是一种学习,首先我们不要对手机怀有敌意。核心是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自控。如果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没有接触过手机,跟另外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接触手机,30年之后。哪个更可怕?因为现在是智能时代,孩子能在过手机的过程也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过程。

出发活动的说明会上,我首先要引导学生们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不能用手机。,先我会给他们看一个开车使用手机,造成恶劣后果的视频。告诉他们,在行走,开车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手机。有些人啊,因为看手机撞到电线杆,掉到沟里面,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同时进行这样的思想引导,引导同学们成为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的奴隶。在讨论中我发现同学们开始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但是知道到做到有个漫长的过程,对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性。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原则,不是立刻制止他不用手机,而是要逐步引导他学会自控。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我会和同学们商定手机的使用规则,比如说,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你不要使用手机。在集体活动的时候,你不要一个人躲在旁边玩儿手机。但是手机呢,你可以用来发发微信啊,听听音乐啊,这些是可以的。

晚上当我回到宿舍的时候,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玩儿手机。玩一到两个小时,一定要在11点之后就不可以再用手机,他们都欣然答应了。可事实绝非如此容易,同学们有的总是经不住手机的诱惑,甚至玩到很晚,有些家长对此十分的焦虑。甚至后悔让孩子带手机了。我和家长们说,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手机,就可以控制孩子玩手机,那样岂不是太简单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带着耐心和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控。

刚开始几天,我比较放任。几天后我就开始严格了,我会晚上突击检查宿舍,几乎每次都会发现有违规玩儿手机的。借此机会,第二天我会很严肃地跟他们说。违反责任就要承担后果,而且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人违反了所有人都要承担责任。我让他们晚上十点后才所有的手机都交到我房间来。因为在活动中,我和同学的关系相处挺不错,虽然他们心里有100个不愿意。但是也都会把手机交过来,可是这件事可苦了我。

因为他们每次把手机交到我房间的时候,总是对我微微一笑。说老师你别忘了帮我手机充电,然后第二天各种手机的闹铃此起彼伏。让我根本早上没法睡觉。第二天,我就这个事情和他们一起开会。我说人要信守承诺,你看你们不信守承诺,破坏规则,最后我们彼此伤害,因为彼此守信才能共同的提升效率。因为我们违反了手机使用规则,所以我不得不没收手机,如果你可以真的自控,控制好自己的话,老师何必如此呢。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破坏了信用,所以我们才彼此浪费了如此多的时间。,接下来,我希望各位同学们学会自控,同时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用。

所以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们逐步地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信用负责,同时我们要思考,不让孩子玩儿手机的时候,让他做什么?如果你不让他玩手机,让他学习肯定不愿意,在整个活动中,我尽量让旅途变得更加有趣。清晨带他们去散步,晚上和他们交流。他会安排过山车等等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起把心门打开,我们彼此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然后也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跟我聊天,这个时候我就又去引导他们。

我说你们其实可以拿手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啊,比如说你可以拿手机来做翻译。然后拿手机来坐坐当地的 旅游 攻略。也可以拿手机来背单词,不要总拿手机去玩 游戏 。平常啊,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不许玩手机,只能写作业。孩子肯定不干。所以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有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

比如说从小可以带着他们一起打打篮球,学学游泳,下棋。这样她在无聊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些好的爱好,而不是一直盯着手机去玩。在活动的大巴上,我会播放有樊登老师讲的《深度工作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樊登老师专门提到了手机的过度使用对人的伤害,不仅对人的工作习惯。甚至过度使用手机会对人的大脑都产生伤害,让我们无法专注的工作。然后听完后,我请各位同学发表意见进行探讨。探讨过程中很好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手机是工具,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使用手机玩 游戏 是水平不高的表现。在国外啊,要将时间浪费在手机上,是不明智的选择。这些思维方式啊,慢慢的进入到了孩子们的内心。所以我们透过思想的引导。规则的建立,深度的沟通。彼此的监督等等这些方式,孩子们会慢慢从思想到行为,对手机使用有个正确的认知,并逐步养成习惯。

当然无法做到完全控制手机,因为我们成年人也做不到啊。德国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等待玩 游戏 的时间里。没有使用手机。几乎都看不见他们玩手机都在陪孩子聊天,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光,而我们正在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也经常手机不离手,这样孩子们,自然心里不服气。为什么家长可以玩儿手机我不可以玩。

所以,父母们不可用自己的权威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而自己却无法做到自控,不玩儿手机,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解决手机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从思想的引导到规则的建立到彼此的沟通。再到言传身教等多方面需要同时进行,才会有效果。如果就是简单地没收孩子的手机,不让他玩儿,便可控制手机,教育孩子,那这样太简单了。在如今的智能时代,让我们一起成为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的奴隶。更好地使用手机,让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你,祝福你!

可以把玩手机这件"坏事"变成一个"好事"。

比如说每做完一项家务、做完一项作业、背诵一篇文章等就可以玩几分钟的手机。通过把玩手机当做完成任务之后的奖励,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一种逐渐突破任务的成就感,也可以让家长不再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如果执行的好的话,家长以后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开心的认为他又完成了一些任务,而不是生气孩子把时间荒废在手机上。

大家似乎一直有一种误解,感觉手机这种东西,对大人来说是一只宝物,但对孩子就是一个潘多拉宝盒。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对于手机,本质的问题就在于自制力。虽然大人因为生活成长,使得他对自己能更好的控制,但绝不意味着小孩子的自制力一定低于大人。举两个例子:(1)就拿写作业这件事来讲,我现在是一枚大学生,似乎是一个大人了,但我却总是在截止日期最后一点点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而我的妹妹,一个初一的小孩子,从小学起他的周末作业一直是在周五(刚放假)完成的,而且他还曾说过他们班的做作业氛围都是这样子的,大家都是先做作业后玩手机(那时他们只是小学生)。(2)一般我都是用手机休闲,从来不觉得观看小视频、抖音什么能获得知识,但我妹却能从中获得知识
相似回答